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能力影响农户创业机会识别

2015-04-20高静

软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

摘要:依据采集的456份成渝地区创业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SEM模型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信息能力对农户识别创业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对机会识别的经济性、识别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信息处理能力对机会识别经济性影响强于信息获取能力,但对机会识别效率作用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从拓展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农户数据处理技术应用能力、借助投资咨询机构提高专业化数据处理水平三方面提高创业农户的信息能力。

关键词:农户创业;信息能力;机会识别;结构方程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3.30

中图分类号:F32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3-0140-05

农户创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应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梳理创业学的研究脉络,机会观的研究成为近十年创业研究的主流学派[1]。学界一般认为所识别机会的特征决定了创业活动的价值创造潜力。自然,影响机会识别的因素成为研究的重点。对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主要从创业环境、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去分析,获得有益结论;然而信息作为机会的载体,对机会识别至关重要,也有少量文献实证研究信息能力与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但研究对象是城市创业者,且未能阐释其中作用机理[2]。

目前农户创业的类型是机会型与生存型并存,但有进一步向机会型发展的态势[3]。研究显示,农户对国内当前的创业环境及前景的总体评价不高[4],但随着信息化意识提高和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农户的信息能力在生产经营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对于创业农户而言,信息能力现状如何,信息能力对其机会识别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探索。基于理论前沿与农户创业发展趋势,本文从创业机会观的视角,利用采集的456份农户创业数据,采用实证研究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从信息能力视角提高农户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提高农户创业收益。

1信息能力对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机理

11信息与机会识别的内在影响机理

奥地利学派最早提出创业机会发现是与信息的搜索行为密切相关的。

机会识别与发现是个体获取、处理并解读信息价值的过程[5]。McMullen认为市场机会的形成是由于信息分布不对称的结果[6]。Kirzner声称的警觉性识别,其警觉性高的个体是因为在信息搜索上比一般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能够获得特定的信息[7]。Bhave提出在企业创建前的阶段,创业者通过向不同的外部来源进行学习从而识别到机会,认为机会是在外界的信息刺激下进行识别的[8]。Schenkel认为创业者拥有的信息存量以及获取新信息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他们识别到机会数量和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9]。Kellermanns等研究家族创业,发现家族能否成功获取创业信息取决于家族所处环境中必须客观存在广泛的机会以及家族成员中识别机会的能力[10]。陈浩义指出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创业者依赖外界的信息资源、借助信息获取渠道、经过信息加工识别出创业机会[11]。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首先,从信息的功能考察:信息论的创始人Shannon和控制论的创始人Wiener从功能上将信息定义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并且认为信息是可以积累的,信息的量就是“被消除的不确定性”,恰如王宇红生动的比喻,信息和不确定性就是天生的一套“钥匙和锁”[12]。创业者获取到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能够降低创业者的风险感知程度,从而大大提高创业者识别到更多机会的可能性[13];其次,信息成为继自然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之后的第四大经济资源。Hayek认为基本的经济问题是关于信息的利用,其核心学术贡献主要是解释信息在经济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从上述文献研究可以判断,“创业机会来源于创业信息”是创业管理领域的主流观点,信息是创业机会的载体,创业者识别机会的过程实质是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的过程,信息通过消除不确定性提高创业机会识别成功概率。

12信息能力对农户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的研究假设

Paul Zurkowski最早使用“Information Literacy”作为信息能力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经过训练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遵循这一概念,信息能力又被细化为有效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检索、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14]。

Shane提出识别创业机会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个体获取承载创业机会的信息;第二,个体合理解读这些信息并识别其中蕴含的商业价值[15]。行为学派主张的创业机会识别是个体有意识系统搜集、处理并识别信息的过程,并且认为创业者是具有卓越能力的信息处理者,而非风险的追随者和爱好者。Kirzner强调的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发现,实质是警觉来源于对市场信息的搜索。Kaish等对比创业者和一般的经理人,发现创业者比一般经理人更加渴望信息,更倾向于在信息搜索上花更多的时间。Robert认为创业者之所以能发现创业机会,主要在于创业者能以多种方式获得有助于机会识别的有用信息,并能够有效利用[17]。

对于农户创业者而言,外出务工的经历丰富了农户获得信息的渠道,信息化设备的普遍使用和信息消费的比例提高表明农户的信息意识较强。2011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杨凌农高会“中外农民创业论坛”上,在“信息化促进农村创业发展”的主题讨论中,多位农民企业家分享了利用信息化成功创业的模式和经验。国家提出的三农领域的政策也产生了更多农村领域的创业信息和机会。然而,现实中,农户“模仿创业”形式居多,这种创业模式中的机会识别过程主要采用“瞄定调整”方式,瞄定调整的过程往往可能偏离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18],所以表现为农户创业失败和低收益性。王建对西部农村地区的调查显示,农民信息意识强,但多数利用传统信息源,信息获取途径较少,搜索信息的能力差,同时也面临着农村信息化设施不足的困境[19]。

可以初步判断:创业者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影响农户创业机会识别,但农户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与处理能力都有待提高。

那么如何衡量农户机会识别行为?由于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衡量创业机会的维度较宽泛。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创业者的识别能力与机会识别效果。由于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主观性较强,且农户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宜的创业机会,从而开展相应的创业活动。因此,要对创业机会识别进行衡量,主要应着眼于其机会本身识别的效果上。追求经济收益是创业的基本属性,那么经济性应是衡量机会识别的重要维度。然而,时间是创业者的同盟和敌人,时间的恰当体现为合适的时间和背景,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具备效率观念。Timmons和Spinelli的创业机会窗口模型恰当地说明了创业机会识别的时效重要性[20]。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性”和“效率”两个维度来衡量农户创业机会的识别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H1~H4:

H1: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经济性;

H2:农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经济性;

H3: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机会识别效率;

H4:农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机会识别效率。

2模型建立、指标测度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本文涉及的4个变量属于创业农户对自身创业能力的认知,具有难以直接测量与难以避免直接主观测量误差的基本特征。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为难以直接观测的潜变量提供一个可以观测和处理,并可将难以避免的误差纳入模型之中的分析工具。为此,本文应用SEM展开对上述研究假设的检验。

22变量测度

选择合适的指标和题目测量潜变量是模型正确检验的基础。本文根据信息能力理论、机会识别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理论,结合中国农户创业的实际状况,确定4个潜变量的测度方法,并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进行自述式评价。

221创业农户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

一般意义上测量个体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的量表较为规范[21],也有文献界定了农户微企创业中的信息能力概念,但并未给出测度方法[22]。本文从信息能力在“三农”领域的应用寻求一些创业农户和信息能力的结合点,提出如表1的农户创业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

表1创业农户信息获取能力的测量题项

信息能力测量依据测量题项信息获取能力获取渠道我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广泛获取效率我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获取结果我能够获得数量较多的信息获取代价我能免费获得关于创业机会的信息信息处理能力处理方式我能理性地提取创业信息处理过程我能运用现代化的处理手段提炼信息处理结果我能合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处理代价处理信息时,我没花什么钱222创业农户机会识别经济性和机会识别效率

创业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直接驱动力。创业机会的经济效果主要体现在创新性、潜在经济价值、独立性[23]。苗青则构建了一个二阶六因素模型测量机会识别效果,二阶由机会的赢利性和机会的可行性2个因素构成,六因素则由新颖性、潜在性、持续性、实践性、独立性、可取性6个因素构成[24]。然而农户创业带来的农民就业、农户增收以及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效应显著。因此应从微观上的经济收益和中观层面的社会效益来衡量农户识别创业机会的属性,具体见表2。

与一般创业者一样,效率对创业者识别、开发创业机会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参考王倩(2010)、郭红东[25]的研究,从机会识别的数量性、独立性、识别频率3个维度去测量,具体见表2。

表2农户创业机会识别的经济性和效率测量题项

测量变量测量题项识别创业机会经济性我的创业机会能够带来可观收益我的创业前景很好我创业能够明显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我创业能明显带动当地就业我创业改善当地农业经营方式识别创业机会的效率过去2~3年内,我发现了较多的创业机会日常生活中,我总能看到身边存在的创业机会我识别出的创业机会相互之间是独立的 23调研过程与数据收集

231样本选择与问卷预测

根据研究目的,样本选择要符合5个条件:依托家庭组织、创业者是农村户口、创业地点在农村或乡镇、创业者雇佣创业人数在10人以内以及创业者家庭收入的80%以上来自经营性收入。为了避免后视偏差,本文调研的创业者创业时间在3年内,与GEM规定的创业早期(42个月)接近。

调研范围上,选择成都和重庆地区,主要是因为国家层面对西部地区农户创业支持力度较大,且这两个地区是国家首批确定的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历经4年的发展,城乡统筹改革的成果初见成效,其中农户创业恰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筛选,样本最终确定了成都的温江区、双流县、新津县、金堂县,以及重庆的大部分区县,样本来源广泛,获取样本具有随机性,能够从样本来源上保证数据分布的均匀性。

232正式调研与数据处理

由于调研对象并非普通农户,所以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问卷发放和获取主要采用了3种方式。其一,利用学生暑假时间,采集农村创业案例;其二,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集中调研;其三,笔者亲自带队入户,深度访谈式调研。共发放问卷780份,收回557份,有效问卷456份,问卷的回收率7141%,由于题项较多,有效率5846%,稍微偏低。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3。75%创业形式集中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因为他们主要是由国家政策导向催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

表3有效样本的创业形式与组织形式分布

创业形式样本数占比/%组织形式样本数占比/%合作社1453180未注册2154715家庭农场(含专业大户)1944554已注册2415285农业企业23504集体1693706社会服务业15329公司(股份)45987其他791732个体27592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软件对4个潜在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见表4),由表4可知调查问卷整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02,Y4的系数略低于07,其余3个潜变量的α系数均高于07,说明各项指标的一致性良好,通过信度检验。同时,各观察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除了X14外,其余都在05以上,且该因子在其他主成分上的因子载荷都小于03,没有跨因子现象。因此,问卷数据的结构效度良好。

表4因子变量的信度、效度检验

潜在变量可观察变量标准因子

载荷Cronbach

α系数Y1创业农户信息获取能力X1我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广泛0723X2我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0812X3我能够获得数量较多的信息0830X4我能免费获得关于创业机会的信息06410795Y2创业农户信息处理能力X5我能理性地提取创业信息0695X6我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炼信息0720X7我能合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0836X8处理信息时,我没花什么钱06540762Y3机会识别经济性X9我的创业机会能够带来可观收益0642X10我的创业前景很好0692X11我创业能够明显带动当地农户增收0759X12我创业能明显带动当地就业0672X13我创业改善当地农业经营方式08180701Y4机会识别效率X14过去2~3年内,我发现了较多的创业机会0402X15日常生活中,我总能看到身边存在的创业机会0612X16我识别出的创业机会相互之间是独立的0656065232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Lisrel870软件,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以检验理论模型的科学性。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T值判定,研究假设H4未得到支持,其余均得到支持。

表5SEM变量间路径、载荷系数估计结果

整体适配指标用于模型的外在质量,表示评价整个模型与观察资料的契合程度。本文用正式调研的456份问卷数据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指标值均良好,说明本文提出的因果关系模型与实际调查数据契合,表5中的研究假设的检验结论得到支持。

表6SEM整体适配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拟合结果

评价指标χ2/dfRMSEAGFIPNFIPCFIAGFIPGFI本文估计值1985006209010568080509240512建议值<2<008>09>05>05>08>0534结果讨论与可能解释

从表5中的结构方程检验结果可以得知,创业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经济性和效率对应的路径影响系数的T值分别为5261、569,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假设H1、H3得到支持;创业农户的信息处理能力对机会识别的经济性的T值为7021,通过显著性检验,H2得到支持;而农户创业信息处理能力对机会识别的效率T值为1856,未能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H4未能得到支持。考察对机会识别经济性影响因素,信息处理能力强于信息获取能力(路径系数0564>0367)。基于此,可以初步判断,信息获取能力是农户识别创业机会的基础,信息处理能力是获取优质创业机会的关键。

表5的测量方程表示:影响创业农户信息获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其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获取数量”。创业研究中一般认为社会网络是获取创业机会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创业者识别机会的重要途径。对于创业农户而言,多数有外出务工经历和非农工作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网络,尤其是弱连带的社会网络逐渐成为其创业资源获取的重要渠道[26],这也验证了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连带优势理论。访谈中,多数农户也像城里人一样有自己的朋友圈,通过手机、微信/QQ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弱连带网络,且对创业受益颇多。而基于血缘或亲情关系的强连带网络可能更多是过年过节的一种礼节拜访。

影响创业农户信息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能够理性提取创业信息,并能合理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载荷系数0836和0725,较大),但是,农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创业信息”的能力较弱(载荷系数0426最小),从访谈中,得知多数创业农户对信息处理的方式停留在经验感知阶段,很少利用数据处理软件科学分析数据或做份创业计划书。依此来看,未来提升农户信息处理的方向应从“提高农户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入手。

4结论与政策启示

41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创业在生存型与机会型并存、且有进一步向机会型创业发展的趋势为基本背景,以成渝地区为样本范围,基于456份调研问卷与36份深度访谈,采用SEM方程分析了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对机会识别的影响,根据文献研究与中国农户创业实际,将农户的信息能力分为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两个维度,机会识别分为机会识别经济性与机会识别效率。提出的4个研究假设中3个通过检验。解读其实践意义得出:创业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均正向影响机会识别的经济性与效率,信息处理能力对经济性的影响最大,而对机会识别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42政策启示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呈现给我们更加丰富的信息,通过对数据分析获得的知识、信息是创业机会来源的重要渠道。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该从3个方面提升创业农户的信息能力,重点在于提升创业农户的信息处理能力。

其一,积极拓展信息获取渠道,主动置身于创业信息流。信道的增加有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微观上从农户个人层面而言,在维护好强连带网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弱连带社会网络,利用外出务工、培训学习、节日聚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自己的业缘网络。从政府角度讲,需主动构建虚拟或实物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农户必须积极置身于广泛的信息流中,主动参与信息交流活动。其二,探索数据处理技术应用方式,实现理性提取感性认知。从认知心理学上讲,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那么如何提高创业农户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能力,本文认为可以在“阳光工程”、“创业辅导”的培训中增加相应内容,并让农户运用实际案例上计算机操作,普及基本的Office、SPSS数据处理软件,或者编制小的投资估算软件讲解应用。其三,借助专业投资咨询机构,提高信息处理的专业化水平。除了依靠创业农户自身力量外,更应该借助市场化的投资咨询机构进行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如将创业项目的商业策划、投资估算、项目融资、项目运作等全程委托给专业化公司承担,可以深度挖掘信息蕴含的商业价值,规避项目风险。所以需要政府给出优惠政策,支持专业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农村领域的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杨俊.新世纪创业研究进展与启示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1-11.

[2]崔祥民,梅强.产业集群内创业者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价值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1,25(12):13-18.

[3]熊智伟,王征兵.基于TPB理论修正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子研究——以江西省262名农民工微观数据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2,(2):54-60.

[4]韦吉飞,李录堂.农民创业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杨凌农高会参会农民的调查实证分析[J].软科学,2008,22(11):133-139.

[5]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217-226.

[6]McMullen J S,Plummer L A,Acs Z J.What Is a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28(4):273-283.

[7]Kirzner I M.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8.

[8]Bhave M P.A Process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 Cre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4,9(3):223-242.

[9]Schenkel M T.New Enterpris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Toward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sm[D].University of Cincinnati,2005.

[10]Kellermanns F W,Eddleston K A,Barnett T,et al.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amily Member Characteristics and Involvement:Effects on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in the Family Firm[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8,21(1):1-14.

[11]陈浩义,葛宝山.基于创业者资源禀赋的新创企业战略选择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24(3):27-30.

[12]王宇红.信息能力与解决问题[J].情报科学,2003,(3):239-241.

[13]杨俊,张玉利.基于企业家资源禀赋的创业行为过程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2):2-6.

[14]徐仕敏.国内信息能力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02,(7):19-24.

[15]Shane S,Stuart T.Organizational Endow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tartups[J].Management Science,2002,48(1):154-170.

[16]Kaish S,Gilad B.Characteristics of Opportunities Search of Entrepreneurs Versus Executives:Sources,Interests,General Alert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1,6(1):45-61.

[17]罗伯特A.巴隆,斯科特A.谢恩.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8]Gilovich T,et al.Heuristics and Biases:The Psychology of Intuitive Judg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9]王建.农民信息获取能力现状与提升——以西部地区农村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2):93-95.

[20]Timmons J A,Spinelli S.New Venture Creation: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M].Boston:Irwin,1994.

[21]Thomas G F,Zolin R,Hartman J L.The Central role of Communication in Developing Trust and Its Effect on Employee Involv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2009,46(3):287-310.

[22]宋金刚.农村微型企业创业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0,(4):36-38.

[23]黄金睿.环境特性,创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4]苗青.创业决策形成的微观机制,因果模型检验[J].科学学研究,2009,27(3):430-434.

[25]郭红东,周惠裙.先前经验,创业警觉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4):1-11.

[26]高静,张应良.农户创业:初始社会资本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行为研究——基于518份农户创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1):32-39.

(责任编辑:杨锐)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与旅游参与、旅游收益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基于结构方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相关性研究
基于SEM的电子忠诚影响因素分析
结构方程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满意度模型构建
企业知识管理方式对技术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