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单元导读课
2015-04-20吕雪梅
吕雪梅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若干篇文章构成了主体鲜明的主题单元。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单元导语,用来点明本组的专题,提示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按单元逐课学习的,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下单元导语,转而就进入第一篇课文的学习。整个单元下来,少则一周,多则两周。这种按部就班的阅读指导,往往在拉长的战线中,逐渐削减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淡化单元的学习重点,学到最后难免兴趣索然。这个问题能否解决?针对于此,我在网上了解了这样一种课型——“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教学时间一般为1个课时。单元导读课的主要任务有:整体感知单元学习专题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学习要求;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
一、导趣: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学一个单元之前,学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去自主阅读新的课文,不过这时的阅读往往只局
限于对文字的阅读,学生阅读的速度很快,这就是所谓的囫囵吞枣。那么,怎样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也能激发起他的阅读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
1.图文结合,以图引文
在导读课中,课文插图的利用必不可少,甚至包括与之相关的其他一些图片。直观的形象,有迹可循,是小学生获得阅读兴趣的源泉。
2.揭示单元专题
师问:我们每组课文前面都有一篇什么?你知道单元导语的作用吗?学生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语,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是呀,祖国山河如此壮丽!本组的专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是通过阅读描写祖国迷人景色的一组课文,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二、导标:读好导语,全面感知内容,梳理任务,明确单元及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
元《热爱生命》。学生读导语,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出以下学习任务,即:
1.了解本组课文,感受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
2.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三、导疑
师:浏览这一单元,看一看你最想读哪篇文章呢?快速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文章,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困惑?……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求知兴趣,从文章内容、文章结构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方面来形成自己的学习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老师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从而去粗取精,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单元导读课在营造一种氛围,建立一种气场,学生在这种诱导之下,会很容易地感知单元整体,明确目标导向,预设学习方法与策略,经历自我准备和心理调节的过程。经历了单元导读课,单元整体学习经历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初始阶段,就等于有了一个奠基,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他们会在一种上进的状态中走进单
元学习,顺理成章地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单元学习时间会大大缩短,学习实效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