APP下载

瑶药暖骨风的生药学研究

2015-04-21屈信成宋志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瑞香生药学无毛

刘 元 屈信成 宋志钊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瑶药暖骨风的生药学研究

刘 元1,2屈信成1,2宋志钊1,2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瑞香科植物毛瑞香DaphnekiusianaMiq.var.atrocaulis(Rehd.)F.Maekaw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和理化鉴定的方法作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暖骨风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三萜类化合物等;其茎显微横切面可见皮层中柱鞘纤维切向排列成环,韧皮部韧皮纤维散在分布,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含纤维较多,壁较薄;淀粉粒较多,草酸钙方晶少见于厚壁细胞中,叶下表皮细胞壁微弯曲,气孔不定式。结论:通过对暖骨风的生药学研究,可为瑶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瑶药;暖骨风;生药学

瑶药暖骨风系瑞香科瑞香属植物毛瑞香DaphnekiusianaMiq.var.atrocaulis(Rehd.)F.Maekawa的全株,又称一身保暖。暖骨风在历代本草未见记载,现时散见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贵州中草药名录》、《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一些中草药专著和南方地区中草药手册或植物学专著中。目前,国内对瑶药暖骨风的药材标准研究基本空白,为了保护特色药材资源,建立可控的瑶药暖骨风质量标准,为用药安全提供技术标准,本文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和理化鉴定等方法对瑶药暖骨风作系统的生药学研究。

1 仪器

LY-HPCCD万能视频成像装置;切片机;盖玻片。

2 药材来源

2.1 植物来源 暖骨风由本课题组在金秀、平南采集,标本号:080405、100812、120725、121220。经本院中药所赖茂祥研究员鉴定为瑞香科瑞香属植物毛瑞香DaphnekiusianaMiq.var.atrocaulis(Rehd.)F.Maekawa。

2.2 植物形态 常绿直立灌木,高0.5~1.2m,枝深紫色或紫红色,通常无毛;腋芽近圆形或椭圆形,鳞片卵形,顶端圆形,稀钝形,除边缘具淡白色流苏状缘毛外无毛,通常褐色;叶互生,有时簇生于枝顶,叶片革质,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2cm,宽1.8~3cm,两端渐尖,基部下延于叶柄,全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具光泽,干燥后有时起皱纹,下面淡绿色,中脉纤细,上面通常凹陷,下面微隆起,侧脉6~7对,纤细,上面微凸起,稀微凹下,下面不甚明显;叶柄两侧翅状,长6~8mm,褐色;花白色,有时淡黄白色,9~12朵簇生于枝顶,呈头状花序,花序下具苞片;苞片褐绿色易早落,长圆状披针形,外面大的苞片长达15mm,宽4mm,内面小的苞片长8mm,两面无毛,顶端尾尖或渐尖,边缘具短的白色流苏状缘毛;几无花序梗,花梗长1~2mm,密被淡黄绿色粗绒毛;花萼圆筒状,外面下部密被淡黄绿色丝状绒毛,上部较稀疏,长10~14mm,裂片4,卵状三角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5mm,顶端钝尖,无毛;雄蕊8,2轮,分别着生于花萼筒上部及中部,花丝长约2mm,花药长圆形,长约2.1mm;花盘短杯状,长0.7mm,全缘或微波状,外面无毛;子房无毛,倒圆锥状或圆柱形,长2.2mm,顶端渐尖,窄成短的花柱,柱头头状,直径0.7mm;果实红色,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mm,直径5~6mm;花期11月至次年2月,果期4至5月[1]。见图1。

3 性状鉴别

本品根为圆柱形,直径0.5~4cm有分支,表面棕褐色或灰黄色,有黄色横长突起的皮孔、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皮部纤维性强,似棉花状。茎枝为圆柱形,直径0.3~2cm,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有纵皱纹、叶柄残基及横长皮孔,质坚韧,难折断,断面皮部易与木部分离,皮部强纤维性;叶薄革质,多皱缩破损,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6cm,宽2~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全缘,主脉背面突出,表面光滑;气微,味辛辣。见图2。

4 显微鉴别

将采集到的2个产地4批药材样品,分别制成显微组织片和粉末片后观察,在显微镜下经LY-HPCCD万能视频成像装置(四川)拍摄成像。

4.1 茎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5~8列,扁方形,棕黄色;皮层细胞数列,未透化时含有淀粉粒,薄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中柱鞘纤维3~5列切向排列成环,壁薄,非木化;韧皮部细胞曲圆形,韧皮纤维单个或几个散在分布,壁微木化;木质部导管不明显,多数个切向排列,径约10~28μm,射线细胞1~2列,有年轮;髓部薄壁细胞圆形或类圆形,有的萎缩中空;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见图3.

4.2 粉末 灰绿色;纤维较多,淡黄色,成束或分离,先端渐尖或圆钝,纤维壁多较薄,光滑,胞腔较大,微木化,少有壁凸起而胞腔较细的纤维,直径822μm;淀粉粒较多,圆形、半圆形或马蹄形,单粒或复粒,脐点圆形、人字形或五星形,直径3~13μm;导管为螺纹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30μm;草酸钙方晶少见于厚壁细胞中,直径3~12μm;叶下表皮细胞壁微弯曲,气孔不定式,叶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木栓细胞类方形或不规则形。见图4。

5 理化鉴别

经系统预实验,暖骨风全草除含黄酮外,还可能含三萜类化合物。

5.1 黄酮类的检查 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7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数滴,微热,产生棕红色反应;取滤液滴于滤纸上,晾干后,喷2%三氯化铝溶液,有黄色反应,氨熏后产生橙色反应。

5.2 甾体、三萜皂苷的检查 取本品粉末10g,加水100ml室温浸泡过夜,60℃水浴加热10min,立即滤过,取滤液2ml,置密塞试管中,用力振摇2min,出现持续蜂窝状泡沫;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留物加冰醋酸1ml溶解,再加醋酐1ml,浓硫酸1滴,反应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污绿色。

6 讨论

戴斌及罗金裕报道[2-3]的毛瑞香瑶药俗称“暖骨风”,来源为瑞香科瑞香属植物毛瑞香(DaphneodoraThunb.var.atrocaulisRehd.),方鼎[3]认为其学名应按《中国植物志》52卷第1分册380页修订的毛瑞香(DaphnekiusianaMiq.var.atrocaulis(Rehd.)F.Maekawa)。本文首次对俗称“暖骨风”的药材毛瑞香(瑞香科瑞香属植物毛瑞香DaphneodoraThunb.var.atrocaulisRehd.)的拉丁学名提出修订,应为Daphnekiusianavar.atrocaulis(Rehd.)F.Maekawa.确保了用药准确。

通过瑶药暖骨风来源、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的系统研究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7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91.

[2] 戴斌,李钊东,丘翠嫦,等.“虎牛钻风”类传统瑶药的调查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98,31(2):28-34.

[3] 覃迅云,罗金裕,高志刚. 中国瑶药学[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54-155。

R282.5

A

1007-8517(2015)10-0011-02

2015.02.27)

猜你喜欢

瑞香生药学无毛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基因编辑帮助无毛小鼠长出头发
瑞香
系4. 心叶翠雀花系 Ser. Calthifolia
贵州杜鹃花科植物黔中杜鹃的补充描述
The Introduction to application of color in Chen Dan
瑞香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分子生药学栏目编者按
维吾尔药材欧矢车菊及其混淆品的生药鉴别研究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