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巧妙把握小学数学课堂的开放性

2015-04-20李红芳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开放性

李红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放性课堂以成为小学数学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囿于部分教师对“开放”理解的偏差或时间限制的尺度把握不当,偶尔会出现一些偏离主题的课堂设置,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现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巧妙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尺度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角度;教学难度;训练深度

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师普遍认识到设置开放的、灵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拓展视野,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联系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有效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巧妙把握课堂的开放性设置呢?下面我们联系一线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围绕教学目标,巧设教学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课堂引导方式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整合教学内容,让数学知识以他们容易理解和认知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变抽象为形象,增强认知效率。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这样才能深入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小学生初次接触面积的概念,他们很难理解长乘以宽就是面积,这对后期的应用造成了困惑,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动手体验让学生加深认知:

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画出一个长方形,比如长8 cm,宽5 cm,然后再让他们将长方形平均分割成边长是1 cm的正方形,学生经过仔细分割发现均分之后,长边能分8个,宽边分5个,一共分成40个。这样我们再启发他们认识1 cm边长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 cm2,这样你所画的长方形的面积囊括多少1 cm2的单位面积呢?如此通过体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认知,成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进一步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形成能力。

二、设置形象对比,分解教学难度

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有些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理解有难度的概念进行整合,设置形象、生动的对比理解的认知方式来匹配学生的认知承受。

比如,我听课时见有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给学生摆出同底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模型,让学生目测它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其实,这样的引导不太具体,让学生无所适从,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抽象知识,教师千万不能再卖关子,教师一定要通过巧妙的方法来化解教学的难度: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同底同高的圆锥体,通过视频动画模拟将圆锥体中装满水,然后再将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如此换做任意其他组同底同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结果大家会发现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动手体验进行形象的对比就可以化难为简,让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理解抽象知识,掌握具体的数学概念。

三、掌握问题难度,巧设引导阶梯

问题是引导学生认知的阶梯。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在关键的环节巧妙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索和学习。但是小学生往往以线性思维为主,我们在进行课堂讲授和问题设置时一定要难度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难度太低缺乏挑战性不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难度太高也会让学生畏葸不前不利于探索进取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设置问题要经过慎重思考,以能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效果为佳。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有位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头相连的两根吸管,然后让学生配第三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设置引导,问题是开放了,但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却摸不着规律了,大多数学生只能滥竽充数。同样这节课,如果我们用更具体的方式来引导则会让学生产生更形象的认知。比如一个5 cm的吸管和一个3 cm的吸管,第三个吸管配9 cm的行不行?这样具体的问题引导才符合小学生形象认知,更容易引导他们找到规律,可见把握问题难度很重要。

四、根据学习进度,调控训练深度

习题训练是学生掌握巩固基本概念和熟悉初步运用技能的主要途径,它是问题反馈的窗口,也是教师教学深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设定教学内容的深度,这样才能有度有节地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发散思维,生成运用技能。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单纯地追求深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生成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开放型实践练习。

譬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法》时这样设计练习:张老师去打印店印资料,一份要印12页,一份要印30页。如果是复印的话每页0.5元,如果是一体机每页0.15元,但是要加5元起印费。这样的练习开放性确实很高,但是这只是再引导小学生初步掌握小数的乘法,提前设置就此抽象的应用问题只会让学生手足无措。针对这一课,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摒除繁杂信息,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小数乘法的算法。比如可以这样进行有度有层次的设置:

①38缩小( )倍是0.038;0.0038扩大( )倍是0.38。

②0.4+0.4+0.4=( ) 0.4x3=( )

③一米绳子卖0.8元,假如我要买3米要花多少钱?该怎样列算式?

这三个层次逐步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原理,并通过最简单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技能。这样设置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和运用,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概括地讲,开放性教学虽然能激发学生的认知灵感,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只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资源,才能让知识呈现的方式契合学生的最近认知发展区,才能实现课堂质和量的统一,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耀霞.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西藏教育,2012(12).

[2]邱福平.如何追求有效简洁的小学数学课堂[N].江西教师网,2012-06-05.

编辑 吴 敏

猜你喜欢

开放性
统计、概率中开放性问题分类例说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揭开面纱,审视三角形开放性试题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开放性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
100例开放性手外伤的早期处理效果分析
寻求开放性道路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