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里的秘密
2015-04-20米涛
米涛
摘 要:《乡村四月》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近体诗,《江畔独步寻花》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诗词专辑中的一首七言绝句。前者表现了春天里人们在画卷般的环境中辛勤劳作的场景,后者则通过绽放的花儿突出了春天的绚烂。
关键词:平仄;吟诵;声音
一、知晓规则——了解平仄
汉语里有四声,古代其实也有四声。它们是平上去入。和我们现代的声调有所不同的是一个入声我们找不到对应的声调。因为入声很特殊。后来人们又把平上去入这四个声调划分成了平声和仄声。送给大家一个小歌谣:一二算平,三四仄,入声算仄很奇特。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仄的象形字。一个人紧贴在悬崖边的小路上,他忽然弯下腰、探出头,一看:呀底下万丈深渊。他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呀、啊!
生:啊——(拖长声)
师:恭喜拖长声的同学们,你一定是掉下山崖了,后面一定还有一个声音。扑通——成功着陆了。这个声音一定是短的,倒吸了一口冷气——啊!差一点就掉下去了啊!因此我们说仄声应该是短读的。那么对应的呢?
生:平声应该长读。
师:厉害!那我们试试吧!上课前小组长已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我们先来划分一下他们名字的平仄吧!还记得那个小歌谣吗?
生:一二算平三四仄,入声算仄很奇特。
师:现在我们忽略到入声这个特殊的仄声,来尝试一下。(说出了几个班级中学生的名字)
学生指出名字中的平仄。
师:那好,我们请名字的主人按照平仄的发声规律读读自己的名字吧。
教师示范读、众笑。
师:有那么点意思了,但是对比还不鲜明。下一个我们更慢一些,更夸张一些。
师:很好!下面大家也按照平仄规律读读自己的名字吧!
组内互相称呼名字。
师:怎么样?有意思吧,把你的名字拉长来读,你会发现名字中就有旋律。
师:你听:……三十人,聚一堂。学吟诵,齐欢唱。(教师按照平仄规律唱《名字歌》)
生:真好听!
师:第一次发现你们的名字像歌一样美吧!感谢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取了这么好听的名字吧!
二、吟诵诗句——感悟诗情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任务吗?那就是发现声音里的秘密。这些平仄中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从声音中去寻找答案。
师(出示课件: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生:绿色的山原,白色的稻田,杜鹃鸟在雨里歌唱。
师:问题来啦!你说这绿色的山原是孤山,还是群山呢?不要急着给我答案。来诵读一下。你从哪里发现的?
生:原字拖得很长,所以我发现应该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师:恭喜你,已经能够从字的发音上找到这些秘密了。那“白满川”呢?
生:很多稻田。
师:这样的吗?(出示课件)这是一个神奇的图画,你们通过诵读脑海里的山原、稻田有多广袤,它就会延展多大。你们来试试。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看看,有变化吗?
生:没有。
师:1.没有就对了,因为诗歌中最美的画卷应该是在心里的。它的美是任何画卷也无法替代的。
2.啊!好一个青山绿水的静谧画卷,听!是谁的歌声打破了
宁静?
生:杜鹃鸟。
师:杜鹃鸟在什么天气里鸣叫?
生:小雨(如烟的小雨)。
师:那请大家按照原来我们读诗的方式来读一读这句。
生: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请大家再按照吟诵的方式读一读。哪种方式更能感受到如烟的感觉?
生:(吟诵的方式)子规声里雨如烟。
生:吟诵的方式更能让我们有如烟的感觉。
师:而且你会发现,读烟这个字时你会发现嘴张不开、声音发不出了。神奇吧!
青山绿水,烟雨蒙蒙,子规声声,这如画般的景色让我陶醉。那么,乡村的人们是不是像我一样因为陶醉而闲下来了呢?
生:不是,因为乡村四月闲人少。
师:不对吧!我怎么看见不少人都闲下来了?再读。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注意到了仄声字“少”,读得很短促)
师:看看一个仄声的少字放在最后,读起来短促有力,语气多坚定啊!那人们在做什么?
生:养蚕、种桑、插秧。
师:看来人们的农活还真不少啊!那这么多活,人们心情怎么样?
生:快乐!高兴!开心!
师:就等你们说快乐呢?那你们说说是哪个声音让你感觉快乐的!
生:因为丰收了!
师:那你听听我的诵读。假如我忽略掉有些仄声字的话,我会这样读:才了蚕桑又插田。(故意拖长又和插字)你还能说我开心吗?那么,哪里变化了?
生1:不开心(众笑)。
生2:又和插字您读得很长。
师:对又和插都是仄声字,插还是一个特殊的仄声入声。它们读得很短促,如果我那样读是一步一挨地走着去插田的,那么你们诵读的是怎样去的?
生:跑着去的。
师:看,一路小跑去干活,心情自然不错。听,还和着调子吟诵起来了。
《礼记·乐记》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让我们和着调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吧!
跟着教师进行吟诵。
师:怎么样?没骗你们吧!声音里是不是藏着秘密!其实,通过吟诵你会发现很多诗歌中都有很多秘密,我们再尝试一下?
注:本课系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诵读国学经典践行十德少年》经验交流会吟诵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