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值会计
2015-04-18赵永英
赵永英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现值会计
赵永英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对会计要素的计量,是现代财务会计的一大核心问题。其中,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关键。多年来,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规定,对资产的计量,一直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计量属性的运用已经呈现多样化,我们看到了我国“历史成本会计”向“现值会计”的逐步演进,现值会计计量属性越来越重要。
现值 在用价值 公允价值
一、现值会计
在过去的数年中,准则制定者正稳步在历史成本会计之余,向现行成本靠拢。除历史成本之外,资产及负债的现行成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用价值,使用资产或持有负债导致收到货支付的现金的这现值;另一种为公允价值,也称为退出价格、机会成本,抑或资产负债被公司处置时可获得或付出的金额。当无需对其区分是,我们可以将历史成本之外的统称为现值。
(一)第一种现值基础,即在用价值。在用价值具有最大的相关性,因为它考虑的是公司与其现金流量。不过,它是有限定条件的。在用价值的确定取决于资产的使用方式,管理者经常基于战略的考虑改变资产或负债的使用方式。例如,一项受损的资产经最高限额测试后发现减值,管理者的做法不是按在用价值确认而是直接卖掉。资产出售的损失被认为是低持续性的,因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小于减值处理。因此,基于在用价值的计量观会受到管理者易变的意图的影响。不过,IASB准则制定机构通过引入商业模式的概念尽量控制管理者意图的易变。IFRS9规定:只有当公司的商业模式属于持有资产并获得利息和本金的现金流时,才可以对金融资产按在用价值进行初始确认。商业模式的改变应该是很少发生的。因此,意图一旦确定,管理者就不能轻易改变。
(二)第二种现值基础的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评价的时点上和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理想情况下,公允价值等于在良好运作的市场中资产买卖或债务清偿的价格。然而现实中市场是不完全的,此问题下公允价值的确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为资产和负债存在一个合理的公开的市场价格;二为资产和负债虽然不存在公开市场价格,但是可以从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中推算出;三为资产和负债既不存在公开市场价格也不能推算出,那么就采用持有资产或负债的市场参与方愿意转移资产或负债的价格。IASB新公允价值准则的制定还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其中要求扩大补充披露范围。例如,估计公允价值时所用的方法和输入变量都要公布,从而让报表阅读者知道公允价值是怎么来的。同样,对债务而言,由公司信用风险的变动导致的公允价值也要披露。
二、对历史成本会计的修订
近些年,各国以及国际准则制定者引进了众多基于现值的准则,但是现值会计却引起了关于波动性及可靠性的争论,进而引起了关于现值有用性的问题。
一些会计人员强烈主张历史成本会计比现值会计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加有用(例如,Dichev and Tang(2008))。他们的基本主张是,过去的业绩最能预测未来的业绩。通过对已取得部分(如实现的收益)以及付出(如为获得这些收益所分配的成本)提供一个合理可靠的计量,公司现在及过去的收益状况就成为预测未来收益的基础。这样,在历史成本下,利润表就是主要的财务报表。而资产负债表在很大程度上披露了待以与未实现未来收益相匹配的资产成本以及为获取这些资产的权益资本。
然而,我认为,历史并不能精准地自我复制。公司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经营。因此资产及负债的现值提供了有关公司前景最有用的预测。这一主张的基础是Samuelson(1995)的结论,其认为当市场有效运行时,市价会随机波动。如果是这样的话,限制就是未来价值的最佳预测因子。
这样,资产负债表就更加重要,而利润表则是用来解释这一时期资产及负债的变动的。由于资产、负债的价值是波动的,所以利润表也是波动的。但是,波动性反映了公司环境的波动,因而不应该进行人为的平滑。
(一)相关性与可靠性
相关性及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不同的计量基础意味着不得取舍。历史成本会计一般认为相对可靠,因为公司的资产成本或负债往往可以加以验证而不受现值计算中的估计错误和偏见的影响。不过,历史成本的相关性可能较低。虽然成本在取得日与现值一致,但这种等同由于限制随时间变化会很快消失。结果,现值会计的相关性总体上超过了历史成本。而当条件不太理想时,对现值估计的需要又带来可靠性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完善现值的应用手段及技术。
(二)收入确认
资产及负债的现行计量意味着在现值变动时才确认收入。在用价值会计在收入实现前已经确认收入,因为预期未来收入被纳入资产价值中;公允价值会计在公允价值变动时确认损益。在历史成本法下,按照成本对存货进行计量及按照销售价格对应收账款进行计量意味着当存货出售时才确认收入。这样现值会计就意味着其收入确认要早于历史成本会计。有人会说历史成本会计的收入确认更符合稳健性原则,但也存在确认滞后的问题。确认滞后是指收入确认的时间滞后于真实经济价值变动的程度。现值会计的确认滞后比较小,因为经济价值的变动在其发生时即被确认。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滞后比较大:收入只有在存货价值的增加确定时才加以确认,往往是以实现销售的形式。结果,历史成本滞后下的收入确认增加了存货的经济价值。
(三)成本收益匹配
匹配主要针对的是历史成本会计,因为历史成本会计下的净收益是将已实现收益与取得成本进行匹配的结果。如将应收及应付账款、摊销等对现金流量进行平滑并将之分配到相关的期间。现值会计中的匹配比较少,净收益只是对该时期资产及负债现值如和变动的解释。此时并不需要进行匹配,因为资产及负债价值的变动是市场力量以及公司应对这些力量的结果,这也与投资者决策相关。虽然历史成本会计的匹配相对可靠,但也并非完全如此,如资本资产摊销的情形。匹配原则要求从纳入利润表的本期收益中对资本资产摊销进行扣减。然而这一原则并没有说明应计多少摊销,除了模糊地指出摊销应该是系统合理的。这种模糊性的结果,就使得存在多种摊销方法,如直线法、余额递减法等。这使得公司之间盈利性的比较更加复杂,因为在比较之前我们必须确切知道公司的摊销方法。模糊性同样也降低了可靠性,因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选择摊销方法以及资产生命周期或者对这些政策加以改变来操纵其报告的盈利性。
[1]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谢诗芬.现值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及其启示,《财经研究》, 2002,(4).
[3]William R.Scott.《财务会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