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抓好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2015-04-18佳木斯市总工会

奋斗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佳木斯市工会组织职业技能

佳木斯市总工会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抓好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佳木斯市总工会

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群团组织要紧紧结合自身职责,积极开展对所联系群众的知识技能培训,促进能力素质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职工、农民工技能提高这个与全局工作的结合点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

一、充分认识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两大平原”配套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抓好“两大平原”区域内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全省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工会组织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建功立业的重要载体。要充分认识职工、农民工培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首先,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职工、农民工素质,推进“两大平原”配套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需要有现代的农民和现代工人,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是这项改革试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开展,培育高素质职工、农民工是纵深推进现代农业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保证。

其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职工、农民工素质,扩大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职业技能的高低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关键因素。生产一线的职工、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苦、脏、累、险的劳动,收入不高、就业不稳、保障不力。工会组织要为他们实现就业提供与其相适应的技能,也为其拓展广阔的发展舞台,从而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的问题。

再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职工、农民工素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就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工会组织就是要使职工、农民工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适应岗位要求,使其成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努力创造良好培训环境

省委群团工作会议指出,群团组织要研究建立政群联手、上下联运、阵地联建、资源联用的整合机制,既要注重实际,更要突出实效,切实把各方资源统筹好、作用发挥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就要完善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企校合作为抓手、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和社会广泛支持相结合的职工培训工作机制。发挥工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建立健全面向职工、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制度。

1.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党政部门支持。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主动争取将工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主导的再就业工作中,纳入国家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扶持一批工会系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工会等群团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资金投入,通过购买培训等方式扶持此类机构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佳木斯市总工会积极争取政府出台了《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佳木斯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将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纳入政府层面加以重视和管理。

2.整合资源,理顺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机制。职工、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行业和工种众多,单靠单一部门组织开展培训是难以完成的。针对当前各地职工、农民工培训多头管理、各自为营的现状,按照“政府主导、个人自愿、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原则,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基准,进一步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建立政府统筹,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就业、建设、科技、工会等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市总工会依托佳木斯市职工大学和佳木斯职教集团的办学优势,与省内外十几家院校联合,以函授和面授的形式,每年培训职工、农民工3600人左右。与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开办培训班37期,培训在职职工1600多人,岗前培训150人。市总工会还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全市参加大赛职工已达10万人次,有231人次获得“首席技工”、“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有136名职工获得了晋升二级技师的奖励,1472名职工获得了在原技术等级的基础上晋升一个级别的奖励,以竞赛形式促进了职工、农民工技术技能的提高。我们还建立起技能培训激励机制,开展了“百名优秀职工百名农民工助学行动”,对参加成人大专和专升本学习的优秀职工、农民工,经基层推荐审核后每人补助2000元学费,提高参加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我们还积极选树优秀团队(班组)和创新能手,推荐为各级各类的先进典型。

3.加大投入,保障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资金。人社部门要加强对各类企业执行《就业促进法》的检查,督促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计提职工培训经费,并将实施情况纳入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范畴。政府要把职工、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同时,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培训领域,作为培训资金的重要补充,缓解培训经费短缺的状况。各级工会组织除了要用好中央及地方财政拨付的相关资金外,还要在本级工会经费中安排适当比例作为职工、农民工培训的专项经费。市总工会每两年一次的职业技能大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需经费已纳入市财政预算,由市财政部门直接划拨。我们又依托职工大学,创办了佳木斯市蓝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针对职工、农民工进行就业培训,并纳入政府培训系列,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给予每人300元左右的政府职业培训补贴,每年培训职工和农民工在2750人以上。

三、贯彻落实群团会议精神,努力把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省委群团工作会议强调,“群团组织要在群众所急、党政所需、自己所能的领域找准着力点,紧紧围绕创业致富、就业保障、技能培训、扶贫解困等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挖掘服务资源,开展为民活动,搞好精准服务,做到供需对路。”市总工会贯彻会议精神,做好精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把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一是科学编制培训计划,搭建齐抓共管的技能培训框架。我们积极与人社部门沟通联系,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和进行市场调查,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社会人才需求,与市场对接,制定了《佳木斯市2014—2016年职工技能培训规划》和《2014年—2020年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规划》及《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科学设置了培训科目,确定培训目标、任务方向和措施。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两大平原”培训的内容和成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落实培训师资和基地,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培训体系。我们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式,借助高校、职业院校、企业劳模创新室、技能培训室和工会培训基地的师资力量,建立起职工技能培训师资库,吸纳了300名专兼职教师。依托企业和高校共同创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并为12家培训基地进行了命名和挂牌,为开展培训打好了基础。

三是强化保障机制,推动培训工作持续发展。我们将职工技能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设立3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保证培训的经费需求。用足用好政府的政策支持,几年来,政府为家政培训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培训家政服务人员5000多人。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一免三助”政策(即:免收学费、每人每天补助2元通勤费、每人每天补助3元午餐费、帮助介绍工作),并为每位学员免费发放学习用品和实训服装。我们与人社部门衔接,在每项培训结束后,学员经职业等级鉴定中心考试合格发放相应技术等级证书。同时,充分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职介功能,通过多种渠道与省内外企业和多家知名家政公司联手,长期开展职业介绍,为用工单位与学员之间搭建起就业平台。

四是活化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我们以实现职工、农民工创业再就业为主要培训目的,采取依托高校联合办学、自主办班强化培训、整合资源联合培训、实训基地现场培训、流动课堂拓展培训、校企合作专项培训、技能大赛提升培训、外请专家提升培训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技能培训。

责任编辑/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佳木斯市工会组织职业技能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为孩子纺织幸福童年
——佳木斯市第六小学教育剪影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佳木斯市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佳木斯市连续四年荣膺“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