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报道看对外传播策略

2015-04-20胡园园

对外传播 2014年5期
关键词:置业投行A股

胡园园

2014年初,中诚信托30亿矿产信托产品违约事件成为西方唱空中国的导火索。作为中国信托业历史上可能出现违约的第一单,市场极度担忧违约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对宏观经济带来重创。瑞银证券连续发布了《信托违约会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吗?》、《中国经济若硬着陆,将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等报告,警示中国经济可能爆发的危机。高盛年初建议投资者削减1/3的发展中国家资产配置,同时判断2014年中国房地产将进入衰退阶段。野村证券预计,2014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和经济方面会传来更多的坏消息,对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更是低至6.9%。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正视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房地产增速过快等一系列问题,但在对外传播中应当更有策略,争取在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并配以权威的解读,避免信息误读给投资者信心造成冲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抢先发声,主动争取国际舆论的话语权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关于中国经济的任何敏感信息都会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与之相关的地方债务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则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重中之重。

笔者建议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如果涉及这些领域的重大敏感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应事先做翔实的准备,由权威部门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外界及时披露,这样更容易赢得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例如,英国《金融时报》在3月18日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和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正在紧急商议是否救助破产房地产开发商事宜。该报道称浙江奉化政府官员、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当天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偿还浙江兴润置业35亿元人民币的债务。

事实上,《金融时报》并非第一家报道兴润事件的媒体。此前,当地的报纸《宁波日报》在3月14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宁波奉化“兴润置业”事件处置有序》的文章。该篇报道指出备受社会关注的奉化“兴润置业”事件有了最新进展:3月11日,浙江兴润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奉化兴润茗都置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沈财兴和法人代表沈明崇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移送奉化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但这篇文章并未透露更多公众关心的细节,如各贷款银行涉及的金额,债务的后续处理等。

在市场一致看衰目前中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甚至整个房地产市场都可能出现拐点的大背景下,宁波奉化当地最大的房企兴润置业的轰然倒塌,无疑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跟进,而相关部门也相继出来辟谣。

3月18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报道央行救助小型房地产公司与事实不符:中国人民银行未参加文中提到的“周二召开的紧急会议”,也未参与浙江兴润置业相关风险处置。

3月1 9日凌晨,奉化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奉化发布”发文指出,外媒报道的会议名称、时间、参加对象和内容与事实皆不符。该微博指出,兴润置业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于2013年被立案调查。18日奉化未召开相关紧急会议,13日奉化市政府曾召集建设银行奉化支行、浦发银行奉化支行、农业银行奉化支行、平安银行宁波分行、浙商银行宁波分行、恒丰银行杭州分行等6家单位召开沟通协调和情况通报会,商讨如何处置兴润置业债务的相关事宜。

此后,奉化市金融办对外预计:2014年度,该市由于兴润事件,将新增19亿元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率达到5.27%,居浙江首位。

从整个事件的新闻报道过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官员极力想要降低兴润违约事件的影响。但因为官方公布的如何处置兴润债务问题的信息有限,《金融时报》依据自己的信源做出不准确的报道,虽然相关的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第一时间做了澄清,但该起事件引起的关注度却急剧增加。倘若地方政府能够及时公布相关银行召开沟通协调和情况通报会等信息,积极披露兴润事件债务处置的进展,反而能在舆论报道中占据主导权。

以数据事实为依据,避免“口号式”评论

和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经济新闻报道更需要靠事实和数据说话,避免“口号式”或“标语式”的评论和报道。

今年4月9日,某主流媒体网站刊登一篇文章,批评安信证券持续看空股市,称其表现不专业。纵观这篇评论,总体上并无大的瑕疵,但从让受众更容易接受的角度来讲,内容的宣传意味略显浓厚。

同样是批驳投行一味唱空中国经济和股市的报道,今年3月7日发表在《国际先驱导报》上一篇题为《外资投行“唱空中国”别有用心》的报道采取了一种不同的策略,主要以历史数据为证:

外资投行集体唱空中国并不鲜见,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波。与之相对应的是资金大举外逃和股市低迷。但也有几次例外,今唱空论难以立足。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非2007年5月莫属,A股4000点时遭到集体看空。当时,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摩根大通等投行发表观点,对A股市场泡沫给予警-醒。但令这些机构大失所望的是,上证指数在接下来的五个多月里,以不断刷新的股指纪录彻底证伪了看空判断,并于当年10月16日创下6124点的高点。

2011年6月A股阴跌不止,外资投行与评级机构抱团唱空中国的大戏继续。但随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略高于此前普遍预期的9.5%;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并未出现华尔街担心的硬着陆风险。

该篇报道同时引用事实来印证外资投行“唱空”而不

“做空”,企图从中抄底渔利的行为: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前夕,瑞银于10月31日发表中国A股投资策略,称尽管目前A股很便宜,但仍不是买入的时机,然而其自营部门却在11月6、7日通过大宗商品平台狂吸近10亿蓝筹。

此外,上述报道给我们的启示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经济报道中对外和对内宣传的界限正逐步弱化,即便是主要针对国内受众的经济报道,亦会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和评论。如何使对外报道与国内报道协调一致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针对受众心理,有策略地选择采访对象

要想让对外经济新闻报道更容易被国外读者接受,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也非常重要。毋庸置疑,有一定国际声誉或知名度的专家更容易取得读者的信任。另一方面,选择相关领域的高层官员或接近政府决策层的国内专家也能凸显报道的竞争力,加强报道的可信度。

1 选择有相当国际知名度或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经济学家,如世行、亚行等国际机构中长期关注中国的经济学家或一些著名外资投行的中国经济学家等。这些专家也是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国经济中最常用到的信源,我们在对外报道中引用他们的观点会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些机构通常会定期发布一些研究报告,但由于篇幅所限,国际媒体在引用这些机构的报道时会根据所写文章的立场有选择地引用,有一定的倾向性。同理,我们在对外报道中亦可根据自己的角度采用相关论点,使报道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更为完整。

如《人民日报》在3月6日发表题为《某些国际资本“唱空中国经济”反映不良心态》的文章,采访了前世界银行副总裁林毅夫,也引用了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观点。这两位都是国内外投资界比较认可的经济学家,由他们来谈中国经济也有利于提升报道的力度

2 采访高层政府官员或接近政府决策层的国内研究机构和智库的专家,如发改委直属的宏观经济研究院和对外经济研究所等机构,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等等。

这些机构的专家常常有翔实的一手数据,也更了解国情。他们的研究经常会作为政府最后制定政策时的重要参考,而这些机构中的很多专家之前就是许多重要经济领域的政府官员,所以他们的观点对于未来政策的制定和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国外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此外,相对于国际媒体而言,国内媒体在采访这些智库方面通常更有优势,也容易形成我们在报道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容易获得国际媒体的转载和认同。

笔者建议在对外报道中国的经济新闻时应同时兼顾这两类采访对象,这样既能提升受众的接受度又能向外界提供权威信息。

责编:吴奇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置业投行A股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一月A股龙虎榜
一月A股龙虎榜
2013年A股大股东增(减)持排名
2008年首届“九城置业杯”象棋超霸赛成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