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 有度

2015-04-20吕玉兰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篇单词课文

吕玉兰

英语语篇教学的处理是一项艺术,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要有整体意识,简单、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

在小学阶段,对话和故事是英语语篇教学最主要的两大载体。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重点放在句子和新单词的教授上,把语篇拆成一个个的零件,使语篇支离破碎,还完不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是纷繁复杂:一会儿单词游戏、角色表演,一会儿论坛对峙、讨论改错,结果都是走马观花,华而不实。笔者认为对小学英语语篇处理要把握好度,讲究的不是形式和热闹,而是得当的引导、适当的收放、清晰的条理、简约的方式,收放有度的教学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我通常是这样处理语篇教学的:

一、以旧知导入,把握引子的实用度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起到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花十几分钟用游戏导入,使学生把所有的激情都放在热身环节。在正式进入语篇学习时,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游戏里,对语篇毫无兴趣,这样喧宾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剥夺了后续语篇教学的时间,而且对语篇处理帮助不大。适当的导入应尽量简约、实用,5分钟之内完成为宜。在语篇教学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了然于胸,针对语篇内容整理学生已学知识,找到联系生活的热点话题,复现旧知、导入新知,在问答中启发学生,从而引发学生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以达到思维过渡的目的。例如,在准备教学6A 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穿上喜欢的衣服来学校,自己也穿得很光鲜,一上课我先介绍自己的新衣服:“Look at my new dress. Its purple. I like the color very much. Its a present from my husband. It fits me so well. Tell me about your favourite clothes.” 接着请两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衣着,然后是推向整体的同桌互相介绍,最后用“We all like our clothes.”来总结讨论,并用“And theres a man who likes new clothes too. Please listen to the story carefully and find out:Who is he?”来衔接语篇教学,这样的导入花时不多,教学方式简单,所有学生参与了听和说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了关于颜色、衣服的单词和句型,所练语言真实、有效,并且能非常自然地过渡到语篇的学习。

二、问题引领,快速浏览,把握语篇的整体度

语篇,相对于其他版块来讲,有着新知多、篇幅长的特点。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一些教师硬是把完整的语篇人为地割裂成许多部分,然后借助多样的教学手段分别呈现,这样的做法影响了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摄入,不利于学生思维。在语篇教学时,教师先要找到主线——一个总问题,用这根线统领全文,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语篇,了解文本大意,获取具体信息,在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教学单词和句型,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在教学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时,我的总问题是:“How can we protect the Earth?Read through the text quickly and underline the four solutions.” 于是,学生开始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感知课文观点,等他们找到四种保护地球的方式后,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读中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对浏览时遇到的新单词、新短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给学生必要的时间从上下文中去思考、去寻找,耐心倾听学生所收集到的信息,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情给以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总之,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语境和上下文理解单词和句子,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理解语篇,把握脉络的清晰度

理清思路是理解语篇的枢纽,有条理的板书是帮助学生记忆的推手。好教师善于化繁为简,让语篇思路简洁地跃然于黑板之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6A 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一课中,对话很长,但仔细钻研教材后可以发现其实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格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填写:

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

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

We can...

读是手段,理解是过程,理清思路是目标。凭借表格,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语篇的理解和领会程度,帮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而提高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而在回答“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这个问题时,学生可以按课文内容逐一回答,更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加入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在完成表格、回答完问题后,语篇的脉络也就呈现了。在巩固环节,学生就能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清晰地复述全文。而在有些故事情节比较强的教学课文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把一些关键的动词板书在黑板上,帮学生记忆,在巩固时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演绎来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四、拓展运用,回归生活,明确语言运用的维度

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儿童入学前学会说话,都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的,如果学生学的英语只局限于书本,那么他们只能成为知识的“记事本”。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止步于会读、理解语篇,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来,使英语学习回归生活。在Unit 7 “Keep our city clean”新课教授完毕后,可以让学生在组里从环保的角度,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倡议书,在班上宣读;在Unit 4“Then and now”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从时代的进步的角度说一说自己家庭在10年里的变化;在Unit 3“Holiday fun”一课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国庆节活动,这些topic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有话可说。当然,教师在这一环节里要从旁引导,认真倾听,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要过多地纠结于语法。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过多的讲究语法而打断学生的想法会让学生觉得语言的运用是难如登天的,会浇灭学生想说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望而却步。

教师处理语篇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始终坚持简约、实用、有度、清晰的教学原则,去除表面浮躁,善于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引导,才能还学生一个有效、实用、简约的课堂。

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语篇单词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背课文的小偷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