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旅游度假区规划浅析
——以《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为例
2015-04-20李显惠
李显惠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108)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旅游度假区规划浅析
——以《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为例
李显惠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108)
简要回顾了生态城市理念的研究与实践进展,概括了公共政策支持、规划布局引导和控制导则把控等三个层面的生态城市规划思路;并在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实践中,探索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旅游区规划方法。
生态城市;生态优先;规划方法;旅游区;贵安
E-mail:252877935@qq.com
引 言
生态城市一词是在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报告中首先提出的,主要表现为对“人与自然和谐”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追求。生态城市的概念自1971年提出,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亦得到了极大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整理和总结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可以看出:在理论方面,国外强调回归自然,主张资源利用、经济增速、城市扩展等的适度性;国内则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复合发展,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维持。国外注重技术特征,多针对各城市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本土特征;国内则强调融入中国传统特色,注重从整体性、系统性把握生态城市建设方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有限[1]。在实践方面,国外生态城市建设依靠强大的政策、科技力量和资金支撑,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运营模式,成效显著,经验可复制性强;国内则强调技术、体制、行为的结合,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理论与实际稍有脱节,资金投入的生态实效不强。本文将在总结生态城市规划方法的基础上,以“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旅游区规划实践。
1 生态城市规划思路概括
生态城市规划的关注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注自然生态,包括原生态、自然格局体系、自然景观风貌、生物多样性等;其次,关注城市生态,强调混合用地、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高标准的水环境、低碳、可再生能源等;再者,关注人的需求,提倡城市的宜居性、高品质的社区建设及绿色出行等。
在生态城市规划实践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1.1 宏观层面:公共政策支持
1.2 中观层面:规划布局引导
在规划布局引导方面,不同项目类型、不同区域,其规划思路有所不同,但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注重区域自然生态格局。进行区域性的生态分析,评价规划区域生态敏感性,强化区域生态规划的作用,以此为依据,优化用地布局,利用水体、洲地、山体、森林及乡村田园景观等绿色优势,控制生态廊道,塑造重要核心节点。
(2)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保护山体自然楔入水体的绿色生态廊道,并加强河流水系的综合治理,通过水生态修复与重建,营造自然优美的滨水空间;通过多水源联网供水,建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提倡中水利用,达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3)绿色交通引导。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慢行系统规划与职住平衡。首先,提升公共交通运行能力,以片区内部便捷、快速可达性为基本原则,通过各类交通方式对接、站点布局、线路规划达到最优化,并建立城市对外的快速服务;其次,慢行系统规划以“以人为本、空间和谐、特色凸显、交通宁静化”为核心理念,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及其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此外,职住平衡的实质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统筹规划用地布局,实现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平衡,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
(4)能源利用。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有效的能源专项规划,确定低碳生态城市的能源结构、供应体系和使用途径;开发新兴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提高能源利用率,削减能源耗费数量。
在安全要求等级较高的应用系统中,用户的权限会被严格划分,并且按照最小需求权限进行分配可操作资源,并且系统一般会禁用或者不存在最高权限的用户。例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下的三员设置,存在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以及安全审计员等标准角色,各个角色的不能互相访问其对应的资源。将JWT 应用于RESTful API 权限进行验证,需要对资源对象的访问规则进行定制以及对JWT 进行内容和加密方式改进。
1.3 微观层面:控制导则把控
控制导则是详细的技术层面内容,是对政策规定、规划布局方案的具体落实,即通过控制导则的形式对下一步详细规划和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等提出要求。具体内容涵盖景观设计、道路断面设计、新型交通工具、绿色建筑、供水工程、雨污水处理、能源循环利用、新技术运用等。
目前,上述方法在不同层级的规划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即在宏观政策支持下,规划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与管控,并通过微观层面的控制导则得以具体落实。而在规划布局层面,常采用“先底后图”的做法,即先根据生态结构完整性和用地适宜性对基地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城市建设的限制因素,再进行空间布局规划[3]。本文以“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为例,在总体规划布局层面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实践[4]。
2 实例研究
贵安位于福州市北面,地处连江县潘渡乡,福建省六大河系之一的敖江上游。距省会福州28km,处于福银高速与沈海高速连接线的中心点,受福州主城的辐射及绕城高速的影响,周边交通便利。规划以潘溪两岸临溪主山体的分水岭及相对完整的行政界限为依据,面积111.31km2。
2.1 发展定位
在生态优先、旅游优先及环境增量建设理念的指导下,遵循主题化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依据项目的地理特征、文化脉络、主要功能和市场前景,将本项目的主题确定为——“千年驿道,古镇金汤,极品温泉,尽享贵安”。发展定位为:以良好的温泉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便利的区位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将贵安发展成为以温泉休闲养生为基础,集旅游度假、会议展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品质的温泉度假区。
2.2 项目策划
图1 项目策划
图2 用地适宜性评价
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出发点,结合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与文化背景特殊,根据资源的不同及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相应的项目策划见(图1)。
2.3 基地分析
以规划范围内的数字地形图为数据源,以ARCGIS软件作为技术支撑,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及水系、基本农田、地震烈度分布等因子对基地环境与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叠加分析与评价。在评价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河道和廊道宽度限制要求划分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确定可建设用地边界见(图2、图3)。
图3 空间管制规划
2.4 空间结构
按照自然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条件和用地条件等综合因素,以功能鲜明、联动有利为规划原则,形成“一带”、“三区”、“多园”的总体空间结构见(图4、图5)。
图4 空间结构
图5 用地规划
其中,“一带”是指沿潘溪并贯穿其沿岸集中建设区的滨水景观带,同时也是度假区的主要生态廊道和发展主轴线。
“三区”是指沿潘溪分布的三个集中建设片区,分别指中间的贵安片区、西部的仁山片区和东部的潘渡片区。中部贵安片区是度假区的旅游服务、温泉度假、温泉养生、商务酒店的集中区域;西部仁山片区以旅游地产为主,兼有文化创意、度假游乐功能;东部潘渡片区依托两所高校,延伸温泉上下游产业,形成集镇服务、教育创意产业、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温泉创意产业区。
“五园”是指外部的五个景园,分别是老窝坛景区、畲乡风情区、古驿道实景体验区、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和西溪森林公园。
其他地域为森林保育区,是贵安度假区的生态基底。
2.5 用地布局
在用地布局方面,把握生态、旅游的基本定位,提出生态优先、旅游优先的原则,其生态化的用地布局措施包括:
(1)在坡度、地质灾害、景观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原则,提出度假区建设用地边界,规划用地严格布局于适建区内,禁止布局于禁建区,将超出边界的已出让未建设用地调整到划定的建设用地内。(2)所有的建设尊重自然山水格局,严格保护敖江以及罗汉溪、西溪、牛溪等原有岸线;滨水道路与河流之间控制为滨水绿地,保障滨水空间的公共属性;对周边山体的利用以不破坏整体环境景观和综合防灾为原则,以坡度小于25%为控制基准,注重对周边山体屏障的保护。(3)保护河流、洲地等生态用地,结合片区、组团划分,控制生态廊道;提出建设强度控制,避免对山水格局和景观风貌造成大的影响。(4)旅游类用地优先布置在区位、环境最好的地段;为保护贵安核心区的旅游氛围,贵安核心区不再新增地产类项目;将宝贵的温泉资源仅用于旅游类项目,地产项目不引入温泉,具体用地布局(图5)。
2.6 绿色交通
道路交通规划遵循因势就地、生态优先、等级有序、有机畅通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貌,打通各组团间的联系,形成方便快捷的路网体系。其生态化的交通措施包括:(1)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合理确定道路的规模与布局,减少对原有地形、生态景观的影响,发挥道路的生态廊道功能。(2)组织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重点打造3条旅游线路,即山水风光休闲游线、贵安温泉精华游线、驿道文化体验游线。(3)结合用地布局,各分区中心位置集中配套服务功能用地,减少机动车出行量,同时合理布局各类交通设施,建立完善的供给体系,实现步行便捷、可达性强。
2.7 资源保护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针对现状温泉利用缺乏统筹规划、缺少监管、缺少动态监测、缺乏环境保护等不足,规划划定了分级保护区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并提出建立统一的温泉开采制度、动态监测系统等保护利用措施。
3 结语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规划意识,是生态规划方法上的积极尝试,即一方面大力保护周边的自然山体环境,通过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和绿色廊道建构大尺度的自然空间与中微观环境相结合的区域生态框架,另一方面在不超越适宜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开发容量内,协调区域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共融共生共长。
[1]刘哲,马俊杰.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2:159-164.
[2]张丹华.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政策设计[D].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
[3]杨保军,董珂.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8,32(8):10-15.
[4]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30)[Z].福州:2013.8.
Analysis of Urban Planning in Resort Based on the Eco-City Concept——Taking《Gui'an Hot Springs Resort Master Plan 》as An Example
LIXianhui
(Fuzhou Planning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Fuzhou 350108)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Eco-City concept, research and practice 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 and outlines Eco-City planning ideas from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public policy support, land use planning and layout guidance and regulatory. And then the paper puts into practice in Gui'an hot springs resort master plan, in order to search methods of resort pla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co-City concept.
Eco-City;Ecological priority; Methods of plan;Resort;Gui'an
李显惠(1983.12- ),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2015-04-27
TU984
A
1004-6135(2015)06-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