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族名字中的文化内涵
2015-04-20郜磊
郜磊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不久,他将自己的二十五子和一个侄子分封至全国各地,形成了二十六同姓诸侯王。朱元璋实有26个儿子,其中朱楠早亡未封王。为彰显皇族地位的尊贵和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朱元璋特意为子孙后代制定了取名方法。他规定,自他孙辈起,名字须由三个字组成。中间字是辈分字,从钦定的辈字表中依次循环取得;末字的偏旁或部首须是五行之一,以“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循环取字使用。这种取名方法看似繁琐,却融入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尤其是辈分字表和五行学说,值得玩味。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元璋立辈分表时,朱楠、朱梓与朱杞已死,故未立这三系辈字,将其空缺。剩下二十三系有辈分字,集合起来就成了一份皇室辈分表。此表由朱元璋以五言律诗的形式钦定,可谓是“御赐名单”,现摘录部分如下:
皇室子孙的辈分均用此表排出。如建文帝“朱允炆”的中间字为“允”,即为“允”字辈,“允”是“允文遵祖训”中的第一个字。朱棣夺取皇位后,帝系转到燕王家系。将永乐帝到崇祯帝的帝王姓名排列,标出每人的辈分字,一串成文的辈字句就显现出来(如下),乃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正与上表相合。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有了这份辈分字表,皇室后代的关系远近、辈分高低就一目了然了。明代著名科学家、音乐家朱载堉便与明穆宗朱载垕同辈,系明太祖第九世孙。
所谓辈字,即辈分字行,又称“字派”。它一般由本族族长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臣儒士精心编排,多以四言骈文或五言诗文的形式列出,且字字玑珠,赋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对子孙后代的美好希冀。本族子孙名字的命名须以此为据,依辈字代代相承。若辈字用尽,可继续编排,也可从头取起。宋代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庶民宗族逐渐形成并有较大的发展。为了“辨尊卑,序长幼”,往往制定辈字,依字排行。辈分字行对宗族秩序的稳定起重要的作用,还以“同宗同辈”原则维系着内部团结。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麻城《毛氏宗谱》有言:“古无字派,自子姓蕃衍,书子为派以辨尊卑”。民国时期,孔子后裔制定了56代至105代的辈字表。其表56代至85代辈字如下: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希”字为孔子第56世孙的辈字,各世依次下排。那么,“尚”字辈则为孔子第64代孙,例如孔尚任和孔尚贤,孔尚任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剧作家,而孔尚贤则继承了第64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职务。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为“令”字辈,经查证取自辈字表中“令德维垂佑”一句,为孔子第76世孙。
按朱元璋的立意,子孙姓名的末字以五行相生来确定。也就是说,姓名末尾必须是一个带有五行偏旁的汉字,并且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循环取字,世代相继,如此方合五行相生之理。明一代十六帝皆是如此(如下)。
朱棣(木)—朱高炽(火)—朱瞻基(土) —朱祁钰、朱祁镇 (金)—朱见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照(武宗朱厚照的“照”字本不为此。而是一个上部为“昭”,下部为“火”的上下结构汉字,因字库中查无此字方作“照”。可见朱厚照的五行排行仍为 “火”)、朱厚熜(火)—朱载垕(土)—朱翊钧(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检(木)
“五行”一词最早出自于《尚书》。《尚书·甘誓》中提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五行”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学说。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之所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该学说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乃生万物。所谓五行相生,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互相资生、助长的运动变化。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每行都各自具备“生我”和“我生”两个方面,此可喻为“母与子”的一脉相承关系。朱元璋正是借用了五行相生这一特征,寓意大明江山万代相传,循环不绝。但现在看来,他这一做法也有不足之处。与五行相生对应的是五行相克,五行相克是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岂不暗含了皇室后裔祖孙相克吗?这也许是朱元璋始料未及的。
早在朱元璋之前,“唐宋之时五行排行之俗就盛行于士族社会之中”(白惇仁 《东亚诸邦族谱行辈命名考》)。据说朱熹的后代就以五行相名。黄冈《姜氏家谱》有云:“自明太祖创为此例,下以木火土金水之字别之,周而复始,昭穆不混。”姜氏称五行排行源自明太祖,反映了他们对正统的诉求,想论证本族命名方法的合理性。在徽州地区,胡氏家谱里有以五行为依据的辈分表。从43世到49世的辈分分别为:锡(金)、沇(水)、树(木)、炳(火)、增(土)、锦(金)、海(水)。这种严格按照五行相生理论排名的秩序也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