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5-04-18佟伟
佟伟
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佟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责任重大。近期,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就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今后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近年来,中共海伦市委综合运用选拔培养、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1.抓培训,提高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有效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制。每年初,市委都对村级组织带头人举办集中培训班,重点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培训。特别是按照上级组织部门要求,每年都以党课的形式对广大村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服务理念教育,市乡两级书记登讲台,讲党课。积极开辟外埠培训基地。注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山东省潍坊市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培训基地,现已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共培训35人;在甘南县兴十四村,有计划地对新任职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定期培训,现已培训41人;依托延安市委党校,分批次地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党性教育培训,已有5人完成培训任务。认真实施村干部大专学历达标计划。目前,有157名村书记取得大专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占总数的65%,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2.抓整顿,切实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三个渠道选派、三项规定严管、三大步骤履职”的“三个三”工作法。“三个渠道选派”即通过从有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退长当员处科级干部、乡镇现职优秀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后备干部中定向选派第一书记,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并经过层层选拔,有3名退长当员处科级干部、10名乡镇现职优秀干部和13名副科级后备干部被市委选派为“第一书记”,较好解决了人选出处和质量问题。对选派的“第一书记”做到:“三项规定严管”、“三大步骤履职”。通过签状考评,增强了“第一书记”的责任感,促进了整顿转化任务有效落实。选派村“第一书记”使党组织强起来了、三资管理严起来了、阳光村务动起来了、民生工程建起来了、集体经济活起来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3年来,通过“第一书记”选派,有26个后进村实现转化,有12个村消灭了集体经济空白点,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8.8万元。
3.抓管理,规范村级组织带头人行为。总结确立了“项目建设型、社会管理型、新村推进型、现代农业型、文化发展型”五型标准,让带头人干事有目标。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出台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上升到市委主责。组织部门建立了村三职干部档案,对村干部任免、奖惩及工作实绩等情况详细备案;建立了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出台村级工作考核办法,签订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状,对村级带头人实行年度等级评定,不断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健全完善了村党组织书记向乡镇党委年度述职和向党员及村民代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目前,成为项目建设型带头人62个、成为社会管理型带头人213个、成为现代农业型带头人50个、成为新村推进型带头人82个、成为文化发展型带头人79个,其中,达到“三型”标准的带头人有78个,达到“五型”标准的带头人有46个,切实浓化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氛围,体现出了村官也有大作为。
4.抓激励,提升村级组织带头人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提高村级组织带头人经济待遇的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后顾之忧。2014年,市财政投入729万元为每个村增加3万元转移支付,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增加村干部工资;采取市财政补贴的办法,先后为10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缴纳养老保险;对特别优秀的9名村党组织书记,将其参照乡镇事业编制管理,财政开支,并上挂副乡镇长;同时,努力提高政治待遇,推荐72名村级组织带头人任“两代表一委员”,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
二、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面对农村改革步入深水区,发展步入新常态,部分村级组织带头人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一是工作动力不足。一方面一些村干部思想滑坡,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弱化;另一方面是经济待遇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特别是村级组织带头人的工作原动力。一些带头人工作干得很出色,有提高待遇、改变身份的愿望,提高待遇有红头文件划线,不可逾越,改变身份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思想阻力和工作压力不小,缺少顶层设计。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中仍然存在思想僵化、干事保守的问题,对新思想新事物不愿接受,抓党建、抓发展往往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创新创业能力相对匮乏。三是后备力量不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年富力强的党员流动数量越来越大,致使村党组织书记人选选择的范围缩小,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四是经费保障不足。一些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工作经费主要来源是村级转移支付,特别是有些村设施设备比较陈旧,个别村仍存在无办公活动场所问题。
三、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抓带头人队伍,就抓住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头雁。必须把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组织带头人作为强化基层、发展基层的重中之重。
1.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激发村级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热情。要打牢带头人干事创业思想基础,建立理想信念教育培训机制,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群众。同时,要进一步探索推进村级组织走社区职业化管理之路,制定出台统一规范的报酬政策,探索实行阳光化工资。同时建议上级开展专项调研,适当延长“两委”换届年限,保证村级班子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延续性,为带头人干事创业创造优良环境条件。
2.建立培养提高机制,打造“两高双强”型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深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重点依托党性教育培训基地,有计划分批次地做好村级组织带头人轮训工作,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重点培育身边典型,加快建立“带头人领办中小企业+农户、带头人创建合作社+农户、带头人创办家庭农场+农户、带头人成立中介组织+农户、带头人承包工程项目+农户”五种模式的培训基地,通过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方式,定期组织村级组织带头人参观学习,加快“两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步伐。
3.建立组织调整机制,确保村级组织带头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在认真考察、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对不称职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整力度,本着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对那些政治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为政不廉、群众不拥护的村党组织书记要下决心进行调整。要拓宽视野,拓展渠道,大胆选拔任用有创新工作能力的能人担任带头人。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储备”机制,保证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素质优良、数量充足、作风过硬。要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对后备干部压担子、给任务,使其在工作锻炼中成长成熟进步。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村级组织带头人有钱干事。要探索建立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正常增长机制,扩大保障范围,增加转移支付额度。同时,要本着“谁安排工作,谁出钱保障”的原则,严格按照工作量合理安排工作经费,分解落实到村,不得把负担转嫁给村级组织。同时,要积极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上项目分税收等方式,打造村级实体经济,提高自我保障自我发展能力。
5.建立严格考核机制,规范村级组织带头人行为。要健全完善村级组织带头人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建立村党组织带头人年度述职述廉制度,采取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绩效,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分类排队,奖优罚劣,树优带后,使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作者系中共海伦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诚先jiachengxi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