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公示语英译探究
——以南京青奥会口号为例

2015-04-18杭建琴曾景婷

江科学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青奥会英译适应性

杭建琴,曾景婷

(江苏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生态翻译学视角公示语英译探究
——以南京青奥会口号为例

杭建琴,曾景婷

(江苏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公示语英译提升中国外宣形象。利用胡庚申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适应性转换分析南京青奥会口号的英译。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公示语在英译过程中,要对目标语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三维适应性转换,从而产出最佳的英译公示语。

公示语;三维适应性转换;翻译生态环境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的国家,与国际接轨日益紧密,不论是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人数都在逐年攀升,英译公示语的作用日益突出。公示语,简言之,“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P38)其作为中国面向国际友人的一张“面孔”,其形象好坏直接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文化形象。近年来,中国已经承办了许多国际性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效。2014年8月,在江苏南京举办的青奥会即将开幕,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前来参加、观看,其口号——“分享青春共筑未来”,在整个中国传播青奥会的人文精神,这一口号对应的英语为:Share the Games Share our Dreams,更是在整个世界宣扬南京青奥会活动和精神。因此,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其英译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关乎能否正确地传达青奥会口号的精神。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即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的三维度适应性转换,分析南京青奥会英译口号:Share the Games Share our Dreams,通过分析这一口号的英译,为目前公示语提供一些借鉴。

一、青奥会口号英译分析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南京青奥会,南京各大媒介工具都在宣传南京的青奥会口号——“分享青春共筑未来”,口号的含义是全世界的青年人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欢聚一堂,相互切磋,相互鼓励,增进友谊,共同成长[2]。其对应英译标语:Share the Games Share our Dreams两个短语,简洁明了,符合新闻媒介的特点,以押头韵的方式使得标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入人心。Share the Games对应中文口号中的“分享青春”,“青春”指青年人以及本届青奥会的基本特征,如果简单地译介成“youth”就未能完全传达青奥会的精神,而英译成“Games”不仅展现了青奥会的基本特征,而且通过竞技比赛的精神指涉了充满青春活力、斗志昂扬的青年人;而“未来”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同理想、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共同命运。如果翻译成“future”让英语读者反而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不知分享什么样的未来,而“Dreams”分享梦想,既表明了人类有着共同的理想,亦指我们要为此精神共同承担,同呼吸,共命运。达到了英文口号与中文口号的契合,达到宣传同一目的之功效。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英译口号中的“Games”,“Dreams”与中文中的“青春”,“未来”比较而言,它们的指向更为明确,符合英文的生态环境。中文口号中的“青春”,“未来”指向模糊,亦是为了呼应中文的模糊语义之美。确切地说,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重视意合,轻逻辑的分析。口号中的“青春”,“未来”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如果将其分别翻译成“youth”,“feature”虽然在字面上与中文的意思对等,但是未能考虑到在目标语生态环境下,语言重逻辑,讲究形合的这一特征,英译口号是为了服务于懂中文或不懂中文的目标语读者,向他们宣传青奥会的精神,展现中国的国际形象。如果标语的英译未能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意识形态,不仅起不到宣传、推动青奥会精神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反而会降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和威信,让人不免觉得中国人有“自黑”之嫌。可喜的是,负责南京青奥会翻译的译者们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两种不同语言机制的生态环境的迥异,做到了意义上的忠实,而非形式上的对应,拉近了目标语读者与中国的心理距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这里所提及的生态环境指翻译的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翻译生态环境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结合。”[3](P2)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4](P16)。南京青奥会英译口号是成功适应目标语翻译生态环境的成功的典范。

语言维方面,青奥会口号的英译者,意识到了英语注重形合,讲究逻辑的这一特征,避免了字面对照,机械翻译的硬伤,巧妙地将注重意合的中文转译成注重形合的地道英语。在文化维方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3](P2)。南京青奥会的中英文口号都共同反应了这一内涵:全世界的青年人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欢聚一堂,相互切磋,相互鼓励,增进友谊,共同成长。南京青奥会的中英口号达到了高度一致。在交际维方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方交际意图的适应性转换”[3](P3),南京青奥会的口号充分体现了英语口号的交际意图,与全世界青年人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相互切磋,相互鼓励,增进友谊,共同成长,为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一齐奋斗。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青春”、“未来”进行创造性的翻译,不仅是为了适应目标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也是为了实现其口号的交际意图,有利于英语国家读者的接受,符合他们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好地达到南京青奥会口号在国际上的呼吁和推动作用。因此,可以看出南京青奥会口号,通过对目标语翻译生态环境的语言、文化以及交际三维的适应性转换实现了很好地适应了英语国家的翻译生态环境。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公示语英译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具体来讲,“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依此做出适应性地选择转换”[3](P2)。南京青奥会口号作为公式语之一,其成功的英译可以为公示语翻译提供指导和借鉴,文章运用“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来指导公示语的英译。

(一)语言维适应性转换

译者在翻译公示语的过程中,首先要在语言形式上符合目标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英两种语言分别来自不同的语系,然而,许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却忽视了不同语系的语言的特征,将在公共场合经常会看到的“小心碰头”这一提示性公示语翻译成了“Be Careful Your Head”,殊不知“Be Careful Your Head”在英语国家的读者理解看来是“小心你的脑袋”,活生生地将一个友情提示性的公示语翻译成了警告性的威胁语,让目标语读者看了顿生畏惧。因此,只有进行合理的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抓住英语国家的语言特征,将其翻译成“Mind Your Head”,才能达到与中文的“小心碰头”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国内因为忽视目标语的翻译生态环境,忽视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而造成的尴尬和错误你所不鲜见,如医院中的“接待投诉”却被译成了“Appealing Reception”,将其再译回中文却成了“吸引人的接待处”,即使“Appeal”的动词有“上诉”之意也与“投诉”含义相差甚远,这样的翻译不仅起不到起不到指示性的作用,反而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让人对中国公示语的英译甚为忧心。然而,用“Complaint”一词可以简单明了传达“接待投诉”的提示作用。再如,“注意安全”,很多被翻译成了“Notice Safety”,目标语读者看懂了标识语的意思,但是完全不符合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在心理上会对这些英译的公示语有一种不屑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公示语发挥其宣传、引导、指示及其警示的功能。因此,译者在翻译公示语的过程中要考虑目标语环境的语言思维方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以适应目标语读者的语言思维方式,因此,“注意安全”可以简单的翻译成“Danger”。“小心站台间隙”翻译为“Caution,Gap”。简洁明了地用地道的英语语言思维方式再现了原语公示语的意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公示语的过程中,要根据目标语国家的语言思维习惯,进行适应,再而选择适应目标语翻译生态环境公示语,这样才能传递中文公示语所要表达的功能和意义。

(二)文化维适应性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3](P2)中国某一个“民族园”,却被翻译成了“Racist Park”。“Racist”一词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种族问题比较敏感,这种翻译不仅起不到任何宣传中国“民族园”文化内涵的作用,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种族遭到了严重的侵犯和蔑视。这种不考虑文化因素转换的英译,不仅仅会造成目标语读者的困惑,甚至还会引发他们的反感,厌恶,更不利于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国际形象,更会自我抹黑。在中国的各大商场,我们都会看到“顾客是上帝”的标语,然后下面就是与其对应的英译——Customer is God.“God”是信仰基督教者最敬奉的神,在人们的心中对他既崇拜又敬畏。如果将顾客翻译成“God”西方人不仅会对顾客的形象产生一种畏惧感,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信仰有被侵犯之意。在他们的心中,上帝是神圣的、唯一的,是他们的救世主,而中文中的“上帝”是想表达商家对客户的敬重之意,不含有任何的畏惧之感。因此,在综合考虑中文标语的用途和西方的文化,不妨将其翻译成“Customer is First”。再如,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乘坐公共汽车、地铁时,经常看到“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友情提示公式语,该做何种英译呢?如果直译又将陷入翻译的文化误区。中国人向人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给他们让座是公民的一种责任。而在讲英语的西方国家中,他们对于“让座”一说,与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让座不分年龄,他们会给任何一位有需要的人让座,如果执意地给一位年老的西方人让座,不但不会感激,而且会使被动接受让座的人感到不悦。因此,将其翻译成“Priority Seat”或者“Courtesy Seat”可以将这一公式语要传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传达给目标语读者。因此,在应用公示语的过程中,“译者要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和结构”[5]。一味地追求字面的忠实,不仅违背了目标语国家的翻译生态环境,而且会造成原语、目标语两种翻译生态环境的冲突。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两种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注重文化的转换与传递,这样才能在目标语翻译生态环境下实现公示语在原语生态环境下的作用,实现两种翻译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从而推动整个翻译翻译生态圈的平衡。

(三)交际维适应性转换

公示语从原语向目标语的转换就是为了实现交际的意图。在生态翻译学下,“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3](P3)如“请勿碰触”,告诉未经许可的人不能碰触,可以翻译成:Please Do Not Touch或No Touching,两种翻译皆可,主要是看此类公示语为了达到什么样的交际意图,如果为了起到提示的作用,那么第一种翻译相对而言较为适合,而“No Touching”更多的还是一种限制,禁止的警示作用,比较适合用在庄严、严肃的场合,如国家博物馆。中文警示性的公示语种经常包含“禁止”这样的字眼,如,“禁止吸烟”、“禁止喧哗”、“禁止倚靠”等。翻译对应的英语公示语时,“禁止”的英译,切忌一概而论,将其不分场合地统一译成“Stop”或者“Prohibit”。这样的英译也许可以实现其交际的意图,但是违背了目标语翻译生态环境的交际方式。因此,译者要充分考虑目标语环境下的公示语交际方式。在英语国家的公示语中,一般的情况下很少使用“Stop”,“Prohibit”等否定词来提示公众,一般会使用一些较为委婉的警示语,让公众在温馨提示之下意识到自己不该做什么。因此,我们可以将“禁止喧哗”翻译成“Quiet,please”。但是对于一些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会使用一些“No”、“Proh bit”等比较严肃的字。如“禁止吸烟”译成“No Smoking”,“禁止倚靠”翻译成“Leaning on the Door Prohibited”。通过使用这样严肃的警示性词语,可以提高公众的警示性,同时也符合目标语的公示语习惯。

对于“禁止乱涂乱画”、“禁止随地吐痰”、“禁止在公园内随地大小便”等这些主要写给中国人看的警示性公示语,可以考虑概不翻译。因此,作为译者,一定要在考虑传达交际意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目标语的公示语交际方式,这样才能翻译出地道的英语公示语。如,在公路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友情提示公示语:“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这一标识语的交际意图劝告司机请勿酒驾。中文公示语讲究对仗,用词含蓄。而译成英文公示语时,不妨直入主题,翻译为,“Drink and Drive Costs Your Life”简洁明了地通过地道的英语公示语交际方式实现了中文公示语的交际意图。因此,译者要根据公示语的交际意图,选择适合的英译公示语,从而达到其交际意图。

综上所述,公示语的英译我们要注重在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的“三维”适应性转化,从而翻译出合适且地道的英文公示语。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同时考虑这三方面的适应性转化,切勿顾此失彼。同时,译者在考虑这三面的因素同时,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从词汇、句法层面综合考虑,全面分析,既可以避免出现单词拼写、语法的错误,同时可以避免中式英译公示语的出现。从而翻译出最佳的英译公示语。

三、总结

文章以南京青奥会口号的成功翻译为范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利用胡庚申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下的翻译原则——“三维”适应性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分析其成功之处。然后,以此翻译原则来指导公示语的翻译,认识到,成功的公示语英译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译者主体性,即主观能动性,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去适应目标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翻译出最佳的公示语。

[1]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26(6).

[2]http://www.nanjing2014.org

[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

[4]刘艳芳.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9,(4).

[5]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责任编辑:朱 斌)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the Eco-translatology—Take the Slogan of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as an Example

HANG Jian-qin,ZENG Jing-t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gjiang 212003,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so as to improve the image of China’s global communication.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dopts Hu Gengshen’s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adaptive selection approach,i.e.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logan of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To conclude,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the translator should make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linguistic,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s towards the target language’s translation eco-environment,so as to produce the best translation.

public signs;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H315.9

A

123(2015)01-0074-04

2014-08-12

杭建琴(1988-),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科技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曾景婷(1979-),女,江西抚州人,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与中西文化比较。

江苏省现教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研究”(NO.2013-R-25468)。

猜你喜欢

青奥会英译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