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教学课例
2015-04-20屈艳华
屈艳华
《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分析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小研究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按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
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量是220.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一天产多少千克?
(认真分析题目,你能用几种办法解决?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讨论,你认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实施过程:
一、学生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数学源于生活,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去解决问题。针对这个课题老师给同学们留了课前小研究,你们愿意把自己研究出来的成果分享给组内的伙伴们吗?(生:愿意)
(二)组内交流成果。(达成共识,保留意见)
(三)小组展讲,全班交流成果,探究新知。
1.展讲小组的分工:①组长组织本组汇报程序,“有请一号发言人某某汇报本组的成果”;②一号发言人负责汇报本组的成果;③二号三号发言人做补充及指正本组在汇报时出现的错误。
2.汇报的内容:
发言人:下面由我代表我们组发言,题中有两个已知条件,分别是“张燕家养了3头牛”和“产奶量是220.5千克”,问题是“平均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我们组的解题思路是:先求每头牛产奶多少千克,列式;220.5÷3=73.5(千克);再求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列式:73.5÷7=10.5(千克)。我的汇报完毕,谁想发言。
3.针对汇报小组的发言开始进行多元化的交流。
生1:我认为题中有三个已知条件,“一周也就是7天”也是一个已知条件。
师:非常准确,这是一个隐藏条件(教师立即给予了肯定)。
生2:我认为展讲小组的解题思路叙述有问题,第一步求的应该是“每头牛7天产奶量是多少千克?”而 不是“每头牛的产奶量是多少千克?”
师:你的见解非常好,老师很欣赏你的倾听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生3:我觉得如果列成综合算式能减少解题的时间。
生4:我们组有一个疑问,“用220.5÷(3×7)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吗?”
课前我看过学生做的课前小研究,的确有几个孩子用了这种方法,但我不知道他们理解到什么程度,我没有想到真有能解释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孩子。
针对生4的发言展开了交流。
生5:这种做法是错的,因为这种做法中3×7没有意义。
生6: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的,它有一定的意义。“3×7”可以表示一头牛21天的产奶量,“220.5÷21”表示“每头牛一天的产奶量”。
师:我同意你的观点,这种做法确实有意义,就是难理解,3×7既可以表示“一头牛21天的产奶量”,也可以表示“一天21头牛的产奶量”。
生7:我还有一种不同的解法,先求“一天3头牛的产奶量是多少千克”,再求“一头牛一天的产奶量是多少千克”,列式:220.5÷7÷3=10.5(千克)。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显神通、积极发言,探讨出了本题一共有三种解法,重点研究了每种做法的解题思路。事实证明你们非常优秀,掌声送给刚才发言的同学。
(四)进行本节课小研究二:“你认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这个问题课前是不要求学生研究的,研究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基础,所以放在探讨完例题后进行。)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板书。第一步:读懂题,弄清题中的已未知条件。第二步:分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三步:列式解答。
三、巩固训练:书中做一做
四、课后反思
1.生本教育的思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本节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自己解决。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能解决的一定要激发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抛给学生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只把孩子引领到路上来,再让学生自己解决。“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本节课中,主体是学生,不是老师。在课堂上,学生们获得释放和自主。课堂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得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3.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在课堂上,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
4.不足之处:①会质疑的学生很少(这是我今后的一个奋斗目标);②由于对研究二引导不当,这一环节浪费了时间,导致本节课的课堂容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