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往往在“意外”中绽放
2015-04-20张连英
张连英
【案例背景】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意外,关键是出现了意外后如何来处理。怎么处理,处理得好不好成为这节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点。面对这些“意外”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并能及时对意外情况做出反应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想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会成为一种艺术了。”对这句话,我没有太多的感悟,然而自己亲身经历的一堂品德课发生“意外”,而又使它变得精彩,才对此话感触颇深。
五年级的陈老师外出培训一周,她的品德与社会就由我来代上。心想:五年级的品德课也有四年没上过了,今天让我过过上品德与社会课的瘾,也真是个难得的机会,我要好好把握这个机遇,在学生面前好展示一下我上课的风采……
【案例情境】
这堂课上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交往是堂必修课》。我根据教材内容做好精心的设计,胸有成竹了。铃声一响,我满怀信心地来到五年级班。一进教室,我愣住了:一看,讲台旁,满地是水,一张凳子倒在地上,脸盆、水壶也睡在地上;二看,学生的位置上,不是水就是纸屑;三看,学生的座位后面,垃圾成堆,扫把也躺在地上哭泣。顿时,脑海中闪现出:发火?上课?扫地?……忽而一念,这不是很有新意的交往材料吗?我立刻静下心来,微笑着,与学生聊起天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堂品德课,可老师对“品德”二字的理解不太清楚,有谁能告诉我“品德”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交流。有的甚至拿出字典查了起来。
经过一番折腾后,有的说:“品德被人们称为品格、品行、品性、品德或德性,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是每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有的说:“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
还有的说:“我们班里现在这么脏,说明我们的品德不好。”
……
学生的回答从抽象到具体,看来学生对“品德”二字的理解也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呢,也不失时机,及时地进行表扬。你看他们那得意洋洋的表情,远比吃任何蜜糖还要甜呢!
师:那有谁来说说,我们班里品德好的事例?
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一一举了许多事例,那些被列举的学生,那脸真像一朵花儿,从神情、举止上也告诉我,他们是值得老师信任的学生。
此时的我,为了达到目的,忽而一转。
师:你们现在最想谁呀?
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各说各的,一阵叽叽喳喳过后,归纳成:想陈老师回校给我们上课。
师:那你们说说,如果说现在陈老师回校了,并且站在教室门口,你们猜想一下,陈老师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1:我想此时的陈老师肯定是火冒三丈,批评我们不讲卫生,要我们马上把教室打扫干净。
生2:我想此时的陈老师早已离开教室,生气去了。
生3:我想此时的陈老师和我们一起打扫教室。
师:那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我采用了情境现身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他们很快领悟到了,都说:向陈老师道歉。我接连追踪。
师:如果是,现在最好的道歉方法是什么呢?
真没想到,他们的悟性很高,个个争先恐后,洒水的洒水,扫地的扫地,拖地的拖地……
15分钟后,干净、整洁、清新的教室已跃入我的眼帘。
师:同学们,现在的你想些什么呢?陈老师又在想什么呢?
学生七嘴八舌,说着、笑着,我觉得此时他们已真正读懂了“品德”所包含的意义。
【案例剖析】
对“意外”事件,教师要稳住阵脚,调整好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利用它的有利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使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只要教师心中处处有教育,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其中蕴涵的积极价值,加以利用。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开阔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有利于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
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就像我的这节课,当我看到当时的情况时,就是因为我能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智慧灵感的激发点,开发生成课堂教学资源——无声息地与课文巧妙联系,找准触发点,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进行恰如其分的生成提炼,成了一堂课的重要亮点和课程资源开发的成功案例。才能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所以有时偶发事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平台。
总之,这堂课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要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及学生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来引导学生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整个过程轻松自在,衔接自然,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自主地、愉悦地去完成自己认为做得不够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错,也是一种美丽的意外,其间蕴含着另一种收获,让我们笑看“意外”,妙用“意外”,期待出乎意料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