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初中体育课外训练和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20隆军
隆军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等快速发展,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初中因为师资、硬件以及考试评价体系、安全、女生生理等原因,在开展体育课外训练和指导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 ; 体育 ; 课外训练和指导 ; 问题; 对策
课外体育活动不同于体育课,具有规定与自愿活动相结合、内容的多样性和活动空间广阔、群众性与灵活性、普及与提高紧密结合、补偿性和独立性等特点,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有助于他们体质的增强,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体育生活,有利于培养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及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还,同时有助于消除疲劳(包括大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男生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依次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足球、武术,与男生不同的是,女生在锻炼项目选择上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跑步、武术、篮球等一些对抗性小,参加人数不多,运动量可以随意控制,又能培养和体现女生优美姿态的项目。这说明,男生喜欢对抗性活动量较大的,且有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女生喜欢具有一定活动量,对抗弱,且无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这反映了男女生在项目选择上的差异。作为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该如何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有效开展 体育课外训练和指导,为学生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一、当前农村初中体育课外训练和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活动形式,轻视活动效果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课间广播操、各种体育活动比赛等,但其中不少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如学校跑操、广播操一练几年都是老一套,学生所做动作都变了味,观其学生懈怠的神情,机械性的动作,特别是中学生,小学还好一些,这种情况又有何等价值可言呢?至于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犹如夏天的一阵暴雨气势不小,来的快消失的也快,很难给学生产生效果,学校收获的是有了开展文体类活动的档案材料,大多数学生得到只是饱收了同伴表演的眼福。其结果是:活动过后学生再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去真正意义上的运用锻炼来健身。
2.重视球类项目,轻视其它项目
目前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主要以球类活动开展的最为频率,而每次活动中,却出现“临渊羡鱼”者多,参与者少的尴尬局面;也许是球类运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易于组织管理的特点,从而使学校忽视了对其它体育项目的组织与安排。
3.重视非毕业班,忽视毕业班
在“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态势面前,各中小学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似乎有所增多,但也仅是学校局部年级的部分学生在参加活动。毕业班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活动安排,还有部分初中的毕业班体育课竟然少了1节,反而剥夺了学生所有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如此一手抓素质,一手抓应试教育的理念及工作方式,长期下去学生的身心健康岂不令人忧哉!
4.重视特长生,忽视后进生
当前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建康水平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那么如何尽快凸显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呢?转而多数学校只偏面的重视对体育特长生和体育骨干的重点培养,其目的是为学校参加各种体育赛事争夺名次。学校这种厚此薄彼仅局部于重视开展少数人的体育活动或训练,而忽视了对后进生终身体育习惯及兴趣的培养,与学校发展全体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的教育目标要求有着明显的脱节。
其他诸如对体育课外活动不够重视、体育课外教学模式单一、体育课外活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等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确保安全性原则
上述调查表明,初中生对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及乒乓球比赛都比较感兴趣,也非常乐于参与,体育比赛也会分出胜负结果,因此体育活动具有非常激烈的对抗与竞争,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些意外受伤,例如磕碰、骨折等安全事故。初中体育教师在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止一些违反安全性原则的课外运动与活动,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2.教育性原则和娱乐性原则相结合
活动内容、形式及过程都要凸显出体育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与价值,教师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智力体力发展特点,引领其在课外活动中获得教育意义的同时,寓教于乐,教育和娱乐并驾齐驱,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初中生属于特殊群体,不同学生的个性思想存在差异,因此具备不同多元化的学习兴趣与思想,体育课外活动如果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及思想,不仅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厌烦厌学情绪,所以,应该事先征求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的意见与要求,并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制定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形式与计划,教师设置的课外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并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比如采用体育舞蹈形式开展教学,体育舞蹈不仅具有很好的美观性、受到大多数初中生的喜欢与欢迎,而且多数的体育舞蹈需要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及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在体育课外活动指导过程中,将体育与舞蹈有机结合,舞蹈不需要过多的运动负荷量,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举止文明等优良品德,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强身健体及娱乐休闲的双重功效与价值。
3.适度把握活动强度 、活动时间以及活动频率
活动强度是单位时间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而运动量是取得锻炼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二者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使用。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按心率确定运动强度方法中的年龄减算法,即运动适宜心率=180-年龄。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活动时间 则是指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由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乘积决定运动量。因此在确定运动时间时,应根据锻炼者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短时间、强度较大的反复多次处方,对增进健康有很好的作用;活动频率则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应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进行全面、准确的测定,通过测试、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基本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以及锻炼时的强度与时间,运动频率应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每周锻炼3-4次为宜。
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不但有助于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的任务,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能起到体育课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任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将体育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将其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手段和运动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