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网络翻译批评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2015-04-20黄玉华
黄玉华
摘 要:网络翻译批评作为一种新的读者批评形式,对于促进翻译研究、引发翻译批评热潮、提高翻译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的特点,网络翻译批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网络翻译
一、引言
翻译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随着翻译的发展,人们对翻译的思考不断加深。在中国,早在《诗经》和《礼记》中就曾讲究翻译的信达雅原则;而在西方,甚至有“欧洲文明源于翻译”这样的说法。的确,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翻译,而翻译事业的发展则离不开翻译批评。季羡林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地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对翻译作品、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进行全面的评价。翻译批评包括主体与客体,对翻译进行评价的人即为主体,包括读者、译者和专家。而网络翻译批评作为一种全新的读者批评形式,对翻译批评的研究有重要影响。鉴于网络翻译批评的主体是广大读者,包含社会各界不同人生,具有广泛性,因此,网络翻译必定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二、网络翻译批评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1.网络翻译批评的积极意义
网络翻译批评的广泛性“有助于促进更多的读者关心与理解翻译”。当前,网络文化迅猛发展,任何一部译作一经发表,全世界的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自发地、自由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论。而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性,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读者关心翻译,比如,借助“微博”的力量。2013年,网友恶趣味爆棚发起的“帮汪峰上头条”的微博,就证实了网络的力量。网络翻译批评正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发起针对某部翻译作品、某一翻译现象或国内外翻译家进行评价的话题,吸引更多读者参与翻译批评。
网络翻译批评的不拘一格“有助于丰富翻译批评的形式,作为学术性翻译批评的有益补充”。由于其主体的广泛性,网络翻译批评的目的有所不同,批评讨论的内容也将不受限制。大部分读者并非出于职业目的,而是单纯对文学和研究感兴趣自由地发表观点。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在网络平台上畅所欲言。如在当下流行的“QQ”、“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上建立 “讨论群”或“讨论组”。群里的成员可以就某部译作、其中的段落、句子,甚至某个词的选择进行批评与讨论;读者还可以开设个人网页,在“QQ日志”、“微博”、“朋友圈”等发表观点,从而吸引一些志同道合者的评论;抑或参与翻译图书、报刊杂志等网站上的评论的。各种网络翻译批评都有助于丰富翻译批评的形式;各个网络平台都有助于吸引更多不同身份、学识和鉴赏力的读者参与翻译批评;各种平台上的翻译批评观点都能作为一种参考,是学术性翻译批评的有益补充。
网络翻译批评的互动性“使出版者、译者与读者的直接交流得以实现,有助于拓展翻译的可能性,提高翻译的质量”。由于主体的广泛性,许多参与翻译批评的读者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因而不会受到理论体系的束缚,反而更倾向“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体味”。这与专业人士的评价大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对译作或翻译现象进行评论,能为翻译批评注入新鲜的血液。而网络传播速度快,具有互动性等特点,还有利于出版社和译者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及时、客观、全面地判断译作的优势与不足,提高翻译质量。
2.网络翻译的局限性
许多学者都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批评的概念进行定义。虽然还未形成定论,但都离不开标准和理论,即“翻译批评的开展依赖并取决于相关的理论和一定的标准。”而且,翻译批评对其主体也有一定的要求。杨晓荣就曾提出翻译批评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其中就包括“对语言、文学有敏锐、准确的感受力和鉴赏力”。虽然,网络翻译批评的主体涵盖了社会各界的不同人士,但大部分为非专业人士。因此,就可能出现因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做出缺乏深刻性和专业性的评论等问题。此外,正由于主体的广泛性及网络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翻译批评者容易受影响而跟风从众,使得翻译批评失去客观性和独立性。
三、结语
网络翻译批评作为一种新的读者批评形式,对于促进更多的读者关心与理解翻译,促进读者与译者的直接交流,丰富翻译批评形式,提高翻译质量有重要作用。当然,网络翻译批评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以更加公平和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应该发挥其积极意义,以促进翻译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羡林, 许钧. 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江苏: 译林出版社, 2001: 4.
[2] 许钧. 翻译概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37, 226.
[3] 蒂博代著, 赵坚译. 六说文学批评. 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5.
[4] 杨晓荣. 翻译批评导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