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菌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
2015-04-19张铁刚
矫 正,张铁刚
(黑龙江省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哈尔滨150069)
奶牛真菌性乳房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而且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一般认为,在慢性顽固性乳房炎中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普遍高于在急性型乳房炎中的发病率。但是目前仍没有确切的数据来证明,也很少有关于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真菌性乳房炎的流行率、与影响因素(包括饲养方式、气候条件和病程长短) 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真菌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采集
于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以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和大庆市等地周边地区为主采集样本。样本采集按照Thrusfield(2005) 的要求进行。共采集样本600 份,包括集约化饲养场和个体养殖户。所有样本均采自表现出临床型乳房炎症状且经过连续10 d 以上治疗的奶牛。
1.2 样本分类
对饲养方式(散养户和集约化牛场),发病季节(11月至次年3月和4 ~10月),病程,牛的品种和胎次对奶牛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进行调查。
表1 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样本地区分布情况
表2 奶牛样本分类及数量情况
1.3 酵母样真菌和细菌分离鉴定
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出具的分析报告数据为参照依据。
1.4 记录采样牛主要症状
采集样本时对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牛进行详细的临床症状观察,便于对真菌性乳房炎病例进行临床症状的查核分析。检查的主要症状包括,有症状乳区数量和位置,硬结的有无及数量,热痛,乳汁颜色及性状。
1.5 数据分析
使用Epi Info 3.3.2(TM)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具有真菌感染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特征性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乳区弥散性肿胀,感觉像面团样或稍稍有些坚实。(2) 乳房根部像粗大的树枝状肿大,用手触摸感觉非常硬。(3) 乳汁多数分层有乳清析出,半透明状,奶絮或者奶瓣沉淀于试管底部。(4)很少出现血乳,除非有葡萄球菌或者链球菌混合感染。(5)乳房肿胀热痛几乎都有,有的出现垂乳现象。
2.1 真菌性乳房炎的地区分布情况
将采集自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样本的真菌分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大庆地区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达到44.8%(74/165)。这可能与该地区散养户中采集的样本占多数有关,而且养殖户治疗时间也比较长,多数都在30 d 左右。齐齐哈尔地区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相对较低34.3%(49/143),详见表3。
表3 不同地区奶牛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情况
2.2 真菌性乳房炎病因分析
表4 表明,病程不到30 d 的病例中,真菌性乳房炎感染率不到20%。然而,对于那些病程超过一个月的病例,这个比例有所增加,当病程为60 d 左右时,真菌性乳房炎阳性率达到最高。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程与真菌性乳腺炎发病率之间有着动态关系。这个结果对牛真菌性乳房炎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此外还说明,发现乳腺炎病例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以防它演变为真菌性乳房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本次所调查的600 例临床乳腺炎病例中,真菌和酵母样真菌感染率占39.8%,细菌感染率为59.5%,细菌混合感染的发生率为18%,酵母菌和酵母样真菌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占7.8%。当病程延长到45 ~60 d 时,酵母菌和酵母样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为53.3%。然而病程为10 ~20 d 时,细菌感染率87.5%。详见表4。
表4 不同的病原引起的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和病程关系
通过病原学方法检测为酵母菌和酵母样真菌感染的239 头具有临床乳房炎症状病牛。统计结果表明,饲养方式、环境温度和病程长短明显影响真菌性乳房炎发生率。当环境温度在15 ~35 ℃(56.3%)和0 ~15 ℃(27.5%) 时,发病率明显高于环境温度小于0 ℃(15.0%)(P≤0.05)。病程超过45 d(50.8%) 和30 ~45 d(40%) 的发生率也高于10 ~30 d (14.3%) (P ≤0.05)。在 散 养(47.7%)和集约化饲养(33%) 之间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荷斯坦奶牛和澳牛之间的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 >0.05)。1 ~3 胎和大于3 胎的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与牛的品种和生产胎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3 讨论
调查表明,饲养方式能够影响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散养饲养方式具有更高的感染率(47.7%)。在国内,散养环境(挤奶操作不卫生和挤奶设备消毒不严格) 和动物个体卫生状况远不如集约化饲养。它可能是两者之间真菌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在统计上具有显著差异的原因。通常,酵母和酵母样真菌是条件致病菌,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引起感染而发病。真菌在自然界随处可见,比如乳腺、手、土壤和水里,而且在18 ~30 ℃很容易生长,这是它们比其他微生物更容易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另外观察到,奶牛在环境温度15 ~35 ℃比15 ℃以下具有更高的阳性率。因此,在黑龙江省晚春和初秋期间(15 ~35 ℃) 真菌性乳房炎发病率(56.3%)比较高。
表4 表明,病程不到一个月的病例中,真菌性乳房炎感染率不到15%。然而,对于那些病程超过一个月的病例,这个比例有所增加,当病程达到60 d 左右时,真菌性乳房炎阳性率骤然增加。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程对于真菌性乳腺炎发病率之间有着动态关系。这个结果对牛真菌性乳房炎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病程45 d 以上的奶牛乳房炎病例由酵母菌或者酵母样真菌感染的机率非常高,治疗时可以尝试按照真菌性乳房炎采取措施。此外还说明,发现乳腺炎病例应该及时治疗。
总之,慢性乳房炎在具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发生真菌感染的机率可高达39.8%。假丝酵母菌(68.2%)是黑龙江省真菌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中克鲁斯念珠菌(29.6%) 和白色念珠菌(12.4%)是真菌性乳房炎的主要流行病原体。我们发现,散养方式饲养、环境温度高(15 ~35 ℃)和疾病病程长(超过30 d) 是霉菌性乳房炎重要的风险因素(OR >1),但是与奶牛品种和胎次没有必然联系。然而,我们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样本数量不够大以及采样地点不够丰富。因此,我们将继续在更广泛地区收集更多的样本,对我们的结论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