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林冠下马蓝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2015-04-20邱翠玲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永春样地杉木

邱翠玲

(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福建 永春362606)

1 引言

福建省的永春碧卿国有林场位于戴云山脉的东部,处于五台山的北坡,其地势走向为东北-西南,属于丘陵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型,年降雨量1 600~1 800mm,年平均湿度70%~80%,年平均温度19℃,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1℃,年无霜期280 d。土壤的类型主要是红壤,林下植被主要是五节芒群落和蕨类,林地面积总共为31 369亩,其中杉林地的面积为14 440亩,所以在不同闭郁度的杉木林下栽培马蓝,主要目的在于对杉木林冠下马蓝种植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探索马蓝人工栽培的规律,为马蓝栽培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2 生物学特征

草本的生物学特征基本上是茎直立,其基部外倾,草本梢木质化,其高度大约1 m,一般是成对进行分枝的,草本幼嫩的部位一般都是被锈色,其外表如鳞片状毛,草本的叶子十分的柔软,一般呈卵形或者是椭圆形,长度在10~20 cm之间,宽度在4~9 cm之间,叶子的顶端逐渐变尖,基部呈楔形,边缘为锯齿形,叶的两面无毛。上有8条侧脉,在叶的两面凸起,叶柄的长度在1.5~2 cm之间。穗状花序直立,长10~30 cm;苞片对生,长1.5~2.5 cm。蒴果长2~2.2 cm,无毛;种子卵形,长3.5 mm。花期11月。

2.1 试验地概况

永春碧卿国有林场的肖田工区11大班3小班是本次的试验地,位置在五台山的北坡,丘陵地貌,年平均温度在20℃左右,降水量在1 600mm左右,春季和夏季降水量较多,秋季和冬季降水量较少,雨量的分布十分的不均匀。试验地在1992年造杉木林分,所处林地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层的厚度不低于100 cm,属于山地的Ⅱ类地。本次试验的试验地面积为0.066 7 hm2,总共4个闭郁度,闭郁度分别在0.4~0.5(样地 A)、0.5~0.6(样地B)、0.6~0.7(样地C)及0.7~0.8(样地 D)之间,4个林分林地的立地条件、坡度地被物等都大致相同。

2.2 种植地的选择

(1)选择场地。试验地的海拔在240~300m之间,地势十分的平坦,在杉木、火力楠和马尾松的混交林下,水源管理十分的方便。人工林是以杉木为树种,经过间伐后的林地。

(2)整理场地。选好场地之后,要对林地上的乔木进行修枝,修枝控制在中度,将林下杂草劈除,保留阔叶小灌木。对杂草的清除是沿等高线进行的,便于形成种植坪带,坪带的宽为1.5m,在上面挖小穴,并对不种植草保留1m的带宽,用于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2.3 栽植

在2010年10月(即小阳春)时节,在整好的种植穴上,行株距的规格为50 cm×50 cm,在每个种植穴上载入2根,栽入时保证呈正方形倾斜,栽入后压紧覆土,在土面只露出插条上端部分的剪口芽。在种植的时候要打碎土块,并将其踩实,使插条能够与土壤密接,使插条的成活率得到保证。成活后,需及时加强管理。

2.4 栽培管理技术

2.4.1 幼苗期管理

在马蓝出芽之后,要及时的去掉病株,并对土壤进行消毒。栽植后要进行查苗,一旦发现出现死苗或者是缺株的现象,就要立即进行补栽,对其进行适量的浇水,使其成活,保证全苗。

2.4.2 中耕除草

苗生长过程中要对坪带的杂草进行及时的清除,还要进行适当的松土和中耕,一般每年中耕2~3次,使土壤保持疏松,保证坪带间没有杂草。

2.4.3 土壤水分的管理

在马蓝定植以后,需要将土壤保持在湿润状态,在干旱的天气,要及时的进行浇灌。在雨季,如果出现积水,要及时的将其排除,防止出现烂根。

2.4.4 土壤养分的管理

马蓝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在春季,马蓝在萌发期,在其开花前可以施一次或者是两次的氮、钾、磷复合肥,能够促进马兰苗更加强壮。第一次追施肥要在马蓝出苗后才可进行,第二次追肥是在6月尾期,即马蓝的植株在生长封林之前,第三次追肥是在7月底,在马蓝叶采收之后进行,第四次追肥是在11月底,促进马蓝可以安全的过冬。

2.4.5 病虫害防治

本次试验没有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马蓝很少出现病虫害,其主要是根易发腐病,一般出现在高温多湿的季节,根部一旦腐烂,植株很容易造成成片的死亡。对这种现象进行防治,主要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一般6 d一次,需喷洒3~5次,对于已经出现腐烂的根,要立即的拔出并烧毁,还需进行消毒,避免出现蔓延。

2.5 采收

2.5.1 采收时间及方法

(1)采收时间。本次试验是在冬季对马蓝进行栽植的,第二年可3次收获,第一次是在6月末,为采“胎叶”,第二次在小暑和立秋之间,为采“优叶”,第三次在寒露和立冬之间,为采“刀叶”。

(2)采收方法。对片叶和茎叶进行采收,在第一次采收的时候,只能将植株的基部叶片摘除,避免对植株发育造成影响;在第二次采收的时候,可以将大部分的叶片摘去,但是要适当的将上部保留,便于植株重新发叶;在第三次采收的时候,就可以将茎秆也割回,这时的产量较高。

2.5.2 采收后管理

采收后,冬季结合培土,施1次农家肥,将栏肥或沤肥施于植株根际,提泥土覆盖肥料,既可保温防寒,又可促进翌春植株早生快长。

2.6 地上植株收获数据

本场在种植24个月(2010年10月15日~2013年11月15日)时采收。在不同郁闭度试验区进行齐地收割试验,结果如表1。

表1 地上植株收获数据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杉木林分不同郁闭度种植马蓝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了杉木林冠下的套种管理技术,栽植24个月后对植株进行收割,试验得出郁闭度最高为0.4~0.5的类型。

[1]姚洪源 .马蓝高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手册,2010(6).

[2]李秋菊 .马蓝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07(9).

[3]任传军 .荔波县气候因子与马蓝气候因子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技,2010(34).

[4]吴建华 .经济植物马蓝稻田种植与加工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4).

猜你喜欢

永春样地杉木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从太空俯瞰地球
杉木阔叶化改造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杉木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研究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探访“中国香都”永春达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