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2015-04-18王昕
王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珠三角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王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信息技术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是高工业化水平农村改革的热点与难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快速提升基层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政府决策服务能力和积极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途径。与其他电子政务相比,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其特殊性,参与建设主体多元,建设主体的职责特殊,建设主体和客体接受者一体化,信息化服务内容特殊。文章分析各建设主体对信息化的接受度,提出了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接受度;制度
珠三角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其管理重点在于由征地款形成的集体资产的管理,管理侧重的层次在村组两级资产的管理,其管理的难点在于突破当前发展模式局限性,降低管理体制的负面影响[1]。从工作层面看,信息化是克服这些管理难点的突破口,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遵循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规律,还呈现出特殊性,在建设过程中重视这些特殊性,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并保障其可持续性发展。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建设快速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
为了节约管理费用,当前集体资产的管理主体普遍采用“村社合一”模式,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主体仍然是“一套人马”。三年一届的村委会选举制度使村组干部变动频繁,素质参差不齐,村干部多在持股村民中产生,股权不能转让只能继承,集体经济带有相对封闭的局限性,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受户籍限制,使得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普遍在低水平徘徊[3]。在现有管理团队和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想要达到快速提升管理能力目标,只有应用信息技术。例如,信息化管理的强制要求可以推动档案的规范化整理,资产档案电子化的过程中,应用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将简化录入过程,提高工作效率,特别适合管理不规范的对象及信息素养较低的村组管理人员[4]。信息管理系统在基础档案信息设置完成后,日常管理工作只需操作人员录入常用档案代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将伴随着高强度的技术培训,带动村组干部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理论。同时,必然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流程,优化相关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资产数据库和财务数据库的建立更能为集体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真实的数据。
(二)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政府的决策服务能力
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是农村集体资产委托受权监管机构,也是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重要机构,但其自身力量薄弱,往往一个办公室几个工作人员要监管和服务几十个村集体,行政效率低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多级农村资产交易和财务监管平台,可在现有力量条件下,将单机应用模式改变为网络应用模式,拓展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监管空间。各级监管部门利用网络建立的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信息共享机制,能实时掌握村组资产管理和交易信息,有效防止村组干部选择性执行规范流程,达到以监促管,杜绝违规操作的目的。同时掌握一线可靠信息,实现对资金、资产、资源的动态监管,才能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政策。
(三)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村务公开是检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受村委会公开自觉性低、公开透明度不高的影响,群众参与热情不够,公开质量不高,村组干部黑箱操作难于发现。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财务活动全面公开,重大财务事项逐项逐笔公开,资金使用的时间、地点、对象、原因、使用情况五要素在系统中都有清晰明了的描述,有效杜绝暗箱操作。同时,允许村民采用电子查询系统,或通过触摸屏、大屏幕、电视机和网络等形式查询本村财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大大加强了农村集体三资利用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可将静态数据转化成动态管理,随时发布村级财政收支、建设项目、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并实时更新,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实现农民对村务的有效参与,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农村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路径,既要遵循电子政务建设的一般规律,也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农村电子政务是指基层政府部门主要借助于网络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有目标、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和规范的信息服务[5]。与普通电子政务发展相比,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殊性体现在:
(一)参与建设的主体多元化
1.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创设主体为各乡镇政府及其涉农部门,其目的是为了向村民提供公共管理与服务,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信息系统的规划主体、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往往是基层政府,为解决集团内部监管失灵和外部监管难以到位的问题,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真正改善监管部门及村民拥有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信息系统的使用主体不仅是各级政府,更主要的是村组干部,他们对信息系统的技能掌握程度及认可接受程度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信息系统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如果村组干部能积极参与,对信息化建设的设备要求、技术人员配备、网络环境要求、子系统之间的衔接等方面可及时提出宝贵建议,更有利于信息系统从建设初期就能较好地完成各个模块功能的设计及硬件配置。
3.而信息系统的受益主体是广大村民。短期来看,集体资产管理系统向村民开放,将极大地改善信息公开、民主监督机制流于形式的局面,村民可以被授权通过系统实时查询资产管理信息,以对村组干部的管理行为进行评估;长期来看,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改善经营效益,降低不良资产占比,通过网上招投标,提高资产流动性,促进高效的集体资产再投资,从而增加村民收入。
(二)建设主体职责特殊
首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多级网络管理平台,不仅要覆盖行政区域内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村组,更要做到信息系统与镇街级相关管理部门甚至区级相关管理部门互联互通,所需投入资金大,技术力量强,协调部门多,因此必须由政府部门作为创设主体,负责从资金上、政策上、技术上、进度上全面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农村电子政务项目推行的前期投入巨大,防火墙、服务器、软件、人员培训及数据升级费用,全部必须由财政安排。2010年,江苏南通市先期投资近500万元推行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网络监管体系建设[6]。更重要的是,只有政府部门有力量完成开发与运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其核心任务是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同级各个部门之间、同一地区各个村组之间的关系,通过网络将政府主管部门、不同的职能部门、农村社区管理组织和经济管理组织连接起来。其次,村组管理组织作为系统使用主体,应当参与到系统开发过程中来,为功能模块设计提供有效建议,在系统实施后,必须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基本流程和相关技能,并严格执行管理规范,保障录入可靠信息。但由于涉及利益格局的变革,推行初期通常配合积极性不高,对信息化管理接受意愿不强,需要政府部门引导和村民积极推动。最后,村民作为农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受益主体和监督主体,并不直接参与该系统的开发、实施和使用过程。系统的成功实施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自下而上地由村民积极推动,并形成监督习惯,熟悉系统中的村务公开路径,积极查询村务公开内容,形成良好的村民民主参与集体资产管理的氛围。
(三)建设主体和客体接受者一体化
农资信息化的客体接受者,和建设主体一样,仍然是相关政府部门、村组管理者和村民。村组管理者在全面掌握系统基本功能和了解各大功能模块,熟知管理流程之后,利用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其管理流程、三资数据、财务账目等核心内容向上对上级政府全面开放,向下对村民有条件开放。政府部门利用系统对资产交易情况及财务管理内容进行监管,并有便利条件对现有丰富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提出更合理政策,提供更便捷服务。系统带来的透明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更多地体现在村民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农资管理信息的动态了解成为可能,也使基层村民参与管理、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四)服务内容特殊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内容特殊,事实上是由村组管理干部或组织通过对系统的使用,向村民以及政府提供公开透明、规范的村组集体经济管理内容和成果。微观上看,其内容关系到集体资产能否保值增值,村民收入能否稳步提升,村干部是否廉洁奉公等问题;宏观来看,政府部门借助系统反映的动态化信息,一方面掌控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交易情况,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融合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
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主体的接受度
Davis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技术接受模型,主要指出使用者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也就是电子政务的客体接受者对电子政务的认可、使用和采纳行为,是电子政务能否满足公众需求,能否为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关键[7]。作为电子政务一种特殊形式的农资信息系统,其成功实施和可持续化运行的关键首先在于客体接受者的态度。
(一)政府积极主导并推动
从基础上看,珠三角地区的电子政务业务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其应用广泛,建设有深度,干部的理解力、政策水平和务实精神成为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及向基层推动的重要动力。从技术上看,经过30多年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珠三角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国通信基础设施最好的地区之一,互联网上网率一直靠前。从社会发展看,珠三角面临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和巨大的地区竞争力,城市区域增值带动农村空间价值水涨船高,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城市升级结合,迫切要求政府与持有土地资源的基层管理组织形成无时间空间阻隔的交流,才能有效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信息管理时代的政府有动力也有实力带动农村基层管理组织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跨越式地进入信息管理时代。因此,农资信息化建设必然以政府为主导。
(二)村组干部消极观望
从技术上看,当前村组干部对信息技术本身并不排斥,随着村干部队伍日益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村组干部对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接受能力会逐渐加强。但是,由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及监管系统带来的村务信息化浪潮势必会打破村组干部群体在信息获得和控制方面的垄断优势,将面临来自政府和村民更直接、更到位的监督,如果不对自身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将难以维系当前的政治地位。因此,村组干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消极观望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系统实施的阻碍。
(三)村民心态矛盾
一方面,珠三角农村城市化率高,如佛山市禅城区在“十一五”结束时,其城市化率已达100%,非农就业率已达98.9%。互联网普及率高,村民普遍生活在城市及城郊地区,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高,期待信息化建设将村务管理从笼统杂乱的局势向明细条理化转变。但另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后,享受收益分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能要缴纳2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化建设带来集体经济收入的透明化,以及数据多级政府部门共享,令基层民众担忧,影响了基层改制的积极性。
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电子政务是一个技术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系统,其成败的关键点不是在技术上,而是业务的效益与可持续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遵循电子政务的一般规律,其项目开发技术难度不大,在系统需求明确的情况下,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取得初期形式上的成功不难。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其他项目一样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改革的过程,但也存在特殊性,特别是建设主体和受益客体高度统一及同时各主体对信息化建设的接受度不同步,给建设过程带来一定的障碍,对建设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度建设先行
首先,理顺体制,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职能统一于一个主管部门,如由农业部门主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列为党委及政府的工作重点。其次,在强化领导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工作体系,将任务明确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实行月报制度不断推进落实,同时保障服务,解决技术难题。第三,健全和完善村级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保障信息系统数据来源可靠性的重要基础。第四,清产核资,摸清家底。鼓励全部资产上平台交易之前,首先要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相关公示工作。全面清查镇、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同时,理顺产权归属关系,维护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按有关规定和民主决策程序,对清理出的不实资产进行及时处置,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和“三资”保值增值。
(二)系统开发本地化
系统开发成功与否往往与需求分析是否满足实际需求息息相关,但要注意克服为了购买网络设备凭空编造虚假需求的倾向,重点从各级监管部门、村组织和村民的实际要求出发。系统开发必须适合本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特殊内容,村级管理内容重点包括出纳报账、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公开等,各级监管内容重点包括农经统计、各类实时查询、领导查询与监管系统等。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都采用原型法开发,尽量在标准版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和试点,又快又好地研发出本地化信息系统。
(三)财政投入充分
由于村组织之间组织性差,同时没有内在的自我监管动力,建立多级监管网络平台的主要动力和资金支持还是需要政府牵头。因此来自政府的资金保障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从当前的成功经验看,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依赖各县(市)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主要用于购买防火墙、服务器及各类硬件,开发软件,培训人员及升级数据。
(四)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积极性
信息系统失败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应用成熟度不高。就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来说,村级干部作为系统应用的重要主体,其行为态度极大地影响系统应用的成熟度、有用性和利用率。在农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帮助镇、村领导干部、财会人员学习掌握各项管理制度;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更新镇、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操作技能;三是在规范管理行为的同时鼓励村级干部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创新办法。
参考文献:
[1]禤志敏,陈建新,晁罡,等.深圳市龙岗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1-87.
[2]周润书.东莞市与江阴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4):4-10.
[3]王萍.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农村集体三资档案信息化管理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2(2):65-68.
[4]黄政.新公共服务视域下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盛新荣.三资监管以信息化提升规范化[J].江苏农村经济,2012(10):58-59.
[6]杜治洲.电子政务接受度研究——基于TAM与TTF整合模型[J].情报杂志,2010(5):196-199.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Research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n Management of Village’sCollectiveAssets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WANG Xin
(Political ScienceandLawSchool,FoshanUniversity,Foshan528000,China)
It is essential and urgent to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management of village’s collective assets in high industrialized rural area in China.To build an inform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anagement of village’s collective assets is helpful to promot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mong organiz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to lift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and service and to propel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administration in villages.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n management of village’s collective assets has particularities including multiple construction subjects and their special duties,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construction subjects and objects.This article analyzes acceptance level of construction subjects upon informat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of village’s collective assets.
management of village’s collective assets;informatization;acceptance level;system
F302.6
A
1008-018X(2015)03-0053-05
2015-01-05
王昕(1978-),女,四川达州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