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中教学互动设计的策略探析
2015-04-17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魏立成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魏立成
微课制作中教学互动设计的策略探析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魏立成
微课制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微课使用的效果,优质的微课制作增强了微课教学互动效果,提升了微课内容的感染力。可以通过展示教师教态、为画面添加字幕、设计引导问题、控制课程节奏、画面布局设计、增加音效或背景音乐以及利用资源平台提供的教学互动等手段设计微课,实现微课的多方面教学互动,提升微课课程质量。
微课制作;教学互动;教学效果
“微时代”下,教师教学的理念不断在更新,教学技术不断在革新,教学模式也不断在创新。微课因其“短而精,使用活,交互强,应用广”等诸多特点而广受青睐。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已悄然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热点,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中更是备受关注。
然而,身居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却参差不齐,对微课资源的开发制作、驾驭使用仍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就微课制作过程中如何加强教学互动进行了初步探讨,期望为制作微课的教师提供借鉴,并提高制作水平。
一、微课制作主要的形式
微课,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微课一般是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师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只是面对听众授课。微课中提出问题后,都是在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
但是微课仍属于课的范畴,具有传授知识与技能,渗透思想与方法的功能,因此微课必须具备条理性和系统性,由围绕同一主题的若干微课所组成的课程所呈现的知识也要具备全面性。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聚焦问题,突出主题,尤其关注所涉及内容的重点、难点、亮点或易错点,微课教学时间短,短小精悍,一般学习时间长度为7+2分钟左右,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视觉驻留规律和“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聚焦式学习。
微课的类型众多,有教师讲授类、自主学习类、片段探究类、主题展示类等等,目前比较常见的微课中主要是讲授类、解题类和活动类等类型,微视频被普遍认为是微课的最基本呈现方式,其次为微课件、微学案、微作业等辅助教与学的形式。
二、微课制作现存的问题
微课是信息技术支撑下新型的教学活动,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创新表现,成为了热门的新型教学资源。制作或使用微课,都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站在学科教学的视角,去制作高质量的微课,为学生利用微课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但目前微课的制作仍存在亟需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其一,多数微课的类型属于讲授型,即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教师对微课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到位,有些微课因此被制作成了说课,教者侧重于叙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有些微课对教学环节疏于设计,教学内容未做取舍,在限定的时间试图面面俱到,导致重点不突出,使人不知所云;还有一些微课,无视了“没有学生的客观现实”,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过于虚假,大大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其二,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好的微课应采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确保以高清的画面影像质量呈现给用户。毋庸置疑,教师制作微课时必须高度重视选题、课件制作、资源整合等环节,但一些微课作品的教学内容虽好,却因为技术表现欠佳,或者镜头单一缺少变化,或者画面不明、声音不清,或者因片头片尾缺失而美中不足。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教学互动与视频拍摄”、“内容呈现与视频编辑”这两个环节有机地融合起来,就能够大大提高微课视频的质量,让微课成为精品,有效助力教学。
三、微课教学互动设计的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是教学内容为媒体,师生为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进行的信息交互过程,师生的沟通、互动和交流是双向或多向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微课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微课使用的效果,为微课增加教学互动效果可以提升微课内容的感染力。在微课制作时,应注重视频拍摄和编辑这个技术环节,通过前期设计与后期制作,用镜头语言实现教学互动。微课的制作与导演一部电影类似,需要通过镜头语言表达课程内容,从视频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微课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微课的教学互动,提升微课的品质。
1.教态的感染
教师的教态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良好的教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渐入佳境。教师的教态包括站姿、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仪表五个方面。很多微课视频只单一呈现教学内容,或配上声音说明,缺少教师教态展示,或者一些视频,教师只在一个角落,根本看不清楚任何面部表情,教师的表情,动作和体态对信息传递有增强效果。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应分别录制教师教态与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方式将两者呈现在同一画面中,加强画面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教师还应该注重通过语气的抑扬顿挫,调控好课堂的节奏,使学生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
2.字幕的引导
字幕是指显示在视频上的文字总称,也是屏幕视觉语言的一种。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少,无法解释说明相关的背景知识,字幕可以发挥其解释说明的作用,成为背景知识的有益补充,用来弥补画面语言难以表达出来的缺憾。
微课的画面主要通过视频直接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但微课中还有一些无法直接传递,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东西,如何才能引发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或自然联想呢?此时,就需要借助字幕的引导功能,在画面上以文字呈现的方式,彰显微课制作的意图,将学习者的心理引向既定的效果。
有的时候,字幕以构图元素的形式出现,丰富画面感,达到视觉审美的平衡。甚至字幕可以用多种字体、大小字号、不同颜色、图、图文并茂等形式展现,如演示数学计算失误,配上哭泣的头像,学习者更能“警惕”到问题的所在。
微课视频中,用动人深情的文字语言字幕,表达出其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感受,带动并渲染学习者的心理体验,从而引起共鸣、引起思考,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3.问题的设问
有效的提问是师生积极的、协作性互动的基础,问答式教学因此被看成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手段。但是如果简单地把教学互动理解为师生有问有答、有问必答,就容易出现微课中虚假师生问答的场景。
问答教学的质量不决定于表面师生参与的热闹与否,而取决于提问的内容、方式、水平、时机等。受制于微课的制作方式,微课是单一向传播,教师的录制视频的时候是无法即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因此,在录制视频可以采取“开门见山式”提问,也可以在中间过程进行“知识设问”,或者在总结阶段作“归纳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加强传播的知识在学生心里的印迹。有时,设计的问题甚至于可以超出当前微课的内容,更高明的手段是让学生看完微课后发现问题、产生问题,学生课后自行解决问题。总之,微课制作过程中,加入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微课内容的覆盖面。
4.节奏的调控
微课因其短小精悍,造就其特殊性。相比传统的讲授教学或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节奏的调控对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微课教学的速度进行必要的调控,内容简单时可以适当提速,反之则需有所放缓。节奏的控制手段很多,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达到整体节奏的变化,或通过语气、语调和语速的改变,形成节奏的多变,或通过画面字幕来强调内容重要性,改变画面节奏。
5.画面的布局
人的视觉注意力是无法均匀分布在计算机屏幕上。有关研究发现,人的视觉对计算机屏幕的左上角区域比较敏感,达到40%左右,视觉对右下角区域的注意最不敏感,只约占15%左右,两者相差两倍多,左上角区域的注意力明显高于对其他区域的注意。因此,在制作微课程时,可以将教学的主题信息明确设置在屏幕的左上角区域,而其它辅助信息(如状况、按钮、注释等),可以设置在屏幕的底部或右下区域,屏幕的右上角设计一些引导内容。好的画面布局设计利于引导学生视线,吸引学生进入到课程预设的学习环可以境中。
6.音效的调节
音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人的心理会产生直观的影响,如公鸡打鸣意味着天亮等。音效具有指代效应,能起到增强画面实感,烘托气氛,交代背景以及承前启后的作用。微课视频中,除了教师的声音外,可以加入一些数字音效或其它声音,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但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能增强文学微课的艺术性,使得微课变得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微课还可增加背景音乐,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的特点,为画面选择合乎情理的音乐,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深化课程主题。在一定程度上,背景音乐还有调节整体节奏的效果。
7.课外的辅助
微课资源平台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针对微课学习中存在的疑难困惑,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掌控学生学习的状态与效度;微课资源平台上,还有丰富的微课件、微学案、微练习、微试卷等资源,供学生灵活选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微课资源平台也是开展微课教学评价的重要渠道,在线评价可以是多层面和多元化的,既关注微课等资源的质量,更关注微课教学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微课等资源的制作质量。
四、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以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丰富、结构独立等特点,已经逐步在中小学教学中使用,成效初显。直面微课的“单一传递性”引发的教学交互“难题”,只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就可以让过去的经验成为微课制作的反思点和探索微课教学的出发点。只要教师善于综合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在微课程中合理设置交互手段,更有效、更科学地设计微课,让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趋于完美,在课程教学领域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邹开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