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辽宁财政投融资体制对策建议
2015-04-20季东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东北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利的保障。作为资源大省,辽宁对于东北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辽宁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上,地方政府还尚未打破经济瓶颈,财政投融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为此,主要针对辽宁财政投融资体制,进一步提出合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财政;投融资;体制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5013403
1辽宁财政投融资的现状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偏向于政策的新型政府投资,它主要是为了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运用财政的手段来对资金进行筹集和管理。
对于财政投融资,国内外诸多学者对财政投融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比较系统的概括其定义来自于朱柏铭教授:“财政投融资即政府金融活动,是指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遵循信用原则将各种资金集中起来,由政府部门规范化管理,直接或间接贷放给企事业单位的活动”。财政投融资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当前,辽宁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其财政投融资体制对于辽宁的崛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辽宁省应充分借助政府财政投融资平台的优势,大力改善其经济结构,加强宏观调控,有效的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动辽宁省产业政策的发展。但是,辽宁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在其实际运作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如: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资金运用方面不到位,宏观效益差,政策性体现的不明显;在投融资的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投融资体系;实际运行中,政府承担着信用风险等等,这些对于资源大省的辽宁来说,对于其迅速转型成长,都受到严重制约。
如何进一步完善辽宁省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保证辽宁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体制的作用,进而有效的推动辽宁经济的崛起,进一步规避财政风险,合理利用财政投融资体制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分析,针对投融资体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借鉴其他省市的财政投融资优势,进一步提出完善辽宁财政投融资的合理对策与建议。
2完善辽宁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对策
2.1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财政导向作用
曾经的辽宁有过辉煌的经济振兴史。而目前,辽宁经济还处于战略发展重振阶段。不同时期,更要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明确政府在不同时期发挥的职能效应。政府建立财政投融资的首要步骤,是要计算好辽宁以往各届政府的债务,并选用恰当的方式清理,重塑政府形象,使得辽宁的财政投融资体制能够得以顺利发展。
现阶段,辽宁省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直接投资的职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稳步发展。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直接投资的职能将逐步弱化,逐渐转变为投资管理的职能,由决策者向指引者的角色进行转换。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自身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建立投融资平台。通过引导功能,将政府原来用于直接投资的部分资金转化为用于贴息,引导投资主体按照政府的意愿进行发展。通过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大力发挥政府作为监督者的作用,引导其在地方的投融资活动中促进经济合理有效的发展,为投融资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有效监督。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适度选择一些贴息项目,按照银行贷款的方式发放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增加投资的需求,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方式,加大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政府资金的稳步扩充。
2.2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
振兴东北,辽宁先行。在经济崛起的道路上,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为保障。以往财政投融资的基本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预算内财政资金投入,向商业银行发放的国债以及一些社会的保障类资金存款。但随着辽宁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求政府拓宽财政融资渠道,不断与时俱进。相对于辽宁而言,应逐步增加地方性财政资金在政策性投融资中的比重。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政府要适度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不单纯的依靠传统的预算内财政资金,要通过适度的收费方式,强化管理以及适度的资金周转,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能力。另一方面,适度发行地方债券,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以信用方式有效的吸收社会资金进行投资。同时,适当的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地方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控资参股,优惠利率贷款等方式,既缓解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又合理利用了社会资源。在经营方式上,发展新的经营方式,如对于公共产品的冠名权转让拍卖以及道路经营权的转让等。以政府为主体的常用融资模式,可试行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PPP模式(公共私营合作制)以及TOT模式(移交-经营-转让)等融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集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对融资工具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与组合,进而有效改善投融资环境,筹集更多的资金。针对辽宁省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还可以适当的引入国家社保基金,一些保险公司作为战略性的投资,对与辽宁经营基础设施采用投融资合作开发的企业,可以引入公司债券方式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债券的优势,独立或合作开发。
2.3继续推进财政投融资主体的市场化管理
地方政府是推动辽宁经济崛起的主力军,所以应进一步发挥政府的财政投融资作用,建立市场化平台,加大财政投融资体制主体的市场化建设。
首先,建立财政投融资的市场化平台。以目前的投融资平台为支撑,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与分配效应,构建财政投融资的纵向分级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的功能定位,促进辽宁经济的发展。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源头,要依托原有的大型工业集团,承担各项重大产业布局,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提升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投资的能力。建议辽宁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以及能源设施等,依托辽宁传统的重工业基础,通过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整合,积极与有实力的央企等的合作。同时强化政策布局,争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与国家重大项目落户辽宁。辽宁省投融资平台还应当强化其投融资体系的引导作用,统一归属于地方政府来领导,一些大的项目可以由省级部门来协调处理,而市县级则承担一些与其主体相配套的合作项目。
其次,财政投融资平台通过上下级平台间的联动,省级平台要为地市级平台提供担保与风险评估等方式,从而促进规模的增加。
第三,进一步协调整个区域内投融资体系的有效整合,通过投融资平台的构建,实现三包、信用的一体化,提高投融资体系的效率。
2.4完善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制度
完善财政投融资制度,设置地方相关的投融资机构,制定财政投融资政策,加强有关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
一是要强化计划管理体制,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原则,编制地方财政投融资预算,并以立法的形式形成。一般来说,地方财政投融资机构同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更容易依据当地的发展态势与政策制定出相应配套的财政投融资预算,辅之以法律形式予以实施,那么项目就能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加之辽宁财政预算与中央财政投融资机构紧密合作,会更有利于投融资预算体系的完善。同时,在财政部门的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下,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并使用资金,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检查,财政投融资的项目决策要经人大会议审核批准。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审批制度,杜绝盲目上项目。在实际审批过程中,要集中重点项目的审批决定权利,不能下放重大项目的决策权;同时,对于一般项目的审批决策权,可适当的简化、下放审批权限,促进项目的高效运转;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完善的财政融资评价体系。同时,涉及到与经济效益相关的项目还要适当的引入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观念,评价投资项目的动态经济效果,保证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建立规范的审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融资制度;要加强财务监管,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2.5树立创新意识,转变观念,发挥财政投资效益
长期以来,辽宁在发展过程有太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分依赖于财政投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至今仍有一些项目工程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腐蚀,因此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显得十分重要。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要树立新型的市场观念,以效益作为标准来选择适合辽宁发展的财政投融资项目,进而通过适宜的财政投融资项目促进辽宁经济又好又快的健康稳步发展。当前,要从思想上杜绝“财政的钱是公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的传统观念。在完善辽宁财政投融资的体制过程中,要绝对杜绝传统的依赖财政投资的思想,树立全新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目前,我国的财政投资领域遍布各个行业,辽宁也不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严格区分财政投资领域。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新兴产业等周期长、投资大的重大产业等,理所应当的由政府来承担;而可以由市场机制运作的完全竞争性和由市场调节的产业性财政投融资则坚决退出。
2.6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政府要严格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部门预算,严格杜绝“政绩、形象工程”,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要切实建立起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大财政投资的责任感,有效的抑制地方政府盲目投资。政府部门可根据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财政投融资的具体规模,根据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确定财政债务的预警线。按照风险的等级进行划分,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可以进行投资;不可承受风险范围内则不进行投资,在介于其间的部分则通过经济手段适当控制投资。
2.7强化对财政投融资的追责制
现阶段,辽宁财政投融资责任的追究主要体现在对行贿、贪污、挪用公款等投融资问题的追究。同时,要彻查由于审计监督的不到位和管理存在的漏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行为、财政投融资决策失误、政策运用不当造成的损失、财政投融资项目资金不到位等行为。保证辽宁财政投融资规划有序的进行,资金及时到位,这就需要审计、纪委等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决不姑息。同时,加大对投融资决策失误的处罚力度。制定奖惩鲜明的制度,对于造成渎职失误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报道与处罚,促进财政投融资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加快完善辽宁财政投融资体制建设,紧密加强同中央有关机构的合作,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辽宁的经济投融资优势,突破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实现东北的二次辉煌。
参考文献
[1]马苏南,吉伦奇.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0,(07):68.
[2]袁亚敏,李亚敏,林祖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近忧远虑及相关对策建议——浙江某地区政府融资平台情况调查分析[J].浙江金融,2010,(01):34.
[3]谢清河.地方融资平台和市政债券与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2):3743.
[4]马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及分析——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J].时代金融,2010,(11):7879.
[5]沈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及风险探析[J].金融与经济,2010,(03):9192.
[6]人行海东中心支行课题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评价及化解[J].青海金融,2010,(08):1820.
[7]周亮.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防范研究——以南京市政府融资平台为分析对象[J].时代金融,2010,(11):7678.
[8]常友玲,仲旭,郑改玲.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05):5255.
[9]姜红.完善我国投融资运转体系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05):56.
[10]季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某地区的调研情况为例[J].当代经济,2014,(1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