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4-20马俊英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式师生

马俊英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主动、顽强地去创造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心中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应通过讲解、分析和进行新旧知识的铺垫,让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激发创新的兴趣和意识。

二、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觉地、积极地营造课堂民主气氛,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转换主体角色,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敞开思想,民主讨论,共同切磋,有效地开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开展创新活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有所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它、培养它。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创新,要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就是要在“学”上做文章、下工夫。要坚决打破教师独霸课堂,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局,彻底摒弃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主宰学生,学生服从教师的传统观念。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者、获得者,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的真正内涵在“学”,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导航者、促进者,由学生的“师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发展的学习者,由传统课堂教学的“独奏者”、唱主角,转变为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伴奏者”和导演者。实现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生生共同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五、学会提问题

每一位学生对语文都充满了好奇心,一肚子的问题不知道向谁提。教师要保护好这份好奇心,不要灭杀了它们,并且好好利用、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勇于提问,还要敢于去探索,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在我们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时,还可以留下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样就有了学习的持续性,他们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总之,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刘玉.给语文课堂的导入带来生机[J].神州:上旬刊,2012(5).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教学方式师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麻辣师生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