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妨碍当代大学生“道路自信”的西方主流价值观分析

2015-04-17闫成俭

关键词:道路自信民主道路

闫成俭,金 云



妨碍当代大学生“道路自信”的西方主流价值观分析

闫成俭,金 云*

(阜阳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阜阳 236037)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主流价值观一直在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新媒体,极力向中国的理论界和思想领域渗透,开放、包容、自由的大学生是他们渗透的主要对象。大学生能否认清这些价值观的本质和实质危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增强道路自信,自觉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至关重要。

主流价值观;普世价值观;道路自信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西方主流价值观是一个文明环节,诸如民主、平等、公正这类价值准则,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其合乎历史逻辑的进步一面,值得我们借鉴。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西方主流价值观植根于商品经济和垄断私有制,本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并不适应中国国情,如果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势必会颠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解道路自信。这就要求身处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对形形色色的西方价值观有所了解,加以辨析,以增强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增强道路自信。

一、西方主流价值观剖析

西方主流价值观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和形式向我国特别是高校推行和灌输主流价值观,目的是抵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符合西方期望的主流价值观人选,以长远战略颠覆社会主义。一段时期以来,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西方主流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民主社会主义。上世纪80年代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究竟是何东西,其本质是什么?追根溯源,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改良主义派别和思潮,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的中心在欧洲,在那里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民主社会主义虽然曾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受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影响最深。苏东剧变后,这种思潮开始传入中国,有人竭力宣称“民主社会主义才是社会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等。其实,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民主社会主义坚持世界中立论,主张多元化的指导思想,而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二是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民主社会主义只是取消社会制度的更替,把社会主义仅视为一种价值观,作为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止境的价值目标追求,即不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坚持伯恩斯坦所谓“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微不足道的思想”[1]。而科学社会主义则坚持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民主社会主义的推行,主要表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并把它作为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干涉、颠覆和渗透,在东欧推行民主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普遍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西方国家通过经济援助,如1983年10月瑞典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瓦文萨,美国“争取民主基金会”给波兰团结工会每年固定拨款40万美元。1987年,美议会向团结工会每年提供津贴100万美元。1988年又提供500万美元作为其活动经费,给团结工会会员发工资等。1989年,布什说要“以西方的援助来促进和奖赏共产党国家的政治多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谁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会得到支持”。日本、加拿大对其他东欧国家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东德等也程度不同地给予经济上的援助,以便拉他们倒向西方一边。除经济上援助以外,在政治、文化上也加紧渗透,通过所谓的文化交流,向东欧兜售西方的社会观、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借此抵消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以便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再加上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共产党严重脱离群众,党的自身建设出现根本性的失误,给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以可乘之机。

二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是对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新自由主义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宣扬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经济政治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西化”“分化”的重要工具。如:新自由主义在政治上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张实行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和所谓的直接选举制度;在经济上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强调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反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题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新自由主义在我国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一部分人开始反对共产党的领导,主张新自由主义,认为新自由主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些人大力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其实质就是想改变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这种忽视中国国情,盲目照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别有用心的,当代大学生必须清醒认识自由主义的危害,对新自由主义保持足够警惕,同时能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应对新自由主义的各种挑战。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实践,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日趋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制度较之于私有制更具活力和无限张力,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只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三是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思潮起源于苏联,主要特点是贬低传统、歪曲历史、否定革命。历史虚无主义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为全盘否定斯大林,80年代又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称苏联搞的是“官僚专制”和“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

在苏东解体后,中国成为西方反共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中国对外开放的机会,极力向中国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曾任美国国务卿的沃伦·克里斯托弗表示:对中国,“我们的政策将是设法通过鼓励伟大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自由化势力,来促进中国从共产主义向民主的和平演变”。美国新闻出版署的高官也曾经毫不掩饰地表示:“美国应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这是比传授科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任务。”“对西方来说这是一笔明智的投资。”“不要忽视美国帮助训练一批数量可观的中国未来领导人的意义。”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赫尔姆斯1987年在美国国会会议上赤裸裸地说:“现在是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局的时候了,这里没有免费的午餐(资助中国留学生)。慈善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决不是首要因素。我们是怀有明确的外交政策目的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接受作为美国立国之本的自由、民主原则的熏陶。”[2]西方反华反共势力对中国故伎重演,试图借助历史虚无主义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之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风生水起,正是对这种世界范围的所谓“告别革命”思潮、西方势力加紧“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企图的一种呼应。

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集中表现为:否定革命,认为“五四”以来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人类文明的方向,把中国共产党辉煌的为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历史说成是错误的发展史,并且错误地坚持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等。

不难看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价值观,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是一种借否定人民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全部历史认识体系,否定中国人民的进步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它实际上是把新中国恢复的历史再颠倒过去,为把中国拉回资本主义做舆论准备。无论是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还是历史虚无主义,其本质都是妄图从思想上和形式上动摇和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试图抵消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青年大学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四是“普世价值”观。该价值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方对我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新动向和既定渗透战略。从意识形态的反渗透看,试图从核心价值观上突破,以期根本推倒马克思主义、颠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抽象的‘普世价值’观的泛滥,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的消解为前提的。”[3]

近年来,有些人把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作为西方的价值观大肆宣扬,并且认为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应奉行的所谓“普世价值”。其意图很明显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在今天看来,西方推行“普世价值”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已经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干扰。因此,问题根本不在于是否承认人类有无某些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在于为什么不能用“普世价值”来指引我国的改革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依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而不是其他。

五是新闻自由观。新闻自由观也是西方国家试图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一种价值取向。西方国家总是以新闻自由来责难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其目的是为干涉别国内政找借口。美国、英国等标榜所谓新闻自由,至今没有《新闻法》,但是却依仗其舆论优势颠覆其不喜欢的政权,东欧和苏联的剧变就是如此。1989年,东殴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消亡。1989年7月布什上台访问东欧国家后,难以掩饰其喜悦之情说:“我这次东欧之行是十分令人鼓舞的,亲眼看到了过去30年的工作没有白做……,这是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无形战线上最成功的胜利。”

不仅如此,美国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立了200多个新闻中心,出版80多种杂志,60多种期刊,2000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转播台,以60多种语言向全球宣传美国思想。“美国控制的最大的新闻机构‘美国之音’有2100个雇员,每年预算近9000万美元,用近40种语言对外广播。上个世纪60年代主要针对苏联、东欧和中国,80年代又投资15亿美元进行‘广播星球大战计划。’”[4]

对此,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总之,统治阶级自己为自己编造出诸如此类的幻想。”[5]

新闻媒体的篡改报道也很有“趣”。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德国电视二台现场采访一名中国男性。这名男性说:“我想看(阅兵队伍)”,在德国的中国华人听得很清楚。但是同声传译却是“这是个耻辱,我想看”。也许是中文水平太差才造成了这样的翻译,但是这种错得离谱的翻译,反映出德国主流媒体的一部分人的扭曲心态。一位华人网友的分析道出了一些在德华人的心声:中国是西方文明之外唯一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国家,所以他们指鹿为马,混淆视听。

六是西方的“一人一票”选举民主经不起推敲。首先,“一人一票制”更多的是凸显出对民主多样性的需求,但是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现代西方民主采用一人一票制。但是“阿罗不可能定理”提出:在民主制度下是无法将个人的选择和偏好汇总为社会的选择和偏好的。换言之,没有任何规则能够在随意的个人选择和偏好基础上构建社会的选择和偏好。因此,西方的民主体制无法提供一个理想的投票规则。阿罗的“投票”悖论,对西方的选举人民主(electoral democoracy)信念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长期以来,在许多青年大学生的认识中,西方国家是民主的,民主属于西方国家,西方民主制度是普世的。这种盲目的、不加分析的看法,表现出对西方民主的无知。

“哥伦比亚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J·施蒂格利茨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人们认识到了民主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其实,只要稍微对西方民主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西方国家在完成现代化之前没有一个国家搞一人一票的。英国到20世纪初城市化人口已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还是不搞一人一票。”[6]美国政治学家内森·贾德尔认为,美国今天的“一人一票”已经成为一种严重不合时宜的“短期暴政”。

其次,“一人一票制”质疑的是当选者的公信力。以美国总统选举为例,多年来平均投票率大约是55%,奥巴马以53%左右的选票当选,其实只要简单地算一下就不难看出:在只有55%的参与投票的人数里只得到超过一半的得票率,其实就是只获得美国27%左右选民的支持。这样,由获得27%民众左右的选票的总统行使面向民众的100%全部政府权力。其公信力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这一体制的合法性也就令人质疑。

再次,“一人一票制”背后是金钱的较量。美国2004年大选,小布什花了3.67亿美元战胜了花费3.28亿美元的约翰·克里。2008年,奥巴马筹集7亿多美元竞选,经费高出对手一倍多,赢得选举。其上台首先是维护支持的财团的利益,甚至在野党的利益,反对者的利益就有可能受到损害,美国两党制条件下的的选举所产生的合力是大打折扣的。

二、认清西方主流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

1.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

西方主流价值观本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其真实用心并不是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找到正确的道路是那样的艰辛多难。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人的切肤之痛。一开始,许许多多的人把“取经”和学习的目光投向了西方,有主张“师夷之长以制夷”的,也有主张“全盘西化”的。然而,学“西方”谈何容易!几经挫折和失败,终于使一些仁人志士认识到,步西方资本主义的后尘没有出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对正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是一个巨大的启蒙。从此,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总结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具体国情,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进行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道路坎坷,但成就斐然。对此,毛泽东深有感触地说:“就是这样,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7]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多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突飞猛进,80年代末解决温饱问题、90年代末达到小康水平,并于新世纪初在2002年的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

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道路上的高度自信。习近平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8]

事实证明,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同的发展道路是因为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轨迹、文化脉络和现实国情。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各国唯有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有希望、有未来。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自觉抵御西方主流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

首先,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接班人,要有国情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底线,做到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5年1月29日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指出,“贯彻落实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9]。

其次,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既要把根留住,又要尊重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实践。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总结了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体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泛。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幸福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再次,青年大学生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辩证分析。要善于学习,不要盲目排外,西方的民主道路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就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存在制度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当前西方社会发展问题重重,足见一斑。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变化,中国在诸多方面用30多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法制化进程自2004年以来的10年,突飞猛进,相当于西方100多年的法治进步。中国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和发展速度,道路正确,制度优越,先进理论指导是最好的诠释。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和国家发展的前途与命运上应该坚定道路自信,也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在思想行动上形成自觉,并投身到建设小康社会中去,才能为自身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赵曜.正确认识和科学引领社会思潮[N].人民日报,2010-08-12(1).

[2]刘洪潮.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策略手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101-102.

[3]侯惠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R]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17811425.html[2012-05-04].

[4]尹均生.西方新闻自由:一个虚幻的神话[J].红旗文稿,2009,(1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0.

[6]张维为.“游戏民主”模式在全面下坡[J].环球时报,2012-02-28.

[7]沙健孙.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J/OL].http://theory:people.com.cn/CB//0051149.html.2009-09-08.人民网-《人民日报》.

[8]习近平.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R].http://www.gov.cn/dhd/2073-06126/content-2434706.htm.新华网,2013-06-26.

[9]刘奕湛.袁贵仁: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法律、道德三条底线[R].http://edu.people.com.cn/n/2015/0130 /c1053-26476926.html.新华网北京,2015-01-29.

D09

A

1004-4310(2015)04-0091-05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4.022

2015-04-15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三个自信’视阈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AHSKY2014D73);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三个自信’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结合模式研究”(2013szxm135)。

闫成俭(1971-),男,安徽临泉人,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金云(1971—),女,安徽怀远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民主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