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城区规划与实践研究
——以福州奥体片区为例

2015-04-20牟宇峰

福建建筑 2015年6期
关键词:奥体福州片区

牟宇峰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 350108)

生态城区规划与实践研究
——以福州奥体片区为例

牟宇峰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 350108)

近年来,福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需要生态化的途径解决现实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借助青运会的契机,基于福州的自然地理特征,本文结合国内外案例经验与生态城区的现状,从城市空间布局、低碳交通、绿地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与节能减排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细化为21个专业指标;以风道建设、低影响开发和林荫道建设为突破口对海峡奥体片区生态化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预留风道、提升林荫路推广率和绿色出行分担率、建设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渗透性铺装等简单有效,并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

福州;生态;奥体片区;规划与实践

E-mail:176837239@qq.com

引 言

图1 中国生态新城建设项目图

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1-3]。在此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的思想应运而生,既顺应了城市演变规律,也满足了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新导向[4-6]。

截止2013年8月,全国共建设生态新城建设项目137个。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生态化的途径加以解决。

1 福州生态城市建设状况

1.1 国内外经验借鉴

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后,实践探索陆续开展,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国外以哈里法克斯生态城最为综合、最为典型,采取“社区驱动”的自主性开发模式,着重从建筑布局、绿色建筑、屋顶花园、慢行交通、雨水处理等方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除了综合规划设计的生态城之外,更多的生态城市或生态社区以有侧重的更新改造为主。如澳大利亚曼利、美国博尼塔、巴西库里蒂巴、新加坡等分别以雨水处理、植物保护、公共交通、绿色建筑与垂直绿化著称。国内案例首推中新天津生态城,它以“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为目标,从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新型能源、生态修复、社会事业等方面提出生态策略。

1.2 建设背景

福州市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条件。首先,自然地理条件良好。地处南亚热带、盛行东南风区、雨量充沛,两江环绕、内河密布,是常绿阔叶林植被带,2012年福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9%,在全国范围内位列前茅。其次,福州具有良好的“山、水、城”格局。城市被群山环抱,城市中亦包罗了“三山”(屏山、于山、乌山),形成福州城市空间的基本格局。再次,福州市有着良好的绿化建设传统。依托特色的山水资源和历代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园在城中星罗棋布。近年来,福州市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大力开展各类公园建设、内河清污清淤、景观整治等工程,大大提高建成区绿化水平。

虽然福州生态本底条件在国内城市位于前列,但在近年来福州的大规模建设中,也面临自然生态体系受到严重威胁、人居环境舒适性不断下降、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不足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生态问题。

为缓解和解决上述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近年来,福州市以“生态福州、宜居典范”为目标,编制了《生态福州总体规划》、以及《福州绿道网总体规划》、《福州市内河整治规划》、《福州市山体保护规划》、《福州市慢行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力图打造多中心空间格局、构筑多层面山水格局、引导城市功能区合理改善、构筑绿色交通体系、优化水资源利用及低影响开发。

1.3 研究区选取

为了体现城市新区和扩展区的生态建设措施,并展示城市窗口的示范作用,本文选择奥体片区为研究单元,面积为1147.75hm2,东至南二环路、南至福湾路、西至三环一期、北至浦上大道。为了强化指标的指导性和可实施性,实现生态城区的建设目标,提出示范区范围,面积356hm2,东至福湾路,南至金洲南路与凤山路一线,西至流花溪与冠浦路一线,北至建新大道。

1.4 研究区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在城市问题日益突出背景下,福州市提出建设海峡奥体生态片区,有其必然性。

图2 研究范围图

首先,建设奥体生态片区是“生态福州”的要求。2013年,福州市提出了“生态福州,人居典范”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打造生态福州成为福州建设的重点[7-8]。

福州海峡奥体中心及周边地区作为首届全国青运会的主场馆,其城市面貌是福州城市形象的直接展示窗口,最适合、也最有可能建设成为生态城区,是福州打造“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名片的关键[9]。

其次,建设奥体生态片区是“生态示范”的需求。截止2013年8月,住建部共批复了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福州未有一个区域入选,与福州市提出“生态福州,人居典范”的目标严重不符。福州生态城市建设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福州选取一两个城区进行生态城区建设,为“生态福州”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依托2015年第一届青运会的契机,福州着力建设海峡奥体片区。在奥体片区引入绿色、低碳、生态等建设理念,不仅可以实现“绿荫满城、自然和谐、健康活力”生态城区的建设目标,而且有效弥补了国内关于区域组团生态开发案例的不足,可为其他区域生态开发提供借鉴[10-12]。

2 海峡奥体片区生态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吸取国家标准和相关先进城市经验,总结其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奥体片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片区生态建设的指标体系。

2.1 目标

基于海峡奥体生态城区的南亚热带自然地理特征,结合应青运会而兴起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参考国内外先行、先进生态城市(城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出适合海峡奥体生态建设的指标体系。

2.2 选取原则

图3 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目标值确定

(1)因地制宜:奥体片区是局部的城区,要在现有主城区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化提升指标。

(2)特色鲜明:根据南亚热带气候,常年多雨的自然状况,提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指标。

(3)指标衔接:参考国家标准和先进城市指标,并对接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和生态福州的指标。

(4)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要重点突出,可以分解落实,具有空间引导的作用。

2.3 目标值确定

综合国内外先进城市生态指标体系标准,参考国家规范,以及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按如下流程图确定生态城区指标体系各专项指标的标准。

(1)确定发展目标。收集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关于已建或在建生态城市提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提炼适合生态城区的生态内涵,明确发展目标。

(2)确定分类框架。根据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借鉴国际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框架,参考国内先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分类框架,确定指标体系框架。

(3)根据国家生态城区建设标准与规范,以及先进城市生态指标标准值确定指标参考值。

(4)初拟目标值。在上述参考值基础上,结合现状和既有规划,初步确定各指标目标值。

(5)确定目标值。将初拟的各指标目标值代入实施策略中,通过各指标的实现程度确定指标的目标值。如在实施过程中达到了生态城区的要求,可确定为目标值;如不能达到要求,需从新设定初步目标值,并再次代入实施策略加以验证,直至满足要求,确立为最终目标值。

2.4 指标体系

将生态城市的国家标准、国内外案例经验与生态城区的现状相结合,构建城市空间布局、低碳交通、低影响开发、绿色与节能建筑、绿地及开放空间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等6方面的生态指标体系,共包括21个指标。

表1 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表

图4 邻里社区分布示意图 图5 奥体各级风道示意图 图6 立体复合利用示意图

3 海峡奥体片区生态评估与策略

根据指标体系,本文从城市空间布局、低碳交通、绿地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对片区的生态建设进行评估,并提出实施策略。

3.1 城市空间布局

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对现状和规划的配套设施及用地的复合性等进行分析,评价其是否具有可达性强、布局集中,功能复合。二是对区域内的热岛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区域的现状在遥感影像识别和分析,发现生态城区内现状热岛效应呈现多处岛屿状高温区域,与城市边缘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热岛效应的反演,未来生态城区热岛效应较高的区域是浦上工业园区、奥体的硬质地面区域、福湾路和三环路等非林荫路区域。

图7 24m林荫道横断面示意图 图8 慢行道规划优化图 图9 机非分离规划调整图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构建“邻里社区”的实施策略。通过邻里社区构建、混合功能开发和风道预留控制等策略,有效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城市空间格局问题。具体而言,(1)根据示范区内居住用地布局特点,打造两级邻里社区布局,形成多层次的社会生活空间,使社区真正成为复合、低碳和宜居的生态社区。(2)将浦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域和海峡奥林匹克中心西侧区域通过混合功能开发的措施拓展立体开发空间。(3)通过风道控制降低海峡奥体生态片区的热岛效应。

3.2 低碳交通

以规划区范围内已编制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准,从交通出行等角度对项目范围的既有规划进行评估,发现既有规划下的生态城区市政交通设施无法达到生态城市标准,绿色出行阻碍较大,特别是新建的示范区离生态城市标准也相差较远,突出表现在:(1)慢行系统设施滞后,机非混行严重,林荫路等指标值过低,无法保证慢行交通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严重阻碍慢行出行。(2)公交系统不完善,无法引导公交出行。(3)未对交通管理设施信息化等进行控制引导,无法有效减少区域内的交通碳排放量。

为了配合生态城区“快交通”,提出低碳林荫路推广率提升策略与绿色出行分担率提升策略,营造连通性高、舒适性好、安全性强的“慢交通”环境,具体如下:(1)对既有道路与未建道路分别制定林荫路优化策略,统计生态城区全部路网情况,研究确定未达标林荫路改造可行性及改造方案。(2)从增加慢行路网、机非分离优化、公交优先、设置风雨廊、引进公共自行车系统等7方面系统制定绿色出行分担率提升策略。

3.3 绿地与开放空间

既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与生态城区的要求对比,存在绿地与开放空间无法达到生态城市标准,人均公园绿地不足等问题,突出表现在:(1)公园绿地缺乏且分布不均,既有道路绿化效果不佳,过于硬质化的驳岸,无法对居民提供便捷的日常休闲活动场所。(2)生态城区既有建筑几乎无立体绿化,无法使生态城区在空间上得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图10 生态城区绿道网规划图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实施策略:(1)在生态城区绿地方面,分别从公园绿地优化提升、原生境保护、绿道网增加、道路绿化优化、植物群落的生态化与本地植物指数的确定、生态化驳岸等6个方面系统制定优化策略。(2)在立体绿化方面,对生态城区建筑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确定立体绿化优化的可行性及改造策略。通过建筑立体绿化改造,使生态城区在立体空间上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3.4 低影响开发

图11 现状径流系数分布图 图12 既有规划下径流系数分布图 图13 低影响开发优化效果图

利用低影响开发模型评估生态城区既有规划下的综合径流系数,结果显示:生态城区按既有规划全面开发建设后,排涝能力无法满足二十年一遇排涝标准的子汇水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86.7%。

通过对不同用地类型的案例优化研究,总结优化经验,提炼出可供整个生态城区进行低影响开发优化的实施策略,主要策略包括:

(1)一般策略:新建或改建用地综合径流系数不应大于0.5;大力推行下凹式绿地。凡涉及绿地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至少应有1/3作为滞蓄雨水的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应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下凹深度不应小于10cm;总用地面积在10万m2以上,应先进行低影响开发专项规划设计。

(2)其他策略:分别针对新建居住用地、既有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市政道路、开敞空间、智能化应用、蓄洪区优化等不同地块或角度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3.5 绿色建筑

生态城区要求范围内绿色建筑要达到100%,为此福州海峡奥体片区的绿色建筑拟从既有建筑改造和新建建筑设计两方面进行打造。除了实现生态区内100%一星级绿色建筑、30%以上二星级绿色建筑这一基本要求外,还对生态区周边半径约3公里范围内的既有建筑进行改造,从外窗、遮阳、屋面、外墙等技术方面进行适当改造,以达到部分节能的目的。

图14 建筑星级分布图

对生态城区范围内的建筑进行分类和分星级,按照如下策略实施:既有建筑通过拆除大片老旧民居和旧村落,改造建筑外窗、遮阳、屋面、外墙保温等技术,达到部分节能的目的;未建建筑则依据建筑的不同重要程度划定出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分布的区域,根据星级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

3.6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

目前,污水的排放量较大,水体负担大;垃圾未进行分类处理,资源无法回收利用;转运站数量少,分布不尽合理;危废及生活垃圾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大型体育设施(奥体场馆)和工业集中区能源消耗大,利用过于粗放,浪费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对于地表水,一方面进行源头控制,另一方面实施末端治理。对于垃圾,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与投放知识,在示范区内更应严格贯彻执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对于危废,建立、完善垃圾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各条例和法规对危废的处理要求。对于节能减排,一方面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另一方面强调节能与提效。

4 主要结论

城市生态的内涵较广泛,不同城市选取的指标类型和数量各不相同,但指标的选取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因地制宜。基于此,本文选取6大类21个指标。

城市生态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需要在每个阶段通过具体的措施有效推动。就目前而言,福州需要采取下述6个方面策略大幅提升城市的生态水平: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通过构建“邻里社区”的方式提高城市混合功能开发强度,预留风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在低碳交通方面,通过提升林荫路推广率和绿色出行分担率实现地区“慢交通”。在绿地与开放空间方面,通过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在低影响开发方面,通过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渗透性铺装等措施控制综合径流系数。在绿色建筑方面,对既有建筑从外窗、遮阳、屋面、外墙保温等方面进行改进;对未建建筑划分星级,采取相应措施。在节能减排方面,对地表水、垃圾、危废、能源等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进行提升。

[1]吴启焰, 张京祥, 朱熹刚. 世界城市的未来及面临的区域政策问题[J]. 城市问题, 2005,(02):67-72.

[2]董锁成, 李泽红, 李斌, 薛梅.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5):12-17.

[3]申玉铭, 杨彬彬, 张云.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以济宁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06,(03):430-438.

[4]何孟常, 万红艳, 吴波音. 城市问题及城市范式变迁[J]. 城市问题, 2004,(06):2-6.

[5]黄光宇. 生态城市研究回顾与展望[J]. 城市发展研究, 2004,(06):41-48.

[6]李晓龙. 城市生态思想与生态城市建设[J]. 生态经济, 2005,(10):233-235.

[7]唐叶萍.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9,(07):1108-1111.

[8]王阳, 黄明华.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生态城市与生态美学的融合[J]. 规划师, 2013,(01):11-14.

[9]陈国阶. 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4):1-5.

[10]张江山. 福州内河环境治理与生态城市建设[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99-103.

[11]罗栋燊. 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12]原华君. 滨海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Eco-city Planning and Practice Research——Taking Fuzhou Olympic Area as an Example

MUYufeng

(Fuzhou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Fuzhou 350108)

In recent years, Fuzhou conducted a large-scale urban construction.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it needs ecological ways to solve. With the opportunity of Youth Games, based on Fuzhou natural geographic features, combining case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ty, this paper builds index system from six aspects of the urban space layout,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green and open spac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green building, renewable energy use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refines into 21 professional indices. Taking wind roa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and greenway as a breach, it puts forward ecosystem assess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such as reserving ventilated corridor, promoting the proportion of avenue and green travel, constructing low elevation greenbelt, green roof, permeable pavement.

Fuzhou; Ecology; Olympic Area; Planning and Practice

牟宇峰(1983- ),男,工程师。

2015-04-12

TU98

A

1004-6135(2015)06-0022-06

猜你喜欢

奥体福州片区
图辑·职工摄影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奥体祥云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