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万里的自然神会

2015-04-18郑杰英

江科学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杨万里童心意象

郑杰英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

杨万里的自然神会

郑杰英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

诚斋体的独特,很大程度上在于贯穿其中的"自然神会",这种"自然神会"不仅仅是置身于自然的世界中去发现诗材,诗意,更是以一种自然之心,即童心,去感受自然万物,挖掘诗趣。因此,读诚斋体,我们往往感觉到的是一个清新自然,活泼有趣的童话世界。尽管杨万里的"自然神会"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但这种"自然神会"是人类感受童心,回归自然在文学方面的生动表现,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诚斋体;自然神会;童心;不足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作为“中兴四大家”之一,他关心国家大事,边疆战争的诗不如陆游的多且好,同情下层人民的诗也不如范成大的多且好。因此,他长期以来不受人们的重视。杨万里一生关注在自然万物,在杨万里的诗里,无论是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还是风雪雨霜、鸟兽虫鱼,都可以看到。他有意识地进行细微刻画,以敏锐的观察和纯真的童心发现新的视角。因此,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称“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和范的风格都保守或者稳健。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一节里只举出‘杨诚斋体’,没说起‘陆放翁体’或‘范石湖体’。”[1](P158)而“诚斋体”的伟大,很大程度上在于贯穿其中的“自然神会”。这种“自然神会”不仅仅是置身于自然的世界中去发现诗材,更是以一种自然之心,即童心,去感受自然万物。这是人类感受童心,回归自然在在文学方面的生动表现。

钱钟书先生曾在《宋诗选注》中称杨万里“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1](P161),这是杨万里诗风转变时创作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

“诚斋体”诗风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他在《荆溪集序》中明确自序:“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子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2](P193)在《江湖集序》中又说:“予少有诗千篇余,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3](P717)这基本概括了自己一生学诗的经历以及由江西诗派超脱的情景,但江西诗派的最初影响仍深刻渗透于其诗歌创作和诗学理念中。杨万里的诗“悟”大概是受江西诗风趋变吕本中、曾几的影响,而促使吕本中创作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江西诗风在社会上盛行之后产生的各种诟病,吕本中企图用李白,苏轼的自然流走来补救江西诗风的板滞拗涩。杨万里在《题衡仲西窗诗编》称颂友人诗“居仁衣钵新分似,吉甫波澜并取将”如果说曾几和吕本中的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轻快活动,那么,杨万里则基于这一点,继续扩展。例如,标志着杨万里诚斋体诗风基本成熟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再看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由此可见,无论是诗中的自然环境,还是意象的构造,两者都极为相似。

杨万里诗风的变化正是“始学江西而出江西”在吕本中、曾几诗的趋变精神的影响下,转而从自然中获得感兴,这种自然的感发和中国传统的“缘情”审美诗学相契合。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4](P416),钟嵘在《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5](P2)这种诗学观念是对儒家传统“诗言志”诗学的反驳,经过谢灵运,谢朓、陶渊明等诗人的不断努力,在唐代诗人的实践下逐渐完善,并创造出大量的自然意象,构成一种新的审美风范。宋代诗歌总体上是以人文意象取代自然意象,打破了唐诗创造的情景交融的审美范式。杨万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回归自然,复归唐诗,并在其作品中多次体现。如《送彭元忠县丞北归》:

学诗初学陈后山,霜皮脱尽山骨寒。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读唐人及半山诗》:

不分唐人与半山,无端横欲割诗坛。 半山便遣能参透,犹有唐人是一关。

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杨万里对“半山体”很推崇,但并不满足于宋人的水平,宋人之外,还有唐人需要去学习、去攻破。而唐诗的这种情景交融的审美范式对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晚唐诗人对其影响较大。陶文鹏先生在论及唐宋山水诗的不同时说:“大体上,唐代诗人是在寻幽探奇和隐逸闲适中吟唱大自然的,宋代诗人则更多地在平凡的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捕捉山水的诗意。”[6](P200)宋代诗人之所于不同于唐代诗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晚唐诗人的影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从雄浑扩大到细致精巧,写作手法从精工到简便。杨万里受晚唐诗人的影响,很少描绘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往往在寻常景色中发现诗意,捕捉稍纵即逝的自然片段。如《洗面绝句》:

浙山两岸送归艎,新捣春蓝浅染苍。自汲江波供盥漱,清晨满面落花香。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筠州路过富春江时,看两岸青山新翠,流水清澈,便忍不住要去洗一把脸,满面落花香,一扫被贬的郁闷心情。又如《夜宿东渚放歌三首》:

天公要饱诗人眼,生愁秋山太枯淡。 旋裁蜀锦展吴霞,低低抹在秋山半。

须臾红锦作翠纱,机头织出暮归鸦。暮鸦翠纱忽不见,只见澄江静如练。

这首诗写了傍晚时分,整个天空暮色变化的经过。光色的变化,归鸦的飞动以及晚霞变化的整个过程,虽然源于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但作者却抓住傍晚瞬息变化的光色,显示了自然景色的动态性。在写寻常景色中发现诗材、诗意,最为人传唱的是《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诚斋体的“自然”特色,除了其自身的不懈努力,力求创新,突破江西诗派的窠臼外,还与其自身的兴趣有很大关系。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在杨万里的诗中并不是一朝出现的,杨万里对大自然的着迷似乎是其天生的兴趣和向往。在他的诗“悟”以前的诗,自然风光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过百家渡》: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这三首诗都收录在《江湖集》,是杨万里早期的作品,从诗中的自然景色可以看出,大到山川,小到小池,乃至路边所见,皆入诗境。由此可以看出,杨万里在创作诗歌求新、求变时,之所以选择师法自然,是其内在潜意识选择的结果,这和其天生的自然情怀有着密切的联系。

诚斋体的“自然神会”不仅仅是置身于自然的世界中去发现诗材,更重要的是以一种自然之心,即童心,去感受自然万物。晚明的李贽提出过“童心说”。他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7](P98)。可见,此处所说的童心就是人的真心、本心、自然之心。近代学者王国维也认为“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8](P6)他们都以“童心”、“赤子之心”来说明真是文学的真谛。

“诚斋体的伟大,在于充溢期间的童心、童趣。”[9]杨万里正是通过这种“自然之心”去描绘自然和社会,才使得诚斋体具有其独特艺术风格。杨万里的“自然之心”首先表现在其有兴趣地描写了很多儿童诗,内容广泛。劳动如《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清晨起来,望原野雾蒙蒙一片,原来是淅淅沥沥小雨下个不停。但为了抢农时,全家人只得冒雨来到田头,一个个身披蓑衣,头顶箬笠,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战斗,拔秧、抛秧、接秧、插秧,但因为小儿比较小,可能还不会插秧,于是便让小儿子拔苗,大儿子插秧,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再如《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雨后的田野,空气清新,水草丰美,牛儿独自吃着草,一直吃到了柳荫西,而在柳荫下睡着的牧童还未醒来,寂静的山野,熟睡的牧童,悠闲的牛儿,组成一幅安详宁静的画卷。虽然牧童“失职”了,但正是长时期来牧童与牛儿磨合的默契,才能使彼此进入这种物我相忘的逍遥境界。除了对儿童劳动场面的描写外,杨万里还写了儿童各式各样游戏场面的诗作。如《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一个孩童将夜间冻在盆里的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带穿上当做乐器打,忽然冰块落下,发出声音,就像玻璃碎了。作者寥寥几句,就把儿童脱冰时的认真,敲打的愉快,以及冰碎时的惊讶表现出来。周汝昌先生在评价这首小诗时说:“古时诗歌里写及儿童生活的并不多,因此这种小诗也颇觉可贵。”[10](P98)在游戏类的诗作中,最为人传唱的是《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个晴朗的春日,树梢枝头的花儿刚刚落下,树木刚发出了绿芽,还未成荫,孩子们追寻黄蝶,黄蝶消失在菜花深处,不可寻。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的,这种诗在以往的古诗中最容易被忽略,但在杨万里的诗中却化为一曲曲生命的颂歌,因此十分可贵。

其次,表现在以自然之心去抒发情感。儿童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世间的万物非常好奇,并且往往把外物想象成有知觉、有情感的。因此杨万里大量的运用拟人、移情等表达手法,表现其童心,诗化自然。如《桂源铺》: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当着小溪不许往前奔,小溪可不讲什么道理,在山间不停地流淌,这是他做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抗,正是在这种不断地喧闹、抗议中,小溪最终如愿以偿,流向更宽广更辽阔的天地。又如《小雨》: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诗人在山间行走,雨稀稀疏疏,似有似无,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把雨比作妒忌的人,于是化为珠帘,妨碍诗人去看千峰姿态。结尾句活泼不拘,具有激发想象力和强化感知的神奇作用。杨万里以类似于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然之心”去感知自然万物,诗中的小雨也就有了生命灵性、情思意欲。

杨万里以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心去体会、去感知这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此,他的诗充满了童真、童趣。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充满童心的人。读诚斋体,我们分明感觉到的是一个清新自然、活泼有趣的童话世界。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肯定杨万里独特的“自然神会”的同时,也应看到其缺陷和不足。

杨万里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在自然中去寻求独特的诗味,这无疑是对宋诗以人文意象为主体的背离,但由于过分的在自然中寻求诗材,就会造成有些作品的艺术魅力不足,还有些作品是诗人持游戏的态度去创作,读者读后往往会心一笑。但这些作品并不能使读者在轻松之后,感受到深邃的思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难以激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如《冻蝇》:

隔窗偶见负暄蝇,双脚挼挲弄晓晴。日影欲移先会得,忽然飞落别窗声。

这首小诗虽然是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冬天里被冻了的苍蝇在晴天挣扎着飞起来,观察细致入微,但读者阅读后并不能带来美感和思想的共鸣。

杨万里采用的诗歌意象具有细腻具体的特点。王守国在《诚斋诗研究》中就从意象的方面来分析,得出杨万里特别喜欢用特称意象的观点。这与杨万里以童真之心去细致入微地体察世界有关,他往往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去发现美,发现诗意。比如《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柳树是历来文人骚客钟情的物象,关于柳树的作品也不胜枚举。在这首小诗中,垂柳百尺,依依不舍地拂着池塘,像好朋友、更像情人用纤纤玉手轻拂着银光闪耀的池塘。杨柳刚刚吐出像小鸡嘴巴那样嫩黄新绿的芽儿,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显其娇媚可爱。后两句揭示了柳条百尺长的原因,原来是水中的影子“引”他长,一个“引”就赋予柳影鲜活的生命力,也流露出诗人对柳树、对春光、对鲜活的生命的热爱。这无疑以作者观察入微、描写细腻的一个成功诗篇。然而,有些诗作者写得过于琐碎,甚至无聊,缺乏激动人心的魅力。比如:他描写山水的意象,除了横山、庐山、惠山、西山、灵山出现5次外,其他的山均是以2次或3次的具体名字入诗;同样,水意象,又具体到湖、溪、江等,尤其是溪,又分为绩溪、修溪、侧溪、房溪、杨溪等。这些太过具体化的意象,往往不如青、绿、蓝、白等形容词带给人足够的美感。

在语言方面,虽然杨万里力求语言运用新奇、有趣,但若阅读其大量的作品就会发现,其作品语言有不少重复运用。语言艺术只有经过不断地创新、提高,才会光景常新。杨万里诗歌语言的重复运用一方面和他诗歌作品数量多有关系,如“红红白白”、“整整斜斜”之类;另一方面,也与作者追求“万象毕来,献于诗材”有关系,这也显示出其诗歌的创造力不足。

“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11](P49)他以自然为本,以纯真之心去体察万物,用明白晓畅和自由活泼的语言去捕捉瞬间的诗意,显示出其对大自然活泼生机的亲切感受和独特发现。尽管有些诗篇不够雄浑、扩大,但杨万里的这些诗篇反应了其对自然、对童心的回归,是其诗歌独具创造性之所在,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1]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2.

[2]张君瑞.杨万里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01.

[3]许总.宋诗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出版,1992.

[4]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8.

[5][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

[6]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2003.

[7]李贽.焚书·续焚书(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5.

[8]《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版,1983.

[9]黎烈南.童心与诚斋体[J].文学遗产,2000(5).

[10]周汝昌.杨万里选集[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1979.

[11]朱光潜.诗论[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2010.

(责任编辑:朱 斌)

The Nature's Feeling of Yang Wanli

ZHENG Jie-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00,China)

Chengzhaistyle is unique,to a large extent it is embodied in the"natural feeling".This"natural feeling"is notonly exposed to the naturalworld to find poemsmaterial,poetic,butalso shown a pure heart,namely children heart,to feel the nature and mine poetry.Therefore,reading the style,we often feel it is a fresh,lively and interesting fairy tale world.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Yang Wanli's"natural feeling"in some respects,this"natural feeling"is a human experience to feel the innocence and return to nature in literature with vivid methods,it is valuable whether it is in the past or at present.

Chengzhaistyle;natural feeling;pure heart;shortcomings

I207.227

A

123(2015)03-0075-04

2015-06-05

郑杰英(1991-),女,河南安阳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杨万里童心意象
抚远意象等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杨万里诗一首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小池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