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平均分

2015-04-20胡胜平张亦斐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法小苹果平均分

胡胜平 张亦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言而喻,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增添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下面我以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平均分》一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让学生“玩”转平均分的。

玩法一:说

“说”无疑是我们每一节课中做得最多的事情,从谈话导入,到师生互动,反馈交流,可以说一节课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说”当中进行的。如何利用好“说”,这当中也是有很大的学问。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字(板书:“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生:分类。

生:一分钱。

生:一分钟。

生:分东西。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分本子、分点心。但是在这个“分”里面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问题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

师:老师手里有10枝铅笔,想分给今天表现最好的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生:每人5枝。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一个人4枝,一个人6枝。

生:一个人3枝,一个人7枝。

生:一个人2枝,一个人8枝。

生:一个人1枝,一个人9枝。

师:哇,我们的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种分法。在这些分法当中你最喜欢哪种分法?

生:每人5枝的那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分比较公平。

师:你说的公平是什么意思?

生:两个人都分得一样多。(板书:分得同样多)

师:那么能不能给这种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取个名字?

生:平分。

生:公平分。

师:其实数学上我们就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平均分。(在之前的“分”字前面板书:平均)

看似平淡无奇的开头,但是教师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汉字就唤起了学生原有对“分”的旧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和数学其实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教师又马上说到要把铅笔分给表现最好的学生,这一下子让本来还有点拘谨的课堂马上活跃了起来。就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之中,学生自己不但给自己喜欢的分法取了名字,还渐渐触及了“平均分”的本质。不仅如此,在不经意间,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公平对待他人。

玩法二:摆

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的:“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亲自创造的事物,才能真正理解。”在倾心“玩”的全过程中,孩子才是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的协调合作,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具准备:每组的信封里装有4只小兔子、8朵花、12个小苹果、18个大苹果的图片。四人小组合作摆一摆、分一分,使得所有学具尽可能平均分。学生很快地将4只小兔子、8朵花、12个小苹果进行了平均分,并且在汇报的时候还出现了不同的分法。

【教学片段二】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我是先分小花的。先给他两朵,然后我自己两朵,再给后面两个同学各两朵。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8朵小花,你能上来分一分吗?

(学生上台在黑板上2朵2朵地分,分了4组)

师:谁看懂了她的分法?

生:他们组有4个人,她每个人分了2朵小花。

师:她把8朵小花平均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2朵。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我是先旁边的同学1朵,自己1朵,然后后面的一人一朵,还剩下4朵,再一人分了一朵。

师:他们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刚才第一种是直接每个人都分两朵,第二种是先每个人分一朵,然后看看多出几朵,再数数人数,是不是刚刚好的,然后再分下去。

师:是的,虽然他们分法不一样,但是只要每个人分到的同样多,我们就可以说是平均分。

当然,在摆的过程中,学生还是碰到了难题,这18个大苹果该如何平均分呢?教师在最初的设计时,就是预设了一组不能平均分的,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与“不平均分”。可喜的是,学生通过摆,想到能把一个物体对半分,只要每个人得到的是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样的分法虽然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让部分学生混淆对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的理解,但是相信这部分学生是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实质,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这也是为三年级学习分数做铺垫。

【教学片段三】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使得18个苹果每份分得同样多?

生:我们组先每人分了3个,多出来的2个先在前面两个人桌子中间放1只,后面两个人桌子中间也放了1只。

师: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生:也就是他和同桌一人一半。

师:那你们这样分的话就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个苹果?

生:4个半。

师:你们真有想法,能想到把1个苹果分开来。只要每个人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可以说是平均分。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环节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发的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平均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

性,使学生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玩法三:圈

经过了“说”和“摆”,学生已经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区别“平均分”与“不平均分”。此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练习,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做题又太过死板,因此,第三种玩法又诞生了——圈。

教师给出12个圆,请学生圈一圈,把它们平均分。很快1个一圈的,2个一圈的,3个一圈的,4个一圈的,6个一圈的都出现了。而在学生圈的过程中,教师还发现了一位学生将12个圆都圈在了一起,于是将它作为典型的案例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片段四】

师:刚才这几种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圈了,接下来我们看一组不太一样的。他是怎么分的?

生:他把12个都圈在了一起。

师:这又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生:也就是全部都给了1个人。

师:全部都给了1个人,这种能不能叫平均分?

生:不能。

师:我们分东西,全部都给1个人,可以这样分吗?至少应该怎么样啊?

生:给2个人。

师:所以都给1个人的这种情况不能叫作平均分。

在圈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再一次巩固了对平均分的理解,学会了规范的表述,更通过集体的智慧又有了新的发现。

【教学片段五】

师:那么我们来小结一下,我们12个圆分成了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板书,你又有什么发现?我们分了不同的份数,结果怎么样?

生:分的份数是越来越多了,每份得到的却越来越少了。

这样的设计,不仅仅考验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挖掘了教学的深度。在这堂课中,学生除了掌握平均分这个核心概念之外,还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圈一圈、分一分,感受到不管分的份数如何,只要每份分的相同,就是平均分,并尝试着去感知当分的总数一定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数就越少。

玩法四:贴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为什么数学总给人们留下“枯燥”的印象,我想很大的原因在于练习方式太过单一。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因此,我又有了新的玩法——贴。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一幅贴图,上面有4棵大树、一张桌子上摆着3个盘子、2座房子、2个花瓶。请学生把之前分的4只兔子、8朵小花、12只小苹果、18只大苹果平均分,并且贴到图上合

理的位置。

【教学片段六】

师:接下来,我要请同学们把刚才的4只兔子、8朵小花、12只小苹果、18只大苹果再平均分到这幅图上去,我们可以怎么来分?谁上来贴一贴?

生:大树上每棵贴4个大苹果。(贴)

师:数一数我们一共贴掉了多少个大苹果?

生:16个。

师:那我们一共有多少个大苹果?

生:18个。

师:多出两个能不能叫平均分?谁有好方法?

生:把18个大苹果贴到花瓶里,每个花瓶里9个。(贴)

师:现在是平均分了吗?

生:是。

生:我觉得这样分不合适,因为花瓶里不可能放苹果。(其他学生恍然大悟,点点头)

师:那该怎样贴呢?

生:把大苹果贴到盘子里,每个盘子里贴6个。(贴)

师:也就是说你们准备把18个大苹果平均分成……?

生:把18个大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6个。

师:其他的你们准备怎么贴?

生:树上贴小苹果,每棵树上贴3个小苹果。(贴)

师:就是把12个小苹果平均分成了……?

生:把12个小苹果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3个。

师:那花瓶里究竟应该贴什么?怎么贴?

生:一个花瓶里放4朵花,另一个花瓶里也放4朵。(贴)

师:也就是你把8朵花平均分成了……?

生:把8朵花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4朵。

师:那小兔子呢?

生:每个房子里放两只兔子。

师:也就是把4只小兔子平均分成了……?

生:把4只小兔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2只。

师:看来我们又成功地分了一分。在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要数清数量,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生:还要想清楚什么东西贴哪里比较合适。

在这样的玩当中,学生不但又一次对平均分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还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在平均分之前要先选择每个物体要贴在什么地方。例如,兔子贴在房子里比较合适,而不是放在盘子里。花是插在花瓶里比较合适,而不是放在树上。在明确了应该贴的位置之后,再将物体进行平均分。这样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数学的好“玩”性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言传身教、课外辅导等各种路径直接或间接地加以挖掘与提炼。当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不断丰富时,他们内心学习数学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玩”好数学,学好数学也将会成为他们的一种美好心愿。虽然《平均分》的教学只是一次简单的尝试,但我相信只要坚持“玩”下去,必定会让孩子们学得更有趣,更愉快,更主动,更深刻!

猜你喜欢

分法小苹果平均分
谁的分法好
滚来滚去的小苹果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西游新记4
谁的分法更好?
平均分一半
分蛋糕啦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与改良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