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与导师间知识共享障碍与对策研究

2015-04-20尹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尹娟

摘要: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部分,逐渐应用于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知识交流的过程中。从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共享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结合访谈研究方法,发现语言的限制、沟通渠道等是师生之间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知识共享;影响因素;障碍与对策;研究生与导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5016902

知识共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Hoff和Ridder(2004)认为知识共享是个体间相互交换他们的知识并联合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林东清(2005)将知识共享定义为组织的员工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由于知识内涵的开放性和知识分类的复杂性,学者们对知识共享的内涵理解很难一致,但本文归纳出知识共享的三个共同点:一是知识共享至少存在两个主体,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等;二是对知识共享客体知识本身的认识,如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差异等;三是知识共享的效率与效果,也就是考虑知识共享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使知识得到的效果价值最大。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主体主要是导师,接收知识的主体即为研究生,知识是两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它不仅存在于主体的大脑中,而且是可以分享的,师生通过交流方式可以获取知识或产生新的知识,探讨影响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知识共享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意义。

1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国外学者从知识共享内容、共享过程、共享作用以及共享动机等方面分析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阶段;而国内学者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知识共享内容、共享模式,以及知识特性角度展开分析,比较重于理论的研究,如汪应洛(2002)提出的知识转移过程存在的语言调制和联结学习的两种方式。

学者多以高校教师、研究团队为知识主体,研究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但针对导师与研究生这两个群体之间知识共享的研究并不多,而已有成果大多是基于国外环境提出的。本文基于中国高等院校环境,从知识主体、客体及共享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其对师生知识共享的影响。

1.1知识主体因素

知识共享态度是指知识共享主体对知识共享的评价程度,知识共享最终产生共享行为,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为。Ajzen I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测试了态度因素是组织行为意向的显著预测因子。从早期研究看出,心理学领域很重视态度与行为的研究。可将知识主体因素划分为研究生、导师对知识共享的态度。

1.2知识客体因素

知识类型影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知识共享。波兰尼(Polanyi)根据知识的可否言传性,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可以通过编码、用正式语言进行传递,由于便于表达,常以企业培训、电子邮件、数据库等方式实现共享;而隐性知识难以用正式语言进行传递。国外学者也有提出协调知识、Know-who知识、基于对象的知识、专业知识,和基于时间社团研究的文化知识、书本知识以及实践知识。不同的知识类型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是不同的。

1.3共享环境因素

1.3.1沟通渠道的选择

知识共享依赖于沟通,它是师生知识共享的前提。沟通渠道的选择对师生知识共享的效果存在影响。师生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是以面对面的沟通为主,也包括电子邮件、移动通话、私下聚会等方式。如今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如短信、微信等。

1.3.2学术氛围

学术氛围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内容,反映了学校的本质、个性以及精神面貌。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以学术为主,一种好的学术交流环境是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术性活动的动力之一,师生间频繁开展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术氛围良好与否可以从学术氛围的表现形式进行判断。而对于学术氛围的表现形式,胡盛红(2002)将学术氛围分为制度氛围和观念氛围两大类,刘文博(2014)提出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学术道德、学术责任、学术规范和学术生态构成了学术氛围。本文认为,学术氛围可表现为师生的学术交流频数、参与学术活动之后的相互反馈情况等,学术交流频繁说明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2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高学历层次教育,这一层次的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交互活动的过程,教育过程归根到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中进行的。我们通过初步访谈调查,现阶段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知识共享的状况不尽如意。访谈针对研究生和导师对知识共享的态度、知识共享的渠道、学术氛围情况,拟定的访谈提纲如下:(1)请问您如何看待师生之间知识分享?有必要吗?(2)您一般通过什么方式与师生交流的呢?最经常的方式?(3)每一个学期内,师生参加或出席学术活动次数多吗?一般有多少次?

拟在某几所高校随机选取部分导师与研究生进行访谈,根据拟定的访谈提纲,整理访谈记录。根据初步访谈记录,并结合上文所分析的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知识共享主要存在以下障碍:一是语言的限制。导师的个人知识是通过长期学习和经验累积的,而研究生刚步入学术研究领域,所掌握的学术知识并不多,两者之间语言的不流畅造成了知识共享的障碍。二是沟通渠道选择性少。三是正式的沟通方式。导师与研究生之间除了沟通学业知识,私下生活中交流并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受访人表示平日里不太会与导师交流。四是学术气氛不浓郁。很多研究生抱着功利性的心态去搞学术,如争夺奖学金等。

3改善师生之间知识共享的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除了拓展师生之间沟通渠道、营造知识共享氛围等以外,可以通过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以改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知识共享。

3.1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研究生院的导师和研究生群体几周才见一次面,从而无法谈及知识的相互交流。导师与研究生不一定需要选择传统的沟通方式,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双方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平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建立实时QQ群、微信群,构建飞信平台或短号平台,既促使了信息传播及时,又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建立导师与研究生的论坛,学校各学院导师和研究生均可参与进来,研究生可以自由提问,导师都可以进行回答,这样研究生了解到的知识相对更广泛。论坛可以开设网络讲座、演讲、座谈会等,都可以成为研究生与导师知识共享的重要途径。

3.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2.1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设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例如,定期汇报或研究计划能够激发知识共享主体的科研思维,但如何促使这种共享行为的产生需要学校设立激励手段,比如说参加学术交流达到一定次数并做了学术报告的研究生给予学分或其他奖励,这能够直接刺激师生知识共享的愿望。当然,要有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得到正确的实施。学术讲座留给学生提问和答疑时间,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

3.2.2重视知识共享的反馈

学习反馈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本质上,反馈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如今,高校研究生院经常开展对研究生群体的学术活动,如研讨会、学术报告会、讲座等留给学生的问题,可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推动学生做进一步思考,但极少部分的导师注重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之后的反馈,不及时的反馈可能构成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知识共享的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导师重视知识的反馈与矫正,有利于促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更好的知识共享效果。反馈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研究生可以通过学习报告、邮件、PPT等多种方式反馈给导师。

3.3加强师生的往来关系

东方文化中,私人关系亦是指“人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两者之间的知识共享。学生中表示不愿主动联系导师,其原因之一是师生关系不够紧密。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导者,在师生关系建立上处于主动地位,在知识共享上更多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导师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可以通过多参与学生的非正式沟通活动关心研究生的个人生活,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研究生扮演学习者的角色,从导师那里学习知识和经验。研究生为增进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学习态度端正,表现出优秀的学习者品质,例如多向导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认真记录导师的指导意见和新思想,交流中尽量坐在与导师较近的位置等;第二,做好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和能力准备,打好基础;第三,努力将思想转化为学术研究成果,例如写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为导师贡献出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协助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等。加强师生两者之间的往来关系,有利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知识共享。

参考文献

[1]HOOFF,Ridder J.A. Knowledge sharing in context: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CMC use on knowledge sharing[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4,8(6):1171301.

[2]林东清.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汪应洛,李勖.知识的转移特性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0(10):811.

[4]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5]徐瑞平,陈莹.企业知识共享效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情报方法,2005,10(10):25.

[6]刘文博.研究生浓郁学术氛围的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9597.

[7]谭沙.知识共享视角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18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立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3-ZD-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德敏(1972-),女,河南郑州人,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