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直播庭审推进司法公开

2015-04-17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6期
关键词:庭审济南市司法

■微博直播庭审推进司法公开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将于今日上午8点30分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山东省济南市中级法院于2013年8月22日8时9分通过其官方微博 “@济南中院”发布的这条消息开启了举世瞩目的薄熙来案庭审直播大幕。

整整四天, “@济南中院”用153条微博 (图文)公开发布薄熙来案庭审全程。其间,近乎完整的法庭审判程序被以微博的形式公之于众,近60条庭审记录 (长微博)翔实呈现了控辩交锋过程。

时隔一个月,9月22日,济南市中级法院再次通过官方微博翔实宣告了薄熙来案的一审判决情况。10月25日,薄熙来案上诉请求被驳回, “@济南中院”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山东省高级法院的裁定书。这场特殊的微博直播庭审引发舆论热议,仅宣判当日的微博转发量就近20万,评论总计5000余条。

之后, “北京街头摔婴案” “南京女童饿死案” “李某某强奸案”等一系列社会热点案件的庭审细节也以微博直播的方式公开。

其实,微博直播庭审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地方法院通过官方微博直播庭审、公开宣判日益增多。据统计,全国33个省份中,有超过一半地区开展过微博直播庭审活动。较为典型的地区包括山东、北京、广东、河北、湖南、江苏、湖北、云南、海南等地。历经多年的实践,微博直播庭审进一步打开了司法公开之窗,但距 “理想化”的状态还存有一段距离。

最高人民法院10月29日公布 《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法院将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易于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和普遍关心的纠纷,主动、及时、全面、客观地公开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和疑惑。最高法还着手起草、规范微博直播庭审的规范性意见,进一步明确哪些案件可以借助哪种新媒体形式,核心的内容是考虑案件本身的社会关注度,考虑哪一种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更易于为公众接受。

【评 点】

微博直播庭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使群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案件审理过程,彰显了社会公平与公正,也起到了一定普法教育意义。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信息发布方式,微博直播类似地方法院的 “自媒体”,相对便利。微博直播方式更为方便、直接、简洁,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社会影响力大,这也对探索司法公开路径与方式、促进阳光司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观 点】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高一飞:无论从制度还是实践,中国的庭审直播可以说走在世界前头,但就司法公开整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法治较为成熟的国家,庭审直播即便有所收缩,也不会严重影响民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可以期许并预见的是,微博所积蓄的巨大能量,将会促使中国司法公开的推进。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贺小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信息传播的大众化,法庭由现实世界的 “剧场”走向了虚拟世界的 “广场”,民众对审判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关注一再升温,司法神秘化的空间急剧缩小。微博直播庭审,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司法公开的内涵。

猜你喜欢

庭审济南市司法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民事庭审优质化的标准
论司法公开的困惑与消解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
自动到案后仅在庭审时如实供述能否认定自首
行政公益诉讼庭审应对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