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的高地
2015-04-20戴平
戴平
连续看了北京人艺来沪七部“看家戏”的演出,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守望经典和革新探索并行不悖。他们的经典演出风格得到了完美传承,但这个传统的剧院同样充满了革新探索的活力。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在《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一书序言中写道:“北京人艺有很多经验,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艺术家们对戏剧艺术的痴迷热爱,对戏剧艺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艺精神。”北京人艺这次来沪演出遵循曹禺的遗训,演出风格依旧。他们始终坚持话剧是“话”的艺术,坚持话剧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艺术、坚持话剧要有中国气派。他们坚守并不保守,革新又不媚俗。
欣赏北京人艺的来沪演出,自然不能不谈谈他们的“保留剧目”《雷雨》。80岁的《雷雨》并不老,生命力依旧旺盛。在这版《雷雨》中,杨立新扮演的周朴园、张万昆饰演的鲁贵、龚丽君饰演繁漪、夏立言饰演侍萍等,他们的表演严肃认真,是守望经典的再现。有人认为,这版《雷雨》演员的表演没有“与时俱进”,我却认为这也是继承和演绎经典戏剧作品的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而经典戏剧作品并不是博物馆中的展品,应当“活”在舞台上。对于经典话剧作品的演绎,应当允许多元化。可以坚持按原来的样式演出;时代变化了,可作些适当的修改,甚至允许解构、拼贴。这版《雷雨》,继承了北京人艺前辈艺术家的表演特色,连舞台布景也完全按照原来的样式安排,也许这样的演绎,距离今天的青年观众会远一点。但是,这种执著和努力是难能可贵的,是需要有定力的。
北京人艺从2011年起实行小剧场制作人制度,这次来沪演出的小剧场作品就是从中精选出来的,题材丰富,风格迥异,多姿多彩,但是每一台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体现出饱满的人文情怀。剧情流畅灵动,舞美简朴机巧。《老爸开门》和《解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两出戏都只有两位演员。前者是一出社会问题剧。父亲是鳏夫,女儿是剩女,全剧通过女儿对父亲的每次“回家看看”,阐述当代人对生命、死亡、婚姻、爱情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看法,揭示了同社会发展并生且遗留的“精神”疾病;这出戏写的虽然是家长里短的事,可是情节并不枯燥,尤其是精彩的对话,调侃之中又略带心酸。饰演父亲的邹健表演极见功力,饰演女儿的于明加作为北京人艺第三代“蔡文姬”,饰演现代“剩女”一样独领风骚。两个演员、一间堂屋、搭积木式的简单布景,近两小时的演出,自始至终吸引着观众。老人的孤独、希望再婚又担心再婚,得了重病后由恐惧颓伤到坦然平静;女儿找到爱人并怀有身孕后的喜悦,遭遇婚变后的痛苦,爱爸爸又常发生误会的复杂情感,都表现得丝丝入扣,非常细腻、准确、真诚而感人。《解药》是一出构思奇巧的戏,写两个成功的男人:一个房地产商和一个心理医生为了寻找心灵解药而相遇,展开了一场人情、人性的纠葛、搏斗和反转,直至最终的领悟和包容。李龙吟和杨佳音的表演松弛,通过大量的内心的表露,将一台男人调侃男人的轻喜剧演得活色生香,让观众和演员都觉得过瘾。特别是戏的结尾,演员跳出戏外,一番即兴发挥,更令观众拍手称好。结尾改换了戏剧情境,现实主义模式突然变成了一种有表现色彩、间离效果的演出,是导演的神来之笔。
《明枪暗箭》堪称一部缩小版《战争与和平》,没有实力的演员是站不住这个舞台的。它主打悬疑和推理,不靠笑点取悦观众,整个演出台下鸦雀无声。随着演员在台上唇枪舌战,通过抽丝剥茧的推理,剧情逐层深入。主演王宁说:“全剧五个角色之间传递的气场,就像五个人在传球,不能有一个人让球掉在地上。”《坏女孩的恶作剧》改编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美作家略萨的同名小说。“坏女孩”莉莉为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不断编造谎言,离开深爱她的“好男孩”。从秘鲁到巴黎再到伦敦,虽然她拥有了更多的财富,但却越来越堕落,越来越孤独……饰演“坏女孩”莉莉的蓝盈莹在剧中要从十几岁演到中年,年龄跨度很大,却不辱使命,坏得可惜,又坏得出色。
《燃烧的梵高》和《晚餐》取材于历史题材。善演小人物的王劲松此次首演主角,他以极富魅力的表演,展现了画家梵高充满激情的艺术人生。王劲松没有一味表现梵高的神经质与疯狂,而是张弛有度,把梵高的激情、伤感、单纯和可爱之处,自然地流露出来。梵高在舞台上燃烧,艺术之花在鲜血中绽放。梵高自杀的时刻来临时,伴随一声枪响,演员身后的多媒体迸发出刺眼的光芒,极大地渲染了悲剧氛围。当家花旦白荟一人饰两角,分身有术,诠释妓女茜恩和梵高幻想出的天使,把握得恰到好处。由当代希腊剧作家卡巴奈利斯编剧、中国古希腊戏剧专家罗锦鳞导演的《晚餐》,在布局上类似古希腊剧场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三楼小剧场演出,整出戏表现出“高贵的单纯”的古希腊美学风格。以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阿伽门农》等三联剧为前情,以四个鬼魂和四个活人之间共进晚餐为主线,生者追述往事,恩恩怨怨;死者赤诚相见,往事成烟。通过一场阴阳两隔的家族晚宴表达了如下主旨:只有彻底消灭仇恨、贪婪和杀戮,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才能走向真正的宁静祥和。这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具有永恒的意义。由张福元等八位实力派演员的精湛组合,在浓浓的夜色中,为观众提供了一席丰盛的悲剧晚宴。
北京人艺的这次来沪演出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化气象。它包含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虔诚的艺术精神、一种崇尚艺术的纯粹气度。这又是北京人艺建院62年来一以贯之的文化立场:始终有对世道人心变迁的忠实记录、对人性入木三分的挖掘、充满了艺术上的坚守与创新精神,值得上海演艺界认真学习。北京人艺仍然不愧为中国话剧的高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