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饼热退潮 中秋消费遇冷
2015-04-18伊成
博饼热退潮 中秋消费遇冷
“大中秋,小春节”一向是厦门的特色,厦门独有的中秋博饼带旺了以博饼奖品为主线的整条产业链,让中秋月成为厦门众多商家的黄金期。然而,自从内地全面限制“三公消费”以来,厦门当地不少事业单位和国企纷纷取消博饼宴,打乱了商家的计划。
博饼礼品风光不再
作为多年来博饼礼品中的重量级“嘉宾”,购物卡消费的风光不再。厦门一家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购物卡最主要的销售时间是中秋节前一个月。往年这个时候,部分面值的卡甚至卖断货,但是从去年开始购物卡销售已经下滑很多。该工作人员表示,往年上万元(人民币,下同)的采购都不算大单,从去年开始5000元左右的都很少见了。
对于商超来说,不仅仅是购物卡销售受影响,日用品、小家电等往年传统的博饼礼品也受到冷遇。在一些大型超市内,记者看到博饼礼品团购专区冷冷清清。商家透露,之前虽然也有企业客户,但更多的是政府部门,限制三公消费后,这些客户自然会缩减开支。
博饼宴面临新定位
厦门牡丹国际大酒店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政府机关、国企等单位博饼宴的订单已经消失,但家庭、朋友、同事、老乡会及私企预订依然火爆。
同博饼宴一样,月饼消费格局也在悄然变化。厦门月饼生产大户——黄则和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说,今年该公司盒装月饼的销量比去年减少20%,但散装月饼的销量却同比增加了30%—50%。“这些散装月饼的购买群体,除了普通市民外,还有不少企业。”他说,去年,不少企业往往直接采购盒装月饼,用于员工福利。今年,这些企业为降低成本,直接购买散装月饼。
厦门茶叶协会、福建省商务礼品协会等行业协会认为,受政策影响,中秋消费市场“冷风”将持续劲吹,过去中秋消费狂欢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很多商家把一年的销售业绩都押宝中秋节,现在相关商家应该适时做出调整,针对全年进行合理布局,才能改变当下的窘境。(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