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激励模式的理工类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15-04-17金晓艳黄正杰王秀友

关键词:理论目标大学生

金晓艳,黄正杰 ,张 宏,王秀友

(阜阳师范学院 a.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b.商学院;c.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基于综合激励模式的理工类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金晓艳a,黄正杰b,张 宏a,王秀友c

(阜阳师范学院a.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b.商学院;c.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高校本科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而开设的与所学专业高度相关的一类课程。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缺乏,从而出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差和教学的实效性差等现象。文章通过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目标设置理论、成就激励理论、强化激励理论和场动力理论等激励理论,促进大学生加强对课程的认知和主动学习,从而改善和提升学习效果,达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激励模式

高校本科专业的选修课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既是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外延,又是连接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技能的桥梁。但是,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的门类数、学时比例的逐步提高,加之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逐渐淡化,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日趋显性化,由此而引致的大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普遍下降,进一步导致理工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现象在高校较为普遍的存在,而在理工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则更为显著,应当引进高度重视。

1 问题与现状

1.1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

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和课堂注意力偏低。理工类专业学生在专业选修课的出勤方面,表现出相对于专业必修课更高的迟到率、请假率、早退率,甚至缺勤率。而在到课的学生中,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较低,表现在上专业选修课期间看其它课程的教材、用于考研或考证的英语或数学辅导资料,甚至看小说、杂志以及做作业。当然,上课玩手机或聊天等现象也明显偏多。

1.2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乏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有的学习参与度和认知主动性降低,即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同化和顺应[1]之自主性缺失。理工类专业学生在专业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期望的认真思考、积极互动等要求往往没有响应或响应度低下,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学生去主动思考和乃至回答。同样,在课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令人担忧,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实验或实践等任务,学生基本采取敷衍的方式,随意写写或相互抄袭现象普遍,更不用说对于探究性的实践任务的完成态度和质量。

1.3 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差

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希望在教学中能与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交流,增加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但是,很多学生在实践学习环节表现出较为被动、散慢甚至抵制的态度。目前很多高校的理工类专业选修课通常极少开设甚至未开设相应的实践课,个别开设实验的高校或专业,在2至4人一组的实验中,往往只有1到2个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其余的学生大多作壁上观,然后抄抄实验结果了事,这种不良风气的存在和漫延,导致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差。

1.4 教学的实效性差

以化学专业选修课食品分析为例,目前国内高校通用的食品分析教材的编辑、出版与发行的周期长,大量的分析方法仍沿用陈旧、经典的分析方法[2]。陈旧的知识体系和检测标准,已经无法适应更为简易、精湛的产品加工、生产、检验和检测技术的超短更新周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获取和先进技能的习得,其教学实效性可想而知。

2 原因分析

2.1 学生学习动机模糊、目标不清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应依据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3],进行自我评价和环境评估,尽快形成个人明确、清晰的学习动机和目标。但是当代大学生受浮躁、功利等社会消极风气影响严重,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较为短视地将个人学习动机和目标定位在如何轻松地取得学历和顺利毕业上。这种为取得学历而获取学分的短视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 学生自主学习压力小

专业选修课通常采取考查的方式评定成绩和学分。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考核方法较为简单、考核难度偏低,考核的区分度低,考核通过率高,因此,在学分取得的外部压力变小的情况下,学生对课程学习敏感度和关注度也自然偏低,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压力减小。

2.3 学生受激励程度不高

专业选修课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样源于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因而对课程教学的硬件——师资、学时、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经费等资源的投入——偏少,对课程教学的软件——教学的前期引导、过程监控、成绩考核、后期反馈等——投入和建设也相对薄弱。而这些因素,也正是间接弱化了对受教育者的激励程度的直接因素。

2.4 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不匹配

以精细有机合成专业选修课为例,由于大量传统的课堂讲授、较少的实验和实践学时等落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过时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践教学等现象的客观存在,使得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与效果需求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3 解决思路

3.1 通过目标设置,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日趋显性化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与设计,促进其主动开展对个人未来职业目标和择业方向的审思,从而帮助其分析未来拟从事职业的职业素质需求;通过帮助其分析和预测择业与从业压力,来激发其学习知识与提升技能的动力。这种激励方式具体可以参考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4]来实施。

把目标设置理论应用到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前,为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适当的难度和挑战性;要让学生在充分配合和主动参与的情况下与教师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目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等信息,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进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在清晰的学习目标带动下,顺利完成其学习兴趣点的探索和学习兴趣的建立,从而保证学生产生较为理想的教学主动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度。

具体的做法是:通过目标设计,让学生明白,积极主动地与参与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顺利通过课程考核,还能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基本素材和提供基础能力,这样就能保证了学生在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取得学分和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3.2 通过成就激励,树立和形成标杆示范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对某一专业选修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学生要么是基础知识扎实,要么是个体主观上学习愿望强,要么是个体的学习方法得当且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和成就愿望,当然不排除还有一部分是对该课程本身就有浓厚的兴趣者。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有成功和成就愿望的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案例;鼓励和帮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主动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学习;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青年导师指导他们的课外实践锻炼;另外,还可以通过组建班级内或跨年级、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学习兴趣团队,来促进他们的互相学习和团队协作,以完成验证和设计实验、知识内化和实践技能提升等尝试,通过这一小部分学生的成功,树立和形成标杆示范,以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这种做法的思路源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的成就激励理论。成就激励理论认为,高成就需要者,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适当的压力下和宽松的自我实现空间中易被激励;而且,成就需要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习得的;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他们往往喜欢独立且能立即给予反馈的任务,目标对于他们非常重要。

如果这部分学生的学业成功,就能够很好地作为标杆去影响其它同学的学习,从而反向激励这部分成功的同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有这种成就动机和需要的人,激励并帮助他们成功,将他们打造成标杆去影响更多的人努力学习本课程。

3.3 运用强化激励,多元化考核强化学习动力

成绩评定目前很大程度上还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指挥棒,对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客观地评定学生成绩是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时,应当既注重结果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验与实践环节的考核与评定,在促进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综合实践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程度的压力,结合阶段性考核,能有效提升对其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强化。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在其提出的强化激励理论[5]中认为:环境的正影响能对激励对象起到有效激励作用;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具有刺激和强化作用;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的行为,采取正强化、负强化、惩戒、处罚以及不强化等不同的强化方式。具体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则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作业评讲与评比、课堂互动效果的评价与结果反馈、课外实践任务的布置与成绩评定、阶段总成绩的评比与公布等。通过强化,逐步加强学生对自己平时成绩的关注度,以基于羞耻文化和荣誉感相结合的双向激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从而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迫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自我强化学习的内驱力。

3.4 用好场动力理论,构建学生学习的动力场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符合让·皮亚杰(JeanPiaget)的建构主义观点的过程,当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还需要参考情境学习理论,为学生构建适当的学习情境。如何通过对多种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对多种因素的合理配置,为学生构建学习的动力场,让学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自觉地学习和成长,是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要在前面几个措施的基础之上,通过场动力理论来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库尔特·勒温(KurtLewin)在其提出的场动力理论[6]中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最终决定于人的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即当人对某个事物产生需求时,在其内部力场中会产生一种张力,这种张力的大小与外部环境的激励相结合的程度,决定了我们所期望的人被激励的行为的效果。由于该观点还认为: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零,那么外部环境的刺激就不会发生作用;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负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有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本措施的实施前提是,要以此前的三个措施为基础,保证个人的内部动力为正数,从而保证外部刺激能够成为正向激励因素,因为两者的乘积才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方向。

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可以做的工作,除了上述三个措施外,还有诸如:结合经典教材、经典案例和现实案例,自己编写讲义用于教学;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实践;组织学生提前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进行见习式学习;向低年级的大学生开放实验室,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运用网络、软件等新媒体开放教学,构建学生在导师引导、团队协作、同学互助、网络探索和社会咨询等多维环境下的学习场。

4 结语

大学中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公共课等课程,构成了每一专业大学生应当接受的一个严谨、科学的知识培养体系。因此,专业选修课应当和其它的每一门课程一样,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充分重视。我们试图通过各种思路和方式让大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了作为受教育者的当代大学生强烈的时代特征,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和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充分互动的过程,只有深刻认识到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和教育这一神圣的工作。

[1] 姚恩全,李作奎.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嵌入模式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5(6):47-50.

[2] 李玉明,蒋书怡.师范类化学专业食品分析选修课程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化学教育,2011(7):34-35.

[3] 沈伟晔.论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14(12):94-97, 114.

[4] 刘映池,张 平.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大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24(4):70-72.

[5] 姚 琳,韩 松.运用激励理论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2010(2):77-78.

[6] 李 森,崔友兴.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机制探析——基于勒温场动力理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4):33-36.

Discussionofteachingmethodforscienceandengineeringspecializedelectivecoursebasedonmulti-incentivemodes

JINXiao-yana,HUANGZheng-jieb,ZHANGHonga,WANGXiu-youc

(a.SchoolofChemistryandMaterialsEngineering;b.SchoolofBusiness;c.SchoolofComputer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FuyangNormalUniversity,FuyangAnhui236037,China)

Specializedelectivecoursesinundergradu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lightofknowledgelevelsandabilitiesofstudentsarecloselyrelatedtomajors.Itisubiquitousforcollegestudentsthatlearninginterestdecreasesandlearningenthusiasmisabsent,leadingtothepoorpracticalabilityandteachingactualeffect.Itisproposedthataseriesofincentivetheoriesareintroducedtoteachinginthispaper,suchasgoal-settingtheory,achievementincentivetheory,strengtheningincentivetheoryandfielddynamictheory.Thispromotesthestudenttocomprehendthecoursesandstrengthensinitiative,therebyimprovinglearningeffectandreachingprofessionaltalenttrainingtarget.

collegeanduniversity;specializedelectivecourse;teachingmethod;incentivemode

2015-07-18

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2KFKC12,2013ZYSD03);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3jyxm132)资助。

金晓艳 (197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

G642.421

A

1004-4329(2015)04-112-04

10.14096/j.cnki.cn34-1069/n/1004-4329(2015)04-112-04

猜你喜欢

理论目标大学生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