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国情普查与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成果对比分析

2015-04-17查燕萍

江西测绘 2015年4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数据库

查燕萍 田 甜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 江西南昌 330001)

地理国情普查与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成果对比分析

查燕萍田甜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江西南昌330001)

摘要:通过分别从地理国情基本统计成果报表和土地利用成果汇总表获取的面积数值,计算地理国情普查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数量上的差异值和差异百分比,以及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地类图斑、线状地物与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地表覆盖数据开展空间分布对比分析,以耕地为例通过比较两种调查成果同类地物共同分布的区域及数量和差异分布的区域及数量,显现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情普查;数据库;对比分析

1 项目概况

江西省某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及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生产项目分别由我单位于 2008年与2014年承担完成,地类可划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1℃,无霜期272天,最低月平均气温5.5℃,最高月平均气温28.5℃。本文通过对两次项目成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互之间数据差异情况,并对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2 数据对比分析

2.1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

采用地理国情普查最终成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地表覆盖数据(LCA)、正射影像图(DOM)、基本统计成果报表。

地表覆盖数据

数据格式:.gdb(ArcGIS数据格式)

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正射影像(DOM)

分辨率:优于1米

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分带

2.2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采用2013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行政区图及相应的统计表格,同时收集第二次土地调查相关的技术规程、方案、分类标准等技术性文档资料。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数据格式:MapGIS矢量数据格式

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3 对比分析方法

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的地表覆盖数据(LCA图层)与2013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对比。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的分类对应关系非常复杂,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甚至无法直接对应的情况,两种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的定义也存在各种差异。根据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01-2013)和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GB/ T21010-2007)对各类地类的定义及采集指标,只能从中选取两者在定义上相似的典型地类进行对比分析。

3.1数量对比分析

通过分别从地理国情基本统计成果报表和土地利用成果汇总表获取的面积数值,计算地理国情普查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数量上的差异值和差异百分比,填写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对比分析差异表,初步分析差异原因。

3.2空间对比分析

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地类图斑、线状地物与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地表覆盖数据开展空间分布对比分析,比较两种调查成果同类地物共同分布的区域及数量和差异分布的区域及数量,并分析差异原因。流程见下图:

4 耕地面积对比分析

4.1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面积数值比对,地理国情数据中耕地总面积为69631.42公顷,土地利用数据中耕地总面积为76761.39公顷,差异值为-7129.97公顷,差异百分比达到-10.24%。地理国情数据中的耕地面积总数小于土地利用数据中的耕地面积总数。在地理国情数据中水田面积为42071.27公顷,土地利用数据中水田面积为45189.01公顷,差异值为-3117.74公顷,差异百分比为-7.41%。地理国情数据中的水田面积总数小于土地利用数据中的水田面积总数。

在地理国情数据中旱地面积为27560.15公顷,土地利用数据中旱地面积为31572.39公顷,某某县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中水浇地土地类型缺失,故旱地和水浇地的面积之和即旱地的面积为31572.39公顷,差异值为-4012.24公顷,差异百分比为-14.56%。地理国情数据中的旱地面积总数小于土地利用数据中的旱地面积总数。

某某县的水田面积要大大高于旱地面积,但水田差异值的绝对值小于旱地差异值的绝对值,水田的差异百分比的绝对值也要小于旱地的差异百分比的绝对值。

将地理国情数据中的耕地图斑提取出来,对乡镇行政区进行空间连接,得到各乡镇耕地在地理国情数据中的面积。将土地利用数据中的耕地图斑提取出来,对乡镇行政区进行空间连接,得到各乡镇耕地在土地利用数据中的面积。对数据进行整理进行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从统计图上很明显看到,土地利用数据中的水田和旱地面积都比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水田和旱地面积大。

4.2产生差异的原因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的耕地数量和空间分布都出现差异,我们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整理,初步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如下:

(1)在土地利用数据中,侧重土地利用分类中的社会属性,耕地中还包括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而地理国情数据中不包括这些数据。已垦滩地面积约3.21km2,占土地利用数据耕地面积的0.55%。

(2)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数量和长度比几年前都有所增加,随着修建道路伴随而来的就是占用耕地,因此,在近年的地理国情耕地数量统计中,耕地数量会相对应有所减少。减少的耕地面积约0.56km2,占耕地对应交通运输用地面积的69.14%。

(3)在林地和耕地的相邻的图斑地区,林地图斑界线不断后退,原先为林地的地区被开垦为耕地。如图3所示,蓝色区域范围内便是土地利用数据中为林地,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耕地图斑。被改造为林地的面积约 42.37km2,占耕地对应林地面积的

84.05%。

(4)季节因素影响。耕地对应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48%。结合DOM影像,可以很明显看出对应的水域及水利设施 (图4蓝色界线范围内)主要是位于河流或坑塘周边,受季节性涨水影响,面积会相应发生变化。被季节性涨水影响的耕地面积约9.13km2,占耕地对应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的88.55%。

(5)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将一些废弃的工矿点如砖厂等,开垦为耕地,而城镇周围及主要交通干线上,则会将一部分的耕地用于建房或工业设施。另外,国家基建用地、乡村集体基建占地和农民建房用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耕地面积。减少的耕地面积约13.32km2,占耕地对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91.48%。

5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1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由于县界线有所调整,因此存在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界线不一致的情况,数据也就存在不套合部分。这些界线差异的地方,也给数据对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议加强与民政部门的合作,及时对土地变更数据库的行政区划界线进行变更、更正、完善。

5.2由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时间与现在间隔已久,对技术指标类的资料已无处找寻,第二次土地调查方面的参考资料部分不全,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整理。

参考文献:

[1]简煊祥、卢菲菲、杨永均.建筑用地变化的福州市地理市情监测[J].测绘科学

[2]张成.地理国情检测对象与技术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3]赵莎莎.宁夏地区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分类与指标体系[D].西安科技大学2014

[4]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2014,4:18-36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