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两个作用”闯出一条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路
2015-04-18高环
高环
充分发挥“两个作用”闯出一条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路
高环
今年6月,省委书记王宪魁在伊春调研时提出,伊春“要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这既是对伊春发展建设的新定位,也是对伊春应常态提出的新任务,更是对伊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两个”定位,切实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始终坚持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基本方针为指导,以“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为根本遵循,以绿色化思维、互联网云思维、资本金融思维、法治思维为基本方法论,立足伊春独特的生态优势,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出发,让伊春的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伊春的环境更宜居、人民更幸福。
第一,突出生态保护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绿色是伊春自然界本真的状态,生态是伊春的“根”和“魂”。步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肩负着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东北大粮仓安全、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生态的重任。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化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和实践,让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生态环境更美好。把这篇大文章写好,关键是要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统筹治理”的理念,管护好森林,保护好湿地、河流,珍爱野生动物,维护小兴安岭自然生态的完整性,营造生物群落共生共荣的良好生境。坚持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加大珍贵树种营造比例,加大针阔混交林营造比例,科学经营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严格落实森林管护责任,把工作重点由主要管林木向主要管林地转变,深入治理林地“三乱”,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资源行为。加快生态移民,最大限度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消耗。坚持保护与共享相统一,加快推进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促进自然生态复原。强化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继续实行生态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完善生态建设考评机制,提高生态保护的制度约束力。
第二,强化生态与经济融合,加快推进绿色化转型发展。经济转型是伊春发展的根本出路和核心任务,也是资源型城市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停伐前,伊春是典型的“钢木”经济,靠拼资源吃饭,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现在我们应常态、促发展,在全省经济转型中发挥带头作用,就要按照“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要求,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低端、粗放、单一的产业体系,用绿色化的思维推进生态与经济、美丽与富庶互动双赢的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优化上,着力构建以森林食品北药、森林生态旅游和矿产开发及冶金建材业为主导,以木材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等为补充的3+X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在加快产业升级上,抓住产业链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推动三大特色产业升级,打造支撑转型发展的“擎天柱”。森林食品北药业主要围绕“红蓝黑黄+林药+林畜”6条优势产业链,做大汇源、黑尊、中盟等龙头企业,促进“龙头+基地+农户+平台”模式广泛推广,加快推进互联网+森林食品行动,运用大数据,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品牌、做好营销,推动森林食品北药业向高端化升级,努力打造“中国森林食品之都”。生态旅游业主要围绕旅游总体规划,引进大型旅游集团,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核心景区,推出精品线路,加快推行“互联网+旅游”模式,强化一体化营销,完善旅游整体产业链,提升旅游城市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冶金建材矿产开发业主要是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原则,引导企业向集约化、绿色化、全产业链升级,把鹿鸣钼矿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集采选冶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加大对西钢、北方水泥转型升级的支持服务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同时,全力加快木材精深加工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业,积极推进养老养生、健康服务、体育休闲、会展赛事、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坚持谋事要实,做到有所取舍。对于符合伊春产业政策,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符合我市资源禀赋特点的项目,不遗余力地引进,着力把工作力量向项目集中,把各种资源向项目集聚,全力促开工、促在建、促投产,着力打好第二轮产业项目攻坚战。在产业布局上,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从产加销全产业链深度论证谋划,推动差异化发展。重点发展铁力、翠峦园区和绥芬河园区,通过先行壮大这几个基础好、有利于做大的园区,打造伊春发展的增长极,搭建承接“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平台。
第三,着力以转型倒逼改革,以开放助推发展。一方面,林区体制机制积弊深,市场化程度低,对林区经济转型形成了严重的滞阻。只有以转型倒逼改革,才能为我们走绿色化发展道路提供强大动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按照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有利于林区转型发展、有利于民生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原则,从战略高度和法治思维思考“破”与“立”问题,通过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改革重点是破市场壁垒之弊,立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之制,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破行政审批过多之弊,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制,抓好简政放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破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之弊,立绿色化发展之制,加快林业综合改革,在五营林业局被省森工总局确定为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推动我市新青林业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改革试点,同时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深入探索森林碳汇交易、活立木交易等林业资本化运营方式,打开社会资本进入林业渠道。另一方面,要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互联网+”思维、资本思维关注新产业、新业态,围绕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做到引资引智一起要、资本和管理模式一起引。抢抓“龙江丝路带”的机遇,加快嘉荫跨境园区和绥芬河园区建设,以这两个“点”为平台,承接好本土传统工业的转移。抓住龙江沿边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的契机,做好我市境内铁路、公路和通勤机场建设的对接和准备,切实提升嘉荫口岸通关能力,促进对俄贸易全面升级。
第四,坚持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切实提升林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绿色不是贫穷,贫穷守不住绿色。坚持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就是要在保护好、发展好我市良好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的同时,把民生改善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重要保障,下大力气提升林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把提高林区职工收入作为使命担当,守住收入底线,引导林业职工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家庭经济、旅游服务经济等创业型经济,多渠道增加经营性收入,让百姓腰包尽快鼓起来。坚持以产业吸纳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国家和省鼓励创业创新政策,扶持电子商务等新经济业态的孵育、壮大,发挥翠峦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创业基地作用,努力培育更多伊春“创客”“微商”“众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强化社会保障,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争取将“集体知青工”纳入养老和医疗保险统筹。以绿色化的理念加快城乡建设,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棚户区改造,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绿色化”建设水平。特别是在推进美丽伊春建设中,尽可能保留城镇、乡村、林场所原有地形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力求做到建设用地保山保水,道路建设迎山接水,建筑格调显山露水,空间布局依山傍水,让百姓“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社区居民自治改革成果,深入开展平安伊春建设,巩固“长安杯”创建成果。
(作者系中共伊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