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造林技术及其经济效益探讨

2015-04-20林春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冠幅胸径杉木

林春

(福建三明市永安林业局小陶林业站,福建 三明366000)

1 引言

随着木材需求量的增加,进行林业产业的营林造林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杉木造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造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实践,而如何合理的进行杉木的造林活动,促进杉木快速增长,是现今林业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2 林分概况

本次调查在永安市的大坑村的场部工区、大坑工区、溪源工区,燕江村的坑边工区和吉山村的下吉山工区开展,其具体情况如下。

2.1 气候条件

林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9℃,最热月平均气温28℃,最冷月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为1 700mm,全年无霜期为300 d[1]。

2.2 地质地貌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属三明市管辖范围,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6°55′~117°45′,北纬25°30′~26°15′[2]。通过近年来对营林造林活动的大力开展,现杉木造林面积占全省杉木造林总面积的20%。本次选取的实验林区内土壤有机质以及含氮量丰富,肥力深厚、土质肥沃,是闽中西北地区的绿色宝库。林区内主要种植杉木、柳杉等,本次研究选择杉木进行分析探讨。

3 研究方法

3.1 方法

对永安地区的杉木林区域进行了林分特征的分析,经过测量后选取若干林场设置标准地,对标准地中的每木检尺、冠幅、胸径等林分因素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径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在标准地中胸径与冠幅的关系,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两者之间的数学模型[3]。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冠幅与其面积的关系计算出不同径阶的密度。创建合理经营杉木的密度表,从而为提高造林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3.2 标准地设计

本文选取永安地区不同区域林场的五处近熟林分进行调查。在每个林分区域中设1块标准地,标准地中样木均进行每木标尺,对每木的东西向及南北向冠幅进行测量,调查样木总计222株,其分径阶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分径阶统计

3.3 小冠幅样木统计

在实际造林过程中,由于受到树木之间的重叠、镶嵌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林分密度要远大于计算密度,因此需要确定出最大的林分密度。按径阶在样地中挑选出55株冠幅较小的样木进行统计,其情况见表2。

4 合理经营密度

4.1 胸径与冠幅数学模型的建立

将表1中的平均冠幅与胸径作为参数值,进行胸径与冠幅的回归分析,并根据其变化趋势创建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数学模型分3种,分别是:L=a+b×D+c×D2,L=a+b×lgD和L=a×D b。

通过计算得出3种数学模型都具有极显著水平的回归关系,其中模型L=a+b×D+c×D2的相关系数最大,离差平方最低,因此选择此模型作为胸径与冠幅的数学模型。

表2 55株冠幅较小样木统计

4.2 基本经营密度

以上数学模型及表1数据为基准,进行DPS数据处理,得出方程L=1.7993+0.0324×D+0.0049×D2,带入径阶至始终,得出其理论冠幅直径。假定林分所有树冠均为圆形,由冠幅直径可推算出相应的树冠面积,各径阶单位面积株数=666.67/相应径阶的树冠面积。由于各林分密度不等,因此所得的各径阶单位面积株数可用作经营密度下限值使用。密度结果见表3。

表3 基本密度

4.3 合理经营密度确定

合理的经营密度能够保证林木更快的生长,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而最合理的经营密度,为密度的中间值。针对不同经营方式,以大、中、小3种胸径区别方式,对杉木的经营密度进行统计,见表4。

4.4 经济效益

在造林活动中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方面是造林的投入费用,另一方面是造林的投资收益。前者主要包含有材料的运输费用、人工费用、幼苗的管理费用等。以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此类费用进行估算后,可得出每亩的人工费用约为650.00元,每亩的运输及工具费用约为60元,幼苗管理费每亩约为40元。另外林区的维护设备费用约为每亩100元。苗木以及除草剂费用约每亩225.3元。其他费用约每亩20元。总计每亩投资使用费用约1 095.3元。而投资收益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木材销售,另一种是树种销售。其主要的经济效益情况如下。

表4 杉木合理经营密度统计

4.4.1 木材销售

以小径原木材计算公式为计算标准,进行木材经济效益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P为木材积(m3),d为检尺径(m),h为检尺长(m)。杉树按小径材经营成熟需要16年时间,若将长成杉树的直径设定为12 cm,则其半径为6 cm,高度10 m,其木材的立木材积为0.0629 m3,出材材积0.04 m3,以实际工作中的杉木木材销售情况得知,杉木每立方米的销售价约为1 000元,扣生产成本后纯利每立方米约700元,则成熟杉木每株的经济效益为,28元。在一亩种植200株杉树的林场中,扣除种植成本后其每亩纯平均经济效益为4504.7元。

4.4.2 树种销售

以每亩种植200株杉树为例,若作为种苗进行销售的杉树生长直径设定为5 cm,需要生长5年,每株树苗可以卖15元,则每亩林场的年产值为3 000元,年平均效益为1 904.7元。同理,若直径设定为10 cm,培育10年,则每株树苗30元,每亩产值6 000元,亩均效益4 904.7元。

5 结语

开展杉木造林活动需要综合各种情况进行考虑,要使杉木的生长情况优良,需要将造林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使杉木群体能够有效的利用光能以及土壤能力,同时要保证林木能够具有充分的营养吸收空间,通过密度的有机调整,使杉木林的群体结构得到提升。从而加快杉木的健康生长,促进经济效益的加强。

由合理经营密度表可以发现永安地区的杉木不同径阶的经营密度最佳范围,更大程度上方便了进行杉木造林活动的密度设置工作。同时根据对杉木经济效益的计算结果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期进行杉木树种的经营,长期进行杉木木材的经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杉木林的经营密度符合合理经营密度值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以及木材、树种的质量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另一方面经营密度表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定量的间伐,调整间伐强度以及重复期,使经济活动能够最小程度的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保证了林业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李林波,王玉芬 .分析杉木造林技术及其经济效益[J].大众科技,2014,04(11):93~95.

[2]唐汝琴 .杉木造林技术及投资效益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6(6):96+101.

[3]玉作近 .关于杉木造林技术及投资效益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6(19):34~35.

猜你喜欢

冠幅胸径杉木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峨眉含笑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杉木阔叶化改造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研究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