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河口水电站库区复建县道洛古隧道大塌方处理

2015-04-19荆江舟

四川水利 2015年2期
关键词:导坑垫块塌方

荆江舟,张 雷

(两河口库区复建县道项目部,四川 雅江,626450)

1 工程概况

两河口水电站先移民后建设专项工程库区复建县道X037线溪工沟至尤拉西沟段路,线路起点位于雅江县普巴绒乡日孜村应龙组,溪工沟沟口下游0.5km处,起点桩号K68+000.00m,起点高程2913.0m。起线后即分别设桥跨越溪工沟和玻璃沟,沿雅砻江左岸岸坡上行,设隧道穿山脊至新龙县杜比移民安置区;经移民安置区后出洞至孜拖西沟,再设隧道穿山脊回到雅砻江左岸;路线继续沿雅砻江岸坡逆流上行,经各龙滑坡、洛古沟、觉然沟,至尤拉西沟沟口;沿沟左侧向上游展线后设桥跨尤拉西沟至右侧,最后沿尤拉西沟内旧路现X037县道上行,至新龙县尤拉西乡忙布村左合组,与现有县道X037顺接(新龙县其麦移民安置点附近)。止点桩号K91+240.00m,止点高程3002.32m。

洛古隧道塌方段地质情况。塌方段围岩为三叠系两河口组中段薄层状炭质板岩夹薄层~中厚层状变质砂岩,微风化~未风化,较破碎。岩层倾角240°~245°∠55°~60°,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呈大角度相交,岩层陡倾。受地表沟壑下切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为原生型或构造型,多呈紧闭状态,裂面未见明显锈蚀,结合程度好。地下水较丰富,为基岩裂隙水,推测地下水呈潮湿~滴水状出水,局部为线状出水。该段围岩划分为Ⅳ1级。

2 隧洞塌方情况

2013年9月21日,开挖掌子面里程为K81+661m,进尺约3m,掌子面附近围岩从早上爆破作业结束后开始出现松弛有掉块,爆破后开始出渣,在出渣过程中偶尔有石块下落,在出渣快要完成时,拱顶和掌子面开始掉块,至2013年9月22日早上,K81+661m~K81+672m段顶拱已坍塌形成较大塌穴空腔(塌穴空腔沿洞向长度约11m,宽度涉及整个洞室顶拱,高度约3m),总塌方量约1500m3。

塌方后经原因分析,主要是围岩地质差,Ⅳ级围岩,岩层破碎,节理发育,岩性软弱,风化严重。其次是在雨季施工,连续下雨,地下水十分发育,这也是诱发大塌方的另一重要原因。

3 塌方的处理

3.1 未塌方段的加固

3.2 塌腔范围处理

在塌方体出渣后,对塌腔范围内分两次素喷C25混凝土,厚8cm;并采用I18型钢钢架两榀合并一起,纵向间距80cm,拱架纵向链接筋环向间距50cm,钢拱架与塌腔之间采用副拱形式支撑,副拱之间采用φ22mm钢筋链接,钢拱架背侧采用2mm钢板封闭;砂浆锚杆由原设计3.0m调整为4.5m,纵向间距调为80cm,待塌腔段初期支护完成后,在事先预留泵送管泵送C25混凝土回填塌腔,回填厚度为顶拱100cm,分2层浇筑。

3.3 后续处理

在塌方体处理完成后,及时对该部位进行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

3.4 各工序施工

3.4.1 锚杆的施工及注浆

锚杆为砂浆锚杆,锚杆与钢筋网在加工厂严格按设计图制作。首喷混凝土终凝后开始钻锚杆孔并进行锚杆与钢筋网片制安,钻孔采用人工YTP-28型气腿钻,锚杆安装分别按砂浆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的安装程序进行,采用MZ-1型注浆机注浆,压力从0.5MPa逐步上升至2MPa。钢筋网片紧贴素喷混凝土面,钢筋网间及钢筋网与锚杆均进行可靠焊接。

锚杆预先在洞外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施工时锚杆钻孔位置及孔深必须精确,锚杆要除去油污、铁锈和杂质。锚杆采用YTP-28气腿钻钻孔,人工安装锚杆。气腿钻钻孔达到标准后,用高压风清除孔内岩屑,然后采用MZ-1注浆机将配制合格的砂浆注入孔内,再人工利用作业平台将加工好的杆体插入锚孔。钻孔完毕后,自身可完成锚杆安装、注浆等工序。

锚杆注浆的水泥砂浆配合比应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通过试验确定。试验取值范围:水泥∶砂=1∶1~1∶2(重量比),水泥∶水=1∶0.38~1∶0.45,水泥砂浆用砂浆搅拌机拌制,注浆保证饱满、密实,注浆后立即插杆。锚杆安装后,孔口加楔固定封严,72h内避免扰动。

3.4.2 钢架施工

修改的内容包括要素的名称、描述、属性、几何制图表示以及要素关系等。对于要素名称,主要进行了扩充;将要素描述修改得更准确,并与GB/T 20257.1保持一致;对要素属性进行了扩充和修正;对几何制图表示进行了修正,并与GB/T 20257.1保持一致;对要素关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此次修订共修改要素86个。

钢架为工字钢架,按照设计间距布置于边墙及顶拱。I18型钢架在混凝土初喷后安装,主要以系统锚杆作为固定点焊接;按设计图的结构形式制作,数量提前备足。每榀加工后进行试拼,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即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应大于3cm,螺栓孔眼中心间误差不超过±0.5cm,平面翘曲不大于±2cm。

架设施工。安装在初喷混凝土后进行,与定位锚杆焊接。钢架间设纵向连接筋,拱脚必须安放在牢固的基础上,架立时垂直隧道中线。当钢架和围岩之间间隙过大时,设置混凝土垫块,喷混凝土时喷平。

由于设有钢架的部位围岩条件较差,开挖分上下台阶进行,钢架亦按上下两次成形,仰拱部位待下部核心土开挖完后闭合仰拱支撑单元。

为使钢架牢靠且真正起到支承作用,型钢钢架必须与初喷混凝土紧密接触,空隙处采用混凝土垫块锲紧,每榀垫块不少于16处,同时应在拱架底部、腰部或拱架连接部位设置锁脚和锁腰锚杆。

钢架下部安装时,为保证钢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施工中在钢架基部位预留0.15m~0.2m原地基;架立钢架时挖槽就位,软弱地段在钢架基处设槽钢以增加基底承载力;钢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其倾斜不大于2°;钢架的任何部位偏离垂面不应大于5cm。为保证钢架位置安设准确,隧道开挖时在钢架的各连接板处预留连接板凹槽,两拱脚处和两边墙脚处预留安装钢架槽钢凹槽。初喷混凝土时,在凹槽处打入预制混凝土锲块,为架设钢架留出连接板(或槽钢)位置。在安设过程中,若钢架和初喷层之间有较大间隙,应设骑马垫块。钢架与围岩(或垫块)接触间距不应大于50mm。

钢架架立后尽快喷混凝土,并将钢架全部覆盖,使钢架与喷混凝土共同受力。喷射混凝土分层进行,每层厚度5cm~6cm左右,先从拱脚或墙处向上喷射,以防止上部喷射料虚掩拱脚(墙脚)不密实,造成强度不够、拱脚(墙脚)失稳。

3.5 邻塌方区开挖及支护

根据围岩特性,以松散体固结后提高一个等级,按Ⅴ级围岩开挖方式掘进,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用“品”字导坑分步开挖支护。先开挖和支护Ⅰ区(分两次施工),在上导坑开挖支护完成(度过塌方区)后,先掏挖右下导坑(Ⅱ区),每次接拱架腿一榀,施工固定锚杆和喷混凝土封闭;布置径向锚杆,架立拱架,主拱直接与顶拱相连,辅拱支撑于主拱上,采用螺栓铰接。然后施工Ⅲ区,最后完成核心土开挖,并拆除临时工字钢支撑。左右导坑开挖完成前,核心土部分(Ⅳ区)不得扰动。开挖顺序见图1。

图1 开挖顺序示意

“品”字导坑先开挖上导坑,先对Ⅰ区进行开挖,用风镐或人工开挖,每循环不大于0.5m,防止对塌方形成大扰动。开挖完成后,立即喷混凝土封闭导坑临空面,喷层厚度10cm,然后用I18型钢拱架进行支护。同时,钻安锁脚锚杆(每侧6根Φ25,L=5m),喷射混凝土封闭,安装钢拱架(分两片在拱顶对接),与锁脚锚杆连接成整体。在I区中部安装I18工字钢竖向支撑和临时工字钢横撑,使之封闭成环。在底部采用2根工字钢并排放置,作为竖向支撑的底部传力结构,增加受力面积。Ⅱ、Ⅲ区开挖完成后,再拆除该部分支撑。Ⅰ区支撑如图2所示。

图2 Ⅰ部分支护示意

3.6 变形监测

在塌方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密监测围岩收敛及拱架形变。通过使用隧洞收敛计,分别对支护变形及位移收敛进行量测,量测频率按照水工隧洞规范规定执行,并对量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回归分析。如果发现变形异常和速率过快,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3.7 塌方区处理

在初期支护施工时,顶拱预埋φ200mm钢管;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对顶拱进行混凝土回填。混凝土回填施工时,泵管从钢管里穿过施工。混凝土采用6.0m3混凝土搅拌车运输,由HBT60型泵机泵送入仓。

4 结语

通过以上方案实施,该段大塌方于2013年10月25日顺利渡过,历时35天,保证了结构稳定和现场施工安全。塌方区处理后,通过监控量测发现,变形收敛较小。

在隧道软弱围岩的施工中必须控制开挖进尺,及时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紧跟开挖,并在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严格按“新奥法”施工,杜绝塌方。对于塌方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认真作好塌方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楚塌方的范围、地质情况等。然后分析塌方的主要原因,认真研究处理塌方的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密合理的措施和处理方案;

(2)及时对未塌方部位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确保施工安全;

(3)地下水是导致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处理地下水是处理塌方的关键。做好地表水的引排,地下水处理方案遵循“注浆堵水,引排结合”的原则;

(4)初期支护不足以承载巨大的山体压力,因此及时施做二衬,让二衬与初期支护共同受力,这也是预防塌方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导坑垫块塌方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方法研究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轧钢加热炉垫块的选型应用及发展趋势
CL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垫块制作的施工工艺
台阶法和中隔壁导坑法开挖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运用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双侧壁导坑法在黄土浅埋大断面隧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