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好中国钢结构市场

2015-04-17阮祥林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巴特勒钢结构客户

阮祥林

2014年12月5日,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里人头攒动,巴特勒中国20年的庆典晚宴在这里举行。这家跨国钢结构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扎根中国20年了。从1901诞生于美国,再到1992年巴特勒完成了在中国的第一个钢结构项目,再到今天,巴特勒一直是预制轻钢结构行业中的领先者,并且引领了中国预制轻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本刊记者受邀参加了庆典晚宴,并且在晚宴之前有幸采访了博思格建筑中国区总经理马维铭。通过马总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巴特勒,也进一步了解了钢结构。

百年品牌 入驻中国

记者:虽然和马总并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在行业中也经常听闻巴特勒,但其实很多人对于巴特勒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想请马总介绍一下巴特勒的情况。

马总:巴特勒是一个美国品牌,于1901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创立。最初生产预制钢制储水罐,当时美国的城市供水还不是太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1910年福特汽车出现了,人们开始拥有私家车,巴特勒也随之生产钢结构车库,最早制作的一个车库在堪萨斯城树立了45年。1917年巴特勒发行了股票。 1939年,巴特勒将门式刚架运用在预制钢结构建筑中,成为预制轻钢结构的领先者。1992年巴特勒进入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天津摩托罗拉的厂房也是运用了这种门式刚架。1952年巴特勒多种钢结构建筑产品问世,产品发展超越局限,成为完整的建筑系统,随后在1958年在堪萨斯成立了巴特勒研发中心。

记者:那巴特勒和博思格是什么关系?

马总:巴特勒在纽约上市,2004年博思格钢铁在纽约股票市场全球并购了巴特勒制造公司。我们作为博思格全球建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区的业务,是博思格钢铁中下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巴特勒(北美)、巴特勒(中国)以及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建筑体系构成了全球建筑解决方案事业部,博思格还包括有炼铁等其它事业部。

记者:巴特勒在中国到现在已经20年了,那巴特勒在中国的发展情况马总是否能介绍一下?

马总:1992年巴特勒进入中国建造了天津摩托罗拉的厂房,这是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这个目前仍然是摩托罗拉在华最大的项目,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可能当时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项目。1995年巴特勒决定在中国投资建厂,第一座工厂选择在上海松江工业区,1996年建成投产,上海工厂全部采用巴特勒建筑系统,成为中国预制钢结构建筑的早期实例。随后在2002年投资建立了天津工厂,建立北方生产基地,2005年建立广州工厂,2013年建立了西安工厂。巴特勒在中国的四座工厂可以辐射中国全境。在全球来说,巴特勒在中国、北美、中东都有制造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巴特勒在中国已经完成3,500多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4,700万平方米。这也是一个比较惊人的数字。在过去的20年中,巴特勒成功地为众多著名企业提供钢结构建筑,包括:耐克、通用汽车、丰田汽车、大陆汽车系统、比亚迪、英特尔、宝洁、沃尔玛、可口可乐、三一重工、阿尔斯通、A.O. 史密斯等。

记者:我去年曾经有幸参观过巴特勒在西安的工厂,令人耳目一新。

马总:巴特勒的西安工厂获得了住建部全国绿色工业设计唯一一个三星级认证,也获得了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白金认证,利用了屋顶花园、光导管技术、雨水回收、天然气辐射采暖、地源热泵等一系列的绿色技术构成了一座绿色工业建筑。国家“十一五”发文也是几次提到绿色建筑,原来只是发展方向,现在政府已经进行财政补贴, 出台了更有利的措施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巴特勒领先于工业建筑潮流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坚守轻钢 拓展住宅

记者:巴特勒一直专注于工业厂房的建设,现在行业内正在推广钢结构住宅,巴特勒是否也有这一块的业务?

马总:博思格钢铁一直就有住宅业务,在中国我们也有住宅事业部,略有不同的是,我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钢结构住宅系统。我们的住宅事业部把钢结构别墅出口到美国、马尔代夫、夏威夷还有澳大利亚等国家。但我们没有涉足高层建筑,高层住宅。

记者:巴特勒为什么没有涉足高层钢结构?

马总:从行业分类来说,那些是属于重钢,桥梁、造船、大型重工业厂及摩天大楼都是重钢领域,而巴特勒专注在轻钢领域,所以在国内住宅市场我们也没有涉足高层住宅。但是近两年度假别墅、度假酒店,包括钢结构别墅也是非常蓬勃的发展,而这一块我们有所涉足。我们在工厂内制作好,运到现场,大约两周便能安装完毕,当然内装修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钢结构的快速施工确实是一大亮点。比如我们援建的希望小学,从货运到现场,清理出场地,实际的安装时间也就是两周,因为震后孩子们急等着学校用,钢结构的建设速度确实是非常快的。

记者:巴特勒钢结构住宅的业务情况怎么样?

马总:我们从2006年开始做钢结构别墅,在2011年以后随着度假中心和别墅用地的开发,从我们的业态来说,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对于钢结构的别墅认可度在提高,钢结构在建筑造型上可以满足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当钢结构的优点慢慢被消费者和开发商认识,便开始了快速的增长,每年的增长超过20%。当然,住建部对别墅用地的批准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别墅并不是我们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更多的是集约公寓和城市化,我们也在考虑做这方面的开发,别墅还是处在一个相对高端的领域。从业内来看,我个人觉得我们离钢结构住宅还很远,这与市场的接受度和国家的产业支持是分不开的 。

记者:现在中国很多农村会建集体住房,将村民集中安置以节约土地,这些建的房子通常只有三到五层高,您觉得这对钢结构是不是一个市场?

马总:我觉得是个市场。因为钢结构建造快速,因为集约后征地可能要连片规划,当地的村民要挪到一个小区或者叫小城镇,就地城市化,这个过程会需要很快,可能等不了11个月去建一个混凝土的建筑,那么钢结构在美观、环保、速度、舒适度上都要更好。因为钢结构的隔温层是要优于混凝土的,而且由于现在开发速度都很快,搬迁的居民往往需要租用过渡房,这也是一项开支,建造新房周期越短节约的租金成本也越多,考虑到这些优势,如果国家有政策的倾斜,那会是一个蓬勃的市场。

记者:那么钢结构住宅与传统混凝土住宅在成本上的差异有多大?

马总:钢结构的成本会略微会高于混凝土。在欧美市场人工的节省、时间的节省、现金流的节省都是钢结构的优势,但是我们国内人工便宜,缩短工期节省的人工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我们也不会考虑水泥对于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因为这不会造成开发商的成本上升。目前的情况钢结构的成本大约比混凝土的要高出10%左右,如果考虑到湿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对建筑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的保护,对各种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的预防,钢结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记者:那么巴特勒有开始做集约改造这方面的业务吗?

马总:考虑过,其实是从四川开始着手的。现在的本地集约化各有不同,这也是我们与协会下一步商讨的一个议题,我们还找不到一个推广的渠道,业主是谁都不知道,我们只是看见了这么一个市场,但还没有能力去接触。我们很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包括江浙富裕农村的建设,他们就建三四层的楼,想建得漂亮,资金也雄厚,但技术可能达不到,自己已经觉得很宽敞舒服了,实际上这种江浙富裕农村未来这种集约化的住房,还有西部地广人稀的地方未来都是一个市场。但问题是博思格钢铁是外资企业,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不可能一幢一幢去建,我们需要中间有开发商,需要是一个产业,我们一家一家去谈不太现实,我们是工业化的生产,我可以提供一百个房型的选择,选择好后我才能大批量的生产。

不断创新 应对压力

记者:目前中国经济进入到了 “新常态”,有很多企业感觉压力很大,巴特勒是不是也感觉到同样的压力?

马总:有影响。坦白的说从2013年下半年一直到2014年,我们拿到的统计数据从各方面看,增长率都有所下降。我们自己亲身的体会是,不论是跨国企业也好,还是在华投资,我们的一些长年老客户本来已安排好的投资,甚至是与我们已经开始计划的,都宣布暂停,退回到观望姿态。包括各个行业,机械、电子、化工等,我们感觉这些客户的投资欲望和极积性在减缓,我们也感受到客户的需求不像往年那么旺盛。尽管我们感到市场略微有些变化,但有些行业还是在进一步发展,比如说汽车行业,巴特勒几乎服务于各大整车及汽车零配件厂。 目前最蓬勃发展的是物流行业,由于电子商务的带动,物流的发展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而且这种状态应该还会持续数年,我们也会紧密跟上市场的步伐。

记者:巴特勒会不会因此而扩展业务范围,比如说超高层建筑?

马总:目前在技术上还没有计划要跨越另外一个技术梯度,去做重钢。绿色建筑是我们着力发展的地方,从技术领先的角度,绿色建筑新产品,包括旅游地产,我们都在跟进,我们承接了很多房地产公司在深山中数十幢,甚至数百幢的钢制别墅。从产业上来讲,我们会关注物流,我们已经在与很多龙头物流公司有所接触。物流公司也追求快速,我们正在计划如何制定一套可复制的全套物流解决方案,专门针对物流市场。这些举措都能同步扩大巴特勒的市场份额,稳固我们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我们不会放弃我们在轻钢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去做重钢,目前这个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城市化率才达到50%多,而美国已经达到了70%~80%,所以潜力巨大。

记者:巴特勒是预制轻钢领域的领先者,那么巴特勒会不会做一些纯粹的技术和方案的输出?

马总:巴特勒的优势在于我们的创新、高质量的建筑体系,设计、制造和一体化的现场服务。客户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建筑图,我们跟据客户的需求给他设计、制造和安装,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揽子的服务,对我们而言也是系统的利润来源。中国钢结构发展也就几十年,目前行业中还存在低价竞争,一些企业可能连钢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安装的建筑会锈蚀、漏水,甚至坍塌。在还没有完善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我们会坚持我们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消费者也是最稳健最放心的选择。

记者:现在中国的工业园区也很多了,我们协会光电建筑委员会就有一个想法,联系工业园区,将厂房屋顶全部装上太阳能光伏,巴特勒有这样的计划吗?

马总:我们也在和一些大的环保供应商合作,钢屋面上再安置一套太阳能板系统,这是目前最优异的解决方案,既可以是刚性的太阳能板也可以是柔性的太阳能板,我们可以用现有的屋顶来支撑,也可以集成一套光伏屋顶。实际上我们已经做了这样的工程,因为有客户要求我们在屋面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当然我们只是做支撑,如果太阳能光板的技术和效率能进一步的提升,再加上政府的支持,确实可以节省很多费用,这必然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甚至在考虑在现有的屋面上设计一套太阳能光板的方案,因为有客户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既新增加太阳能这一部分功能,又不影响原来我钢结构屋顶应有的性能,一样防风防雨防雪。这都是创新。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我们一直在追求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我们也在不断迎合客户的需求,最新的环保需求,这也是巴特勒一直追求的目标。

记者:除了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巴特勒面对来自同行业的竞争是否会感到有压力呢?

马总:在我们的调查中,客户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三句话是:1.我对你们的质量没有怀疑;2.能不能给我一个很合理的价格;3.希望在安装上能帮我做得更好。 客户对于巴特勒质量是非常认可的,这是从这么多年的市场反馈和行业口碑总结出来的。 客户想拿到一个高性价比的价格,这无可厚非。钢结构行业目前的状态,可能在加工精度和整个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一旦发生竞争,几家竞标,可能会出现一些超低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会优化我们的设计来降低成本,贴近客户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客户看到我们的实例,可能所谓在建筑成本上的节省10万、20万,甚至100万,但是客户已经投进去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就算1%的质量差异可能造成的使用差异也是惊人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希望客户能感受到我们的价值。令我们欣慰的是,我们做了3,500多个项目,其中很多是回头客介绍的,这说明我们坚持的价值是深入客户心里的,我们也是这样一路成长过来的。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客户的投资会更谨慎,客户所花的每一分钱对于未来成长更重要。长久耐用有质量保证的才是最佳选择。我相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来推广我们的质量体系和价值营销。

中美对比 论道市场

记者:虽然钢结构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当前仍然还有很多消费者以及政府对于钢结构还存在一定的排斥,整个社会的认知度仍然不够,巴特勒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马总:是的,虽然我们1992年就进入中国行业,也做了3,500多个项目, 4,700万平方米,但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有很多客户知道钢结构,结果却选择了不恰当的生产厂家,出现了锈蚀、漏水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人们产生犹疑不是对于这家公司而是对于整个行业,甚至有客户会认为用钢结构做建筑是一个失败的尝试。实际上这是经历了一百年的成熟行业,而客户的体验却持怀疑态度。我们在做市场调查时也有一些客户怀疑钢结构,甚至认为钢建筑不是一个成熟的技术,这种情况的出现实质上是由市场上个别低质量的供应商导致的。

记者:巴特勒在中国发展钢结构有哪些困境?

马总:坦白的说巴特勒给中国轻钢结构行业做了很多的贡献,1992年巴特勒进入中国时还没有轻钢结构的规范,我们也参编了中国预制轻钢结构的规范。巴特勒将这套轻钢技术引进到了中国,又落实成为规范,有了规范和标准,便有很多经营者参与了进来,对行业的培育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们也很开心的看到这个行业蓬勃的发展。

巴特勒进入中国20年,我们也见证了中国最迅猛发展的20年。如果一定要说一些所谓的困难,那么就是我们的步伐还不够大不够快,虽然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建了四个工厂,但跟一些其它行业比,增长速度应该还不是一个中国式的飞速发展。我们有一些客户,原来规模很小,现在发展得很好,我们很羡慕这些客户,跟他们共同成长也感到很骄傲。我们的成长速度相对稳建,因为我们坚持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质量体系,而钢结构市场入门也不是很高,随着不同起点竞争者的涌入,有时经营确实有压力。客户对我们并不是很了解,但在客户第一次投资时,并不像其它行业一样,某一个品牌代表着一种质量,而在钢结构行业,客户对于品牌和质量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我们没有做好引导,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经验分享出来,在最大限度上与时俱进。我们开发了微信平台,包括邀请客户参加一些推介会,我们要让客户知道,他的下一个投资,其中覆盖着昂贵设备、生产线的钢结构建筑,我们可以用一百年的经验为他做到最好。我们所遇到的困境就是钢结构市场还处在一个比较分散、以价格竞争为主的阶段,对客户在价格与价值上的选择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说服。

记者:巴特勒进入中国20年,而中国的钢结构发展其实也就这几十年,我想听您谈谈您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马总:最开始我们是与混凝土竞争,我们告诉客户,我们用钢建的房子也能和混凝土建的房子有一样的功能,是不同材料解决方案之间的竞争。巴特勒在中国的前五到七年,可以说推广的是钢结构的理念。随着巴特勒建筑越做越多,行业规范的完善,同行也越来越多,客户也慢慢的认可,这20年可以说也是钢结构建筑体系形成的20年。

记者:我听闻欧美钢结构建筑比例占到了整个建筑市场的40%,您怎么看?

马总:是的,这还是所有民用加工业占到了40%,主要是出于工业化和可回收的考虑。我们在2010年做过一个调查,中国大约占20%~22%左右,主要是集中在摩天大楼、体育馆、超市、工厂、仓库、展厅等,住宅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区域分布也很不均。我们在西部做市场调查,包括四川的震区,在震后云南、四川省政府都在推广钢结构抗震建筑,但仅仅只是一个方向,仍然达不到应有的比例,离欧美的比例还很远,未来还将有很大发展潜力。

记者:您觉得中国从22%到欧美的40%还需要多久?

马总:正因为我们是跨国公司,有着北美的参照,我们非常有信心。美国是一个全竞争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在经历了2008金融危机以后也有一段的市场低迷,但巴特勒(北美)每年的增长率和总额远远大于中国,在近80%的城市化率,且钢结构占有这么大比例的情况下,巴特勒(北美)依然比巴特勒(中国)做得好。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随着我们城市化的推进,去低端工业化,往高附加值、高技术、高环保制造业的行进过程中,我觉得中国的市场潜力是要高于美国的,从增速和时间角度看都是好于美国的。

记者:您觉得在到40%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困难?

马总:我觉得不会有太大困难。因为我们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方向是紧密联接的,巴特勒经历了中国的药业、汽车、电子和现在的物流发展潮流,我们一路看来在某个阶段某个行业会蓬勃发展,但总的来说我们的行业门类过于单一,我们的制造业高度集中在低端和简单制造。如果像习主席所说的,我们的经济结构能够真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环保、全门类发展,那么对钢结构的技术和创新要求会很高。我相信中国市场的未来,将是一个比美国市场更加巨大的市场,我相信这个行业在未来还会有很好的发展。

[文章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3362 (2015) 03-0048-04

猜你喜欢

巴特勒钢结构客户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特别的外宿
石家庄:农村自建钢结构住房可享补贴
国家两部门召开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32作座谈会
吉米?巴特勒:从不抱怨的明星
吉米·巴特勒:被母亲赶出家门的“丑娃”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