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进度优化的兴隆枢纽挡土墙结构调整方案
2015-04-19吴云飞郭红亮
吴云飞,郭红亮
(1.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610066;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10)
1 概述
兴隆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下游湖北省潜江、天门市境内,是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汉江梯级开发的最下一级。工程枢纽由泄水闸、船闸、电站厂房及两侧滩地上的连接交通桥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开发任务以灌溉和航运为主兼顾发电。
泄水闸布置在主河槽和左岸低漫滩,其右侧紧邻布置电站厂房。泄水闸段总宽991m,其中闸室段总宽953m,共56个闸孔,单孔净宽14m;闸室段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门库,宽19m;闸室底板顺流向长度25m。闸室上游进水渠设有防渗铺盖、混凝土板护底及抛石防冲槽,总长85m;闸室下游出水渠则为消力池、混凝土海漫和抛石防冲槽,总长125m。电站厂房段总宽112m,主厂房段建基面高程为10.2m~12.8m,低于门库和闸室建基面约12m~15m。电站进水口前的进水渠水平段长5m,宽80m,高程为14.7m;往上游以1∶4.5坡度抬高至27m高程,同时向左右两侧分别以18.9°和18°角度扩散形成喇叭口。尾水渠在尾水管出口后水平段长5m,宽80m,高程为17.3m;往下游以1∶10坡度抬高至25.5m高程,同时向左右两侧分别以12°和9.3°角度扩散形成喇叭口。
兴隆枢纽地层上部为深厚粉细砂,平均厚度约20m,其下为砂砾石层。
电站厂房与相接泄洪闸处施工安排为:电站厂房建基面高程低,最先放坡开挖厂房基坑,开挖坡比1:3,开挖范围涉及泄水闸最右侧两个闸室、门库、“L”形导墙、挡土墙等部位;电站厂房地基处理及下部混凝土浇筑;挡土墙混凝土浇筑;在厂房边墙和挡土墙混凝土上升高度超出门库、闸室、“L”形导墙等部位建基面后,进行上述部位的粉细砂回填和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处理。之后各部分施工相对独立。
2 挡土墙布置及结构
2.1 上游挡土墙
上游挡土墙平面布置呈现上窄下宽的锲形,上接电站上游防冲槽,宽2m;下接“L”形导墙和厂房结构轮廓,宽21m;左侧与导墙过流面平齐,右侧为电站进水渠喇叭口轮廓线。挡土墙顺流向水平长60.35m。下游建基面有长5m的水平段,其他建基面与电站进水渠相同,坡度为1∶4.5。
挡土墙采用薄壁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三段,结构①②段水平长20m,结构③段水平长20.35m。挡土墙①承受泄水闸和“L”形导墙两侧土作用,泄水闸侧最大挡土高度约13m,导墙侧挡土高度约11m;挡土墙②段最大挡土高度约7m;挡土墙③挡土高度小,但其承担拦漂排墩荷载,为实体结构。
①段空箱结构底板厚1.5m,挡土两侧墙厚1m,另两侧墙厚0.6m;空箱内中间设横向隔墙一道,隔墙厚度0.4m。空箱顶板高程28m,厚0.25m。②段空箱结构底板厚1m,四周墙厚0.6m,其他与①段相同。空箱内充填粉细砂高程为23.7m,表面为10cm厚素混凝土保护。①②段空箱结构底板、顶板、四周墙体及横向隔墙,均双面配有结构受力和构造钢筋。墙顶导墙布置在泄水闸一侧,为悬臂式结构,顶高程37m,顶部厚度1m。
挡土墙平面布置和纵剖面见图1和图2,①段结构横剖面见图3。
图1上游挡土墙平面布置(单位:m)
图2上游挡土墙纵剖面(单位:m)
图3上游挡土墙①横剖面(单位:m)
2.2 下游挡土墙
下游挡土墙平面布置也呈上宽下窄的锲形,上接门库,宽19m;下接电站防冲槽,宽1.38m;左侧与门库墩墙平齐,右侧为电站尾水渠喇叭口轮廓线。挡土墙顺流向水平长91.5m。上游建基面有长8.5m的水平段,其他部分建基面与电站尾水渠相同,坡度为1∶10。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挡土墙结构分为五段,上游四段水平长20m,最末端水平长11.5m,同为充填粉细砂薄壁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3 结构方案调整缘由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挡土墙部位具备施工条件时已滞后原定工期数月,本不占直线工期的挡土墙施工成为关键线路,严重制约门库、“L”形导墙、闸室等部位的回填、地基处理以及后续混凝土施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常规设计的薄壁空箱式挡土墙,里面还填有粉细砂,侧重点在节约工程投资。挡土墙原本不在施工关键线路上,施工虽较复杂,仍应是经济合理的方案。但随着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的变化,工期转变为制约因素,空箱式挡土墙结构面多、结构尺寸小,体型复杂,模板和钢筋制作安装工作量大、耗时长,加之空箱内回填粉细砂,工序之间施工干扰也大,迫切需要基于进度优化调整挡土墙结构型式。
4 结构调整方案
4.1 调整方案
调整方案主要目的是简化工程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尽量不显著增加投资。
由于泄水闸和电站进出水渠体型需要,挡土墙四周外围轮廓需保持不变。空箱式结构缺点是模板和钢筋制作安装工作量大,耗时长。如果调整为实体混凝土结构,则将大幅减少模板和钢筋制作量,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但实体混凝土结构因自重大,造成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同时作为大体积混凝土,尚需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混凝土工程量大幅增加,投资也相应增加过多。为此,提出了“蜂窝”式实体结构调整方案,通过在实体中设置“蜂窝”状开孔,在满足挡土墙抗滑稳定的前提下,既控制基底应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同时能大量减少混凝土工程量,大幅增加散热面积,简化温控措施。经调研,工地附近预制商品水泥管生产厂家较多,管径系列较全,为加快进度,选用大直径水泥管作为开孔模板。可用作开孔模板的水泥管内径为1.2m和1m,壁厚10cm,强度等级为C20。计划先浇筑一定厚度底板,底板以上间隔放置预制水泥管作为“蜂窝”的开孔模板,在水泥管以外的仓面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蜂窝”式实体结构。
现以上游挡土墙①为例,具体说明“蜂窝”式实体结构调整方案。
“蜂窝”式实体结构方案外围轮廓保持不变。挡墙抗滑稳定和地基承载能力控制工况均为施工完建期。因“L”形导墙侧挡土需要,下游2.5m段长范围内墙顶高程保持28m不变,其他部分则调整为24m。“蜂窝”开孔的比例根据抗滑稳定及地基承载能力确定,水泥管在整个外轮廓水平投影面积上的开孔率为35%。根据布置需要,上游挡土墙①开孔以管内径1.2m的水泥管为主,局部采用管径1m的水泥管。
因泄水闸和“L”形导墙两侧挡土高度大,从最外侧开孔到结构外轮廓,现浇混凝土墙厚分别为1.8m和1.5m,另外两侧最小现浇墙厚则不小于0.2m。水泥管按梅花形摆设,水泥管最小净距不小于35cm,水泥管之间留有足够施工空间,便于人员在其间穿行作业。水泥管顺流向摆设12排,其中最上游一排管内径1m,其他各排管内径1.2m;排间距除上游第一排和第二排之间为1.5m外,其余均为1.6m;同排内水泥管间距为1.6m。水泥管顶高程为24m,除最下游一排外,均为敞口;水泥管底高程随建基面坡度而变化,保持开孔以下底板厚度与原空箱结构底板相仿,约1.5m。预制水泥管既作为开孔模板,又成为挡墙的组成部分,要求水泥管错开接头,在混凝土浇筑前先洒水保持湿润。“蜂窝”式上游挡土墙①共有直径1.2m的开孔113个,开孔总长817m;直径1m的开孔8个,开孔总长41m,总开孔体积955m3。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方量为2515m3。调整为“蜂窝”式实体结构后,除保留导墙悬臂结构和底板底面钢筋外,其他钢筋全部取消。
调整后的上游挡土墙①结构的平面、纵剖面和横剖面见图4~图6。
除上游挡土墙③本为实体结构不作调整外,其他结构段的调整方案与此基本相同。
图4调整后上游挡土墙①结构平面(单位:m)
图5调整后上游挡土墙①纵剖面(单位:m)
4.2 相关计算
4.2.1 基底应力和抗滑稳定计算
以上游挡土墙①段为例,计算结果为:基底应力最大340kPa,最小应力141kPa,小于地基承载能力400kPa,应力不均匀系数2.41,小于基底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2.5;抗滑安全系数1.28,大于抗滑安全系数的允许值1.20。基底应力、不均匀系数和抗滑稳定都能满足要求。
4.2.2 “蜂窝式”实体结构计算
采用有限元法对“蜂窝式”实体进行结构计算分析。计算采用大型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不考虑地基影响,只取“蜂窝式”实体建模。边界条件为底面位移全约束,荷载为结构自重和土压力。建模时,偏于保守考虑,以水泥管外径开孔,不考虑水泥管所起作用,但水泥管重量则以相应放大混凝土容重方式计入。
以上游挡土墙①段为例,采用六面体实体单元SOLID185,共形成71986个节点,划分为318187个单元,取完建期控制工况进行计算。计算表明,“蜂窝式”实体内部最大剪应力约63kPa,顺流向和横流向的底板底面正应力值均为压应力,大小约30kPa~65kPa;水泥管底处的底板顶面正应力值也均为压应力,大小约0.15kPa~0.22MPa。
总的来看,“蜂窝式”实体各部分应力水平均很小,远在混凝土自身可承担能力以内,无需配置钢筋。
另外,经计算,底板底面配置的一层间距20cm直径20mm的钢筋网,满足施工期底板承担施工荷载的要求。
4.3 相关工程量比较
调整前,上下游挡土墙混凝土总方量7214m3,钢筋483t;调整为“蜂窝”式挡土墙后,混凝土方量8652m3,钢筋120t,水泥管用量总长度2420m。其中,内径1.2m管长2340m;内径1m,管长80m。经核算,“蜂窝”式挡土墙总造价约增加7%,在各方均可接受程度以内。
5 结语
上下游挡土墙调整为“蜂窝”式结构,大幅度减少了模板和钢筋制作安装工作量,简化了施工,优化了工序,工程进度显著加快,工期大幅缩短。虽调整后挡土墙自身总造价有所增加,但相对于进度优化效益,调整方案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1〕郝文化主编.ANSYS土木工程应用实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刘 涛,杨凤鹏主编.精通ANSY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