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枢纽

2015-04-17张晓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范画迷宫想象力

张晓婷

(福州金山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8)

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教师是否要在美术课上进行示范”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某些争议。有人认为教师的示范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去画,依葫芦画瓢,不利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人认为作为美术教师不示范就不能算是一节美术课,它是教师基本功的表现。[1]

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性教学,教师通过特殊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艺术观等,因此教师的“示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感受美,还可使其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直观地了解绘画的步骤和作画效果,从中学到美术技能技巧。如何优化教学示范,克服机械僵化的示范带来的弊端?笔者以为,必须赋予教学示范新内涵,探索灵活的、多样化的示范方式,发挥教学示范的最大功效。[2]

一、情境示范: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下雨了》时,课前搜集了有关资料,课堂导入时通过欣赏,聆听不同的雨声,全班学生一起跟着雨声又唱又跳,表演雨中的场景,教师又顺势在黑板上示范。随后,学生开始练习。可笔者巡视中发现80%学生完全按照笔者黑板上的范画进行临摹。笔者把范画擦去后,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受到范画的影响。课后笔者进行反思,认为整个教学过程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示范的方式[3]。笔者的初衷是想通过示范的“抛砖引玉”达到“遍地开花”的效果,可最后演变成学生临摹老师作品造成千篇一律的局面,教师的示范反而遏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带着疑惑查阅有关教育心理学文献后得知,学生的不随意记忆在低年级孩子中占优势,他们对已经历过的事物很难有整体地、清晰地认识,也就是说,他们很难对下雨的情形有全面的认识和清晰地把握。因此,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中回忆下雨的情景并作画,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学起来也是枯燥无味。这种虚拟的场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遥远、太抽象,无法触动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情感没有被激发,就很难积极地去创作、去回忆,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模仿范画。因此必须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和直观把握。于是,笔者调整本课的教学时间,选在恰逢下雨时教授此课,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雨,深入地观察雨,结果学生学习热情大增。雨不大时,让他们到雨中嬉戏去体验感受实实在在的雨;如若雨比较大,就让学生带上雨具到雨中感受大雨中行走的艰难、感受同学拿雨伞穿雨衣的情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形象的,感受是深刻的。这时候教师的示范就能充分唤醒他们的记忆,让学生借助教师示范的雨中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思想情态。

二、局部示范:激活想象力

格式塔心理学完型理论认为,当观察者注意到一个不完整事物时,会立即调动其全部思维和精力,在脑海中自动“补全”这个不完整事物的形象。这对美术教学具有重要启示:一幅完整的范画能给学生美的感受,而一幅不完整的范画就好比一块引路石,也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考。为此,教师教学示范要适可而止,不要毫无保留地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画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准备一些半成品或者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联想的作品,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这样就“逼着”学生去想象,最后每个学生的作品构思就各不相同了,避免了学生“照抄范图”现象,让学生明白教师的示范不是用来模仿而是用来启发引导的。例如在教学《走迷宫》一课,在引导学生交流想象心中的迷宫是什么样子之后,笔者顺势说道,其实同学们还可以想象得更离奇古怪些的线路。接着示范笔者设计的原始森林迷宫形象,并一边描述一边示范:笔者设计的迷宫是在很古老的森林里,像电影《阿凡达》的家一样陡峭,路的两旁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恐怖的食人草……在笔者示范过程中学生发出阵阵的惊叹声,此时,笔者停止示范,启发学生自己设计。这时他们开始想象自己设计的迷宫图要比教师的形象更奇特功能更齐全,有海底大冒险图、植物大战僵尸迷宫图、生活用品找房子迷宫图等,各种迷宫图形应有尽有。由此可见,启发式的示范不仅不会限制学生创新,反而还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创作出多样性的作品。

三、作业示范:激发创作欲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情感的外在表现,作为教师不可小觑,应认真看待,细心体会。在美术课堂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开始动手作业一会儿就举起自己的作业给教师看:“老师我画好了,画的怎么样?”乍一看,他只是画了些你看不懂的点和线,但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会认为这是学生的恶作剧,而是学生给他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学生开始喜欢上美术,学生在试探教师对他的态度,很期待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教师这时该用赞赏的目光接过他的画,拿起学生桌上的画笔巧妙示范、妙笔生花。例如在教学浙美版第七册《线条的魅力》这一课中,学生作业不到5 分钟就有个学生把画纸递到笔者面前要笔者给予评价,看着画面中几根长短不一,弯弯曲曲的线条,笔者微笑着接过他的画,让全班学生停下手中的笔,一起来想象分析看这些线条远看像什么?有的说“像女孩戴的草帽”,有人说“像妈妈的烫发”……笔者顺势拿起勾线笔,一边运用线条添加、重复、加长、加粗、加花纹,一边讲解粗细、疏密、长短等技巧,很快一张生动可爱的戴草帽的小女孩线描作品就出现了。在笔者的示范讲解下,学生创作欲望很快就被激发、被点燃,纷纷动笔创作起来,不久就交上一幅幅形象各异、充满想象力的线条画来。可见,教师灵活地采用学生作业边示范边讲解,既点石成金,又把点石成金的秘诀教给学生,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又把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技能技巧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铭记于心。

四、对比示范:提高审美力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性很强的形象教学,课堂中运用作品比较的示范方法是简单形象的教学方法。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把某些在构图上、色彩上不完整、有明显缺点的作品挂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分析示范,学生看的时候就一目了然了。学生通过直观对比辨别优劣,既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又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质的飞跃。如在教学《巨大的恐龙》一课时,先故意展示出几种存在错误的构图,让学生说一说感受,讲一讲如何改进,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意见进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正确地示范,采取物与物的对比,即通过背景与主体物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来衬托恐龙的巨大。学生观察对比示范后,修正了之前的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对构图的认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鉴赏力。

美术课程是一门直观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离不开教学示范。然而,机械僵化的示范会严重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与美术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要克服示范的弊端,就必须着眼于教学目标,积极探索示范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张晓婷.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度”的把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3).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闻小.正确认识和运用美术教学中的范画艺术[J].少儿美术,2011(2).

猜你喜欢

范画迷宫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
大迷宫
迷宫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运用范画提高课堂实效性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