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钻探专业紧密结合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4-18隋振英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化学

隋振英

(吉林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与钻探专业紧密结合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隋振英

(吉林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高职化学在钻探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化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着重介绍根据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归并教学方向,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讨与专业结合的高职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化学;专业结合;教学改革

化学是高职院校钻探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作用是为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高职大学生们化学基础的厚薄将会影响他们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挥化学的知识储备作用,使之有效地为学生专业素养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服务,已成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摸索出一条化学教学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效结合的新内容、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学方法面临的挑战

(一) 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手段,也是为人才培养的目的服务的。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要把传授知识、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地结合。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出工学结合的、具有一定专业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学生。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高职教育模式转型的需要,从教师的教来看,现状是处于以教师和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授的比例大,缺少讨论课;另外,课堂讲授普遍为灌输式,出现了教师讲的多,学生接受的少,真正掌握的就少之又少[1]。从学生看,大多数学生处于应试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平时作业靠答案;课程学习仅靠教材,很少看课程的各种参考书,造成当前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能力不强[2-3]。这种教学方法与高职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

(二) 为提高学生就业率,需要高职教学方法推陈出新

面对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高职教学需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要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创业的重要性,自我寻找创业的机会,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二、钻探专业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钻探专业的化学课程作为基础课,人们往往强调它的基础性,而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化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教学中按照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同一个授课标准。同时,由于大学化学自身理论性较强,致使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经常感到枯燥无味,提升不了学习大学化学的兴趣,甚至出现钻探化学无用论。 因此,钻探专业的化学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与专业需求密切结合。

大量繁琐复杂的数学运算、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许多抽象的概念是化学留给很多学生的印象。然而,如其它课程一样,学什么?怎样学?教什么?怎样教?这些问题都是化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钻探类专业与化学专业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抓住钻探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是教师面临的基本问题。“化学”是基础课,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其它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对于仅有3年学习时间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基础化学理论和在专业中急需的知识如何结合是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大学本科基础化学教育的重要区别,特别是钻探专业在钻井过程涉及泥浆、钻井液等知识时,基础化学知识就无法满足专业知识的需求,因此,尝试在教学中以基础化学为基础,结合专业需求,将化学课改为“胶体化学”,将为钻探专业的后续专业课提供有价值的基础,对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钻探人才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一) 加强化学任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

目前,化学教师都只接受过系统的化学专业教育,对其它专业的知识了解程度有限。因此,与专业课教师针对学科交叉知识点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专业需求。教师平时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钻探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教学中做到积极与专业教师沟通,要有针对性地授课。

(二) 找准教学方向,调整教学内容

遵循“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的原则,坚持 “紧密结合专业”的培养理念,熟悉“泥浆”等专业课程的内容,了解钻井液需要的化学知识。

由于学时的限制,在保证“必须、够用”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专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压缩与专业关系不大的章节的学时,适当增加与专业结合紧密章节的学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来提高对化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和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钻探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在保证基本化学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调节。过去是讲“普通化学”,后改为“胶体化学”,内容上进行了全新的变化,不断完善“胶体化学”课程的内容。

(三) 改革考核方法

将传统的以期末成绩为主,变为期末成绩为40%,平时成绩为6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考勤、讨论、提问、平时测验等。

(四) 教学方法的改革

1、有预习

开始上课,教师直接开讲,在没复习、没过渡、没有阐明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感觉是教师急于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状态下,教师推进着教学内容走,就像一位厨师,把菜肴一道一道端给学生,但学生的反应有些木然。

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压在课堂上,因此课时总是不够用;而学生处于人在课堂,但他的思绪在飞扬;大部分学生课后处在无事可做的状态。如果这堂课,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作为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动起来。再回到课堂,学生说的就是自己的话,课堂也就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那样的话,课堂教学就会流畅得多。

2、教师是在力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概念,而不是教事实基于概念的教学,克服死记硬背为主的缺点。用专业的知识和资源来教概念。

常说“一切为了学生”,我想换一种说法——“一切问问学生”。尽管教师主观上是为学生着想,但“一切为了学生”极易造成教师的主观意志代替了学生的需要,往往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而“一切问问学生”就可以找到学生的起点,而学生的起点恰恰就是教师的出发点。 “问问学生”当然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通过教学过程准确把握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需要点拨的是什么,这不但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

不管怎么说,不管学生的需要,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懂的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

3、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从这个视角看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比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接受程度。假如忽视这个问题,课堂就可能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园地;假如重视这个问题,课堂就可能出现“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个个都出彩”的生动局面。

4、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5、培养专业技能

在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上强调化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钻探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钻探专业学生要学习泥浆的专业课程,需要较多的胶体化学知识。因此,教学中无论是内容讲解还是习题设置,都应与专业应用相联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好化学与学好专业课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他们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6、将最新研究成果搬上课堂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结合专业讲授胶体化学内容,不要过多讲授过时的东西,而要引入新的科研成果。教师还要根据专业的发展前景来讲授,把在科研中的体会融合到课程教学当中,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搬上课堂,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7、加强实验教学

贯穿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于整个教学过程,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4]。

(五) 教师应是“双师”人才

为了培养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这个专业教师团队应具备“双师素质”[5],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同时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建设一支“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是提高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六) 教学改革要观念更新,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过去的高职教学通常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传授的情况,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普遍存在学生能力差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教学必须树立新观念[2],一方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教学,重新认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讲课,把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结合专业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对教学的重视以及自身观念的提高是强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

高职教育不但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还必须同时培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变得无能为力。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改革要观念更新,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6]。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传授中,学生是通过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而获得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将来胜任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注意结合专业有关的知识深刻讲授。

讲胶体化学时,把泥浆的保护融入进去。从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延伸到泥浆的胶体化学专业知识。例如讲粘土的胶体化学时把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晶体性质和钻井液的组成、功能结合进去。讲浆体的胶体化学原理时融入泥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絮凝、泥浆的触变性与膨胀性等。

通过这些改革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胶体化学课程的积极性,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胶体化学与钻探专业相互关系的认识。

2、方法能力

它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胶体化学课程时,独立寻找胶体化学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经获得的化学基础知识应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方法能力是基本的发展能力,它是学生在工作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正确处理化学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原则上既要保持化学的整体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专业特色。根据后续学科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专业课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实现化学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克服大学化学与钻探专业课脱节的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来而言,一方面化学教学培养了学生必备的化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增加化学在专业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后面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因此,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不仅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且能够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推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葛文杰.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讨 [J].中国大学教育,2009(10):4.

[2]徐青.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四个“力”[J].中国大学教育,2008(10):27.

[3]刘长玲,张启荣,宋岩.关于《高分子化学》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4):54-55.

[4]谭属春.提高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 [J].中国大学教育,2010(1):75.

[5]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 [J].中国大学教育,2010(1):72-73.

[6]罗亚楠,娄大伟.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2):70-72.

Explora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Closely Related to Drilling Major

SUI Zhen-y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City 130012,China)

Abstract:Learning of chemi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rilling majors’ learning.This paper,explores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Chemistry which is built up by integrating teaching directions based on the students’ need for chemical knowledge,renewing teaching content,chang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chemistry;professional integr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12.018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12-0065-04

作者简介:隋振英(196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化学方面的教学和应用化学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7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