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推进《统计学》研究性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5-04-18舒晓惠吴晓勇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上机研究性课外

舒晓惠, 李 荣, 吴晓勇

(怀化学院 经济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整体推进《统计学》研究性教学的若干思考

舒晓惠, 李 荣, 吴晓勇

(怀化学院 经济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组织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整体推进统计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在实训教学中借鉴了管理学中的5S管理方法,提出课程的实训内容设计分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应用技能实训模块和创新技能实训模块,并在实施过程中设计了5S实训管理方案。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四个方面的改革尝试,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统计上机实训的完成度,提高了上机测试的质量,并且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展开毕业论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作品等研究的能力明显提升。

研究性教学改革; 统计学; 5S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统计方法几乎在所有学科都得到应用。20世纪90年代,众多经济统计学者们(邱东[1],1995;钱伯海[2],1996;周德群、陈宝书[3],1997;纪宏、刘扬[4],1998)提出“大统计”的概念,基于此,高校经管类《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数理统计的相关内容,不断推陈出新。黄良文等(2011)重新梳理了大统计学下的各统计分支,认为统计学不仅仅只是统计方法,还需结合经济统计的自身研究的内容发展[5]。当前,《统计学》课程已经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体现为各经济学专业提供逻辑推导能力、数据处理与计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这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多数文科类学生面对数理统计相关内容非常棘手,但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原理和方法推导与介绍为主,重点在对课程中的各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没有体现统计学真正重要的数据处理和应用软件分析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只感受到其难度而不知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更为可惜的是,没有体会到应用适当的统计软件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统计学的应用分析价值。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方法与手段越来越成为经济类人才的重要应用核心技能,这对应用型经济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深刻的变革要求。近年,统计学教学开始探讨研究性教学,如刘干、胡晓超[6](2010),唐志[7](2012)与张其春[8](2014)。结合统计学自身的特点,本文探讨从整体上推进《统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教材及讲义选用

结合怀化学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根据经济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选用国内高水平教材以及自编SAS软件辅助讲义。基于此,选用中国人民大学贾俊平教授编著的教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和国家统计局优秀教材。特别是该课程在中国人民大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丰富翔实的资源,目前选用的第四版融入了除EXCEL外的SPSS统计软件的相关分析结果。EXCEL统计部分的教学则选用了贾俊平教授的《《统计学》(第四版)学习指导书》,使用的自编SAS软件辅助讲义主要参考了高惠旋《SAS软件使用手册》以及岳朝龙教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SAS与现代经济统计分析》。另外,教学内容还参考了国外经典统计学教材:William Mendenhall和Terry Sincich所编著的本科生教材《统计学》(原书第5版)。

(二)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统计学经典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目前,统计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1世纪初,国际上开始探讨大统计的问题,将归于数学门类的概率统计与经济学门类的社会经济统计合为统计学一体,我国学界也积极谋划推动,这也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注入了更多的科学元素;线性回归与时间序列分析的相关内容进入统计学本科教材,而以网络数据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又为统计学的应用开创了巨大的空间,新的应用领域催生新的方法和手段。针对这些变化,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并展开探讨。

(三)统计学案例与实训内容改革

统计是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网络经济时代,大数据已经进入日常经济生活,因而其作用越来越显得不可替代。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较理论研究,需要更多掌握基本统计运算方法,因此,实验实训教学必须将统计软件的应用融入其中,以增强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能力。统计教学实践表明,Office中的EXCEL软件相对于专业统计软件(例如,SAS、EVIEW、SSPSS等),其操作简单明了、容易普及,应用广泛并与其它软件兼容性好等优势,二本类经管学生能较好地学习和掌握。另外,EXCEL软件广泛应用于经济各领域的数据保存与使用,学生通过运用统计年鉴上的实际数据分析实际经济、社会状况,有利于掌握如何利用现有统计数据进行实践操作,这也是社会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该课程教学改革在新形势下的选择。本文认为,应该对统计学课程案例与实训内容进行改革。统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组织展开应着眼其应用性,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统计学的实训和案例研究的内容引入和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统计学的完整框架。因此,结合统计师培训的相关内容,我们将统计学的实训和案例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模块: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应用技能实训模块和创新技能实训模块。具体实训项目与研究案例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

图1 统计学实训项目与研究案例教学内容设计框架图

在实训过程中,将三个模块有机地融为一体,以统计图表的上机实训为例,首先通过课堂例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图表的实现;进一步,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上机实现,提升学生的应用性技能;最后,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将实际会计师事务所相关财务数据统计图表的制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并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从而达到创新性实训的目标。

(四)统计学研究性教学讨论内容

伏润民(2008)研究发现,美、英、日在教学中开设有学术发表会或研究讨论会①,这一教学方法显然对于统计学研究性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那么如何体现研究讨论会的教学价值[9]?本文认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再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统计学研讨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讲解并讨论国内项尖统计学学杂志《统计研究》中的相关经典论文,要求学生撰写研讨心得。二是教材自带的经典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上机通过统计软件实现并分组探讨。三是学生撰写经济领域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小论文,并讨论“挑战杯”和创新性项目申报课题。讨论的主题包括:(1)大数据时代,相关的经济数据如何进行整理描述?以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为切入点;(2)统计软件里的看图说话:读懂软件的结果报告;(3)推断统计分析报告,如何制做经济统计报告;(4)显著性水平的意义及P值有含义;(5)多元经济变量间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6)特色统计指数:宏微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描述与分析;(7)宏观经济学的代言:经济时间序列分析。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基本教学思路

统计学教学,由于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兼顾理论教学、经济数据背景与应用探讨,我们认为,其基本教学思路有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以PPT与板书推导相结合的理论教学;第二,以PPT与统计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案例实证分析教学;第三,以学生分组讨论《统计研究》中相关论文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第四,在组织实训教学中采用5S管理方法。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统计学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描述统计中相关数据呈现方法和推断统计中的数理统计知识和应用分析方法。因此,根据内容的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我们在教学中全面引入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重点式教学、图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讨论式教学等相应教学方法,力争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以使得多数文科学生能较好地听懂课堂内容。

(三)实训教学借鉴并设计5S管理方案

参照舒晓惠(2012)的思路[10],在统计学实训教学中我们引入了5S教学方法,步骤如下:(1)整理。第一步:利用上学期概率统计课程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②。第二步:将概率统计课程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2)整顿。第一步:对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第二步:将给定的分类运用分层抽样法同时参考学生寝室及性别搭配进行统计学实训课程的分组,以此确保各小组学生能力相对平衡。第三步:展开教学改革实践,包括统计学案例讨论与分组上机实训。(3)协调。第一步:在本课程的上机实训是要求以各组小组长为核心展开研究性学习与上机软件实现,并按组进行考核评分。第二步:及时对各实训小组的实训结果进行反馈,从而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4)维护。不定期或定期(三次实训左右)重复以上三个步骤,确保各类学生在小组中的比例搭配,从整体上提升各小组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进而激发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校“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最终效果。在平时实训中,要强调组长的核心地位,发挥其在小组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而在测评记分时(如各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测试)则记为小组全体学生成绩,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5)卓越。我们通过上述实践,有目的选拔培养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将他们组成科研小组,提出相应研究任务,以孵化大学生创新性研究课题与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项目,分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学生课外学习组织

(一)引入网络课堂助力课外学习

本文实践发现,通过著名高校网站论坛以及中国期刊网等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拓深知识应用的层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入人大经济论坛这一国内著名学术论坛并在论坛中开设网络课堂,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获得统计软件学习的课外资源提升软件水平并应用统计软件完成作业。同时,学生可以在学术论坛中自主获取更多的各种统计学知识和各种其他资源,全面增进学生的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外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QQ、邮件、短信等多样的现代化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生课外学习辅导答疑,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问。

(二)展开课外调查推动自主学习

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我们将学生针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分组展开调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统计学教学前三周要求学生分组确定调查选题并完成调查问卷,在第十周前完成实践调研,第十五周左右完成调查报告并进行评比,第十六周组织部分优秀调查报告进行PPT演示。学生在整个统计学教学周期内围绕自己所选调查项目从制定调查问卷、拟定调查方案、展开调查实践、收集并整理调查数据最后写出调查报告,边学边实践,对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堂学习中找到答案,这一举措让学生在课外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大大加强。

(三)组织创新性项目提升研究兴趣

统计学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我们在课外还组织学生讨论并申报“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课题。学生在统计调查中涌现的优秀作品也可以参与申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调查报告作品,这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性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并得到部分大家的积极响应。同时,为加强学生对于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在统计学课程教学后期要求学生分组通过中国期刊网下载并展开《统计研究》论文的研究性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多层面多层次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展开系统训练。

四、教学评价办法探讨

近年来实践表明,统计学教学评价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一是期末闭卷考试,进行试卷体现经济学分析和统计方法应用能力的考试内容改革,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及应用分析水平,体现基础能力。二是应用统计软件完成实证分析的上机测试,分为平时分组测试成绩与期末上机考核两部分计入上机考核成绩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的水平,体现应用能力。三是要求学生完成经济领域实际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评分计入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经济学及统计学方法并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的水平,体现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评定学生综合成绩时则按照平时成绩占20%,上机测试成绩占20%,以及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较为合理地评价了学生统计学基础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效果讨论

课题组于2013年开始在怀化学院经济学院投资学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展开统计学研究性教学,从效果看,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统计上机实训的完成度,提高了上机测试的质量,并且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展开毕业论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作品等研究的能力明显提升。具体如下:

(一)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统计学研究性教学改革于2013年开始实施,相比而言,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升:首先,通过人大论坛上的网络课堂,已经有700多位学生注册并浏览论坛上的各种学术及统计学相关资料,学生自主获得资料并展开学习极大提升了视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适当对统计软件进行了介绍,2010级投资学专业学生通过人大经济论坛中关于SAS分析师的自主学习,顺利考取了国际认证的SAS程序员(基础级)证书。其次,通过主题研讨,学生对统计学课程中的难点有了较为透彻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外对学术期刊《统计研究》中论文的研究性学习,对课程的应用领域及研究论文的撰写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端正了课程学习的态度。第三,学生通过统计调查报告的撰写,在实践中完成了统计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并通过PPT进行展示,这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参加统计上机实训的完成度显著性提高

通过5S分组,统计上机实践中各小组学生水平较为均衡,因而在测试中小组间竞争激烈,整个班级呈现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实训各小组均有优秀学生担任组长,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通过各种形式的上机考核,学生在完成统计学上机任务的积极性和效果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调查表明,学生对基于5S管理的上机实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整体实训效果看,较2013年以前有了显著性提高。具体实训结果比较如表1。

对于实训效果,一个测度就是体现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上机测试成绩,考虑比较对象为非重复抽样,我们使用整体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从《统计学》教学内容和5S上机管理两方面的改革结果看,现在各组学生均能较好填写所布置的实训项目卡,完成实训任务。而且按照小组讨论并共同完成的模式,较好改善了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理念,在任务驱动下,各组上机井然有序,学习氛围热烈。通过对实施研究性改革前后《统计学》课程成绩的两总体均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后学生《统计学》课程上机测试成绩在5%显著性水平下取得显著性改善。

表1 实施研究性改革前后学生实训情况比较表

(三)学生撰写挑战杯作品和毕业论文使用统计方法的比例增加

由于统计与计量方法具有学习难度,学生较少能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特别是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在2013年学生主要是做一些简单的统计描述,而且基本不关注统计图表格式的规范要求,其统计图表均不合乎规范。2013年后则有明显改进,学生应用统计与计量方法的毕业论文均稳定在20篇以上。另外,学生提交的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中应用统计与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的作品也明显增加。在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竞赛以及“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中获奖的两篇作品均应用了统计与计量方法。第十届、十一届挑战杯以及笔者所指导的两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学生均使用统计与计量方法展开分析,一是对油茶消费的预测,二是对农产品的金融创新设计模型,学生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描述时,已经能够做到使用统计图表,简洁明了,图文并茂。

六、分析讨论

《统计学》的知识面涵盖了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经济学等学科,在提出大统计概念后,课程均融入了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具有理论信息量大和突出的应用性。同时,课程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和应用案例。因此,引入研究性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外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三个方面整体推进统计学课程教学,通过大量的例子讲授基本原理和应用,并运用统计软件例如EXCEL等进行实现,进一步通过课外统计调查的实施并展开对国内顶尖期刊杂志《统计研究》的相关论文的研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习目的性,增强学生对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理解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实践表明,上述方法和思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注释:

①该项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习讨论本学科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第二,分析现实中重大的经济事件;第三,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②一般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不足”四类。

[1]邱东.对大统计思路的若干思考[J].统计研究,1995(8):16-21.

[2]钱伯海.关于大统计的理论探讨[J].统计研究,1996(6):13-17.

[3]周德群,陈宝书.“大统计”科学体系结构的构架[J].统计研究,1997(2):78-79.

[4]纪宏,刘扬.统计学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论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8(7):72-82.

[5]黄良文,洪琳琳,陈龙.关于大统计学学科的重新思考[J].中国统计,2011(1):52-53.

[6]刘干,胡晓超.统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统计与咨询,2010(5):40-41.

[7]唐志.统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陕西教育,2012(5):68-69.

[8]张其春.课题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统计学”课程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68-170.

[9]伏润民.中外大学经济学划分及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1):88-91.

[10]舒晓惠,贺建风,龙自云.基于5S管理的计量经济学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2):90-93.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Teaching of“Statistics”Course

SHU Xiao-hui, LI Rong, WU Xiao-yong

(CollegeofEconomics,HuaihuaUniversity,Huaihua,Hunan41800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statistics of research teach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extracurricular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based on 5S management method in management science.Then,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training content design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basic skills training module,application skills training module and innovation skills training module,and designs the 5S training management schem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The practice results indicate that,through the four aspects of reform,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satisfaction are improved greatly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statistical test is obviously raised.In the end,the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 in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to prepare their graduation thesis and the“Challenge Cup”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works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statistics; 5S management

2015-04-27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立项课题(2012413);怀化学院研究性教改立项课题(201027)。

舒晓惠,1974年生,男,湖南溆浦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数据统计分析、经济计量模型与应用; 李 荣,1974年生,男,湖南溆浦人,讲师,管理学博士; 吴晓勇,1971年生,男,湖南新晃人,副教授,美国坦普大学统计学博士生。

G642.0

A

1671-9743(2015)09-0116-04

猜你喜欢

上机研究性课外
周金应
小满课外班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