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民跟帖被拘引争议

2015-04-17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6期
关键词:银座发帖公共秩序

■网民跟帖被拘引争议

2007年7月18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济南市,部分地区受灾,造成人员伤亡。其中市中心最繁华的地下商场银座,在半小时内变成了黑暗的水箱,虽然官方称无一人伤亡,但网上出现了各种说法。很多关于银座商场淹死人的传闻开始在民间和网上四处传播,商场坚定而又迅速的辟谣反被当成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双方就这样在舜网论坛上掀起了一场论战。

山东舜网论坛的网民 “红钻帝国”是一名普通网友,于7月16日下午注册,在 “7·18暴雨”前就已经在跟帖了。7月21日下午1点多,“红钻帝国”开始积极参与 “路路畅通”板块的济南暴雨讨论。到7月22日下午1点回最后一个帖子,整整一天时间里她发了200多个回帖,但并未发过主题帖。在 “银座商场进水是否有人被淹死”的问题上,她认为肯定有人死了,只不过真相没有公布出来。她在回帖中转载了其他网友的现场描述,还引述了自己朋友的说法,不过也承认自己并未亲眼看到死尸。银座商场高管报警后,警方找到了这个在婚纱影楼工作的23岁女孩,以 “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她实行了治安拘留。警方称,他们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 (一)项对其进行治安拘留的,该条目明确规定,符合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将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红钻帝国”被拘后,网上同她论战的网友拍手称快,声称对这样的造谣分子早该绳之以法。但也有更多的质疑声。有网民认为,民众对未知情况高度关注,进行猜测和争议,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谣言。只要不出现严重的后果,都应该任其自生自灭。

【评 点】

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一场洪水灾难过后,人们还没有听到政府部门关于预警系统、抗灾能力和救援措施的评说和反省,却先获知一名市民因为参与灾难后果的讨论而被警方拘留,这是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政府面对类似事件的态度往往迅速地成为网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如果不能提高政府的事务管理水平,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件的真相,有关部门还将面临来 “网来网去”地失真“披露”的威胁。

【观 点】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应与传播小道消息区分开来,后者不属于违法行为,前者属于结果犯罪。而且前者要有基本散布谣言的行为,如果不造成后果就不能算是违法。造成的客观结果是有具体指标的,比如造成人心惶惶、抢购、秩序混乱、大家不敢出门等等。对于网上发帖的行为,还要看这个帖子有多少人看到,有多大的影响面。比如被广泛转载,就证明大家对这个消息感兴趣,也是衡量社会危害性的指标。还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发帖,比如政府已经辟谣后还在发帖,这也是一个衡量指标,不能笼统地看待这一行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如果由于政府不披露或不及时、不充分披露信息,导致社会上出现多种传言,造成的后果应该由失职的政府部门负责。谣言止于公开。

● 《南都周刊》副总编辑长平:从网络上激烈讨论中整理出以下三个问题:一、“红钻帝国”到底有没有造谣?二、假如她造谣了,应该受到什么惩罚?三、假如惩罚错了,警方应该做些什么?一个又一个因发送短信、网络发帖而获罪的案件,已经呈现出这样一种危险的倾向。因此,第三个问题变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如果对 “红钻帝国”的惩罚是错的,济南警方应该怎么办?如果要赔偿,言论自由到底值多少钱?

猜你喜欢

银座发帖公共秩序
Percolation transitions in edge-coupled interdependent networks with directed dependency links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英议会掏钱让议员学如何发帖
中铁·银座尚筑 迭代公寓 国匠品质
中铁·银座尚筑新品发布会暨银座签约仪式
公共秩序保留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微博言论自由与公共秩序的关系初探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临沭县玉山镇:小小紫薯“入驻”银座,变身市民“新宠”
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