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元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运用策略*

2015-04-1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鸥鸟审题矛盾

“三元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运用策略*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 张 金

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流行趋势。中学审题教学往往形式化、分散化,使得考生在此类作文审题时遇到困难。利用“三元思维”进行材料作文审题,抓住材料本质,注重思维的提炼与整合,融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于一体,进而能为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开辟新的天地。

三元思维;材料作文;审题;运用策略

近年来,材料作文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宠儿,从实践上看,材料作文审题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部分考生审题时过于专注自我,迷恋个性理解,导致偏题;有的考生看到材料作文,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思路混乱,随便立意;还有的考生整体理解能力差,缺乏整合、分析和辩证思考的能力,割裂材料各部分的关系,所选取的切入角度往往比较偏。

材料作文审题是高中写作教学的难点,连语文教师们也常常感到困扰,教师们经常就题讲题,但却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审题教学。从宏观来看,当下中学写作思维的训练研究更多从个性化思维入手,缺乏相关思维的紧密整合;从微观上看,当下对于材料作文的策略研究缺乏一整套详细、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审题教学方案。难道材料作文审题就无规律可循了呢?其实不然。逻辑分析,就是材料作文审题的敲门砖。面对一则材料,要善于进行形式逻辑和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整合,特别是整体思维、矛盾思维和因果思维(下文统称为“三元思维”)的整合。利用逻辑分析,统筹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概括材料,对材料进行矛盾解析和因果推定,从而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表象到本质的思维深化过程。

一、整体思维

“全面理解材料”是材料作文审题的一个难点,审题时具备整体思维,是指审题时有大局观,对材料进行分层拆解,逐步分析,再有效整合,探寻并建立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确定最符合文段中心的立意。

例一(2010年福建卷):材料提供了一则关于格林兄弟试图探寻民间故事与人类史之间的关系结果失败,以及其朋友出版《格林童话》却获得成功的故事。

解析:先梳理材料层次关系,本段可分两大层次,即格林兄弟试图探寻民间故事与人类史之间的关系却失败了,朋友出版《格林童话》获得成功。局部分析可知:第一层蕴含格林兄弟之敬业精神以及方向之错位,第二层蕴含朋友转向所带来的转机。再作整体思维分析,探寻

前后两层联系可以发现:格林兄弟的工作为朋友的成功打下基础,朋友的偶然有成功的必然性,所以可从偶然和必然的关系入手立意;从人物经历来看,格林兄弟的失败和朋友的成功,两者形成强烈的对照,可以发掘执拗的后果和创新眼光的价值的立意点。

例二(2014.3泉州质检卷):有种鸥鸟,常数万只聚一起飞行,而它们飞行步调惊人一致,像一个总指挥指挥它们。其实,每只鸥鸟通过观察身边七只鸥鸟变化而随时调整飞行姿态,以便与七只鸥鸟的飞行保持一致。

解析:本则材料可以分两层,一是数万只鸥鸟飞行步调相同,即大集体一致;二是每只鸥鸟和身边七只鸥鸟飞行姿态相同,即个体与小集体一致。局部分析可知:第一层涉及大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第二层涉及小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求异整合可知:前者侧重一致性步调,后者侧重个体性调整。通过整体思维分析,可梳理出“观察、调整”与“步调一致”的关系,即个体与集体如何相处。综上所述,本则材料核心关系为:个体与集体(整体)的关系。考生审题时只要从这两者关系出发均合题意,立意呈现多元可能性。

二、矛盾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像一根红线贯穿材料作文审题其间,所谓矛盾思维是指审题时要求考生用事物之间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来分析材料,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材料作文审题中,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解题的金钥匙。

例三:(2010年辽宁卷):材料提供了关于托尼小时候找糖吃和成年后追贷款的故事。

解析:粗步分析可知,本则材料属于同一性材料。采用矛盾思维分析,探寻各层次的内在矛盾。由第一段可以发掘出对一颗糖的不放手和手出不来的矛盾,由第二段可以发掘出看中一大筐和重寻一小筐的矛盾,由第三段可以发掘出获得10万和获得1万奖金的矛盾。采用矛盾整合、内涵分析,我们发现三则材料谈的是同一个问题:得与失。因此,我们如果从得与失的角度切入,无疑是最佳立意。

例四(2014.4福建省质检卷)莠草,农人整个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花园都有它。有人用卑贱名字称呼它们——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名字称呼它们——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解析:利用矛盾思维分析,发现第一句包孕农人与莠草之矛盾;第二句则包孕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褒贬态度之矛盾。从文段来看,主要矛盾应是后者。从立意角度看,既可从认识论角度,又可从价值论角度立意;从评判方向看,既可基于人之于物评判角度,又可基于物之于人评价态度立意;从价值判定看,既可正面肯定莠草价值,又可反面质疑莠草价值。好的立意有:不因别人的毁损、非议而消减自我价值;体认并尊重生命的独特而唯一的价值等。

三、因果思维

审题中具备因果思维,顾名思义,就是采取分析材料中涉及到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由结果探求原因,最终在原因中加以综合、深入,以确定作文立意的方法。

例五(2012年全国大纲版卷):材料提供了一则“我”挑着一担秧苗过田埂,妈妈叫我甩掉了多余顾虑的故事。

解析:本则材料属于哲理故事型材料,故事很简单,但是蕴含很深的哲理。面对这种材料,应该采用因果分析法。经过梳理,容易发现这个故事初步结果是我挑着秧苗无法走过田埂,而终极结果是稳步迅速走过田埂。探寻原因,为什么一开始走得如此艰难,而后又如此顺畅?原因是前者身体和心理负担重,而后者“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身体重负显然不是文段核心,立意最终定为“甩掉多余的顾虑”。

例六(2014.3厦门市质检卷):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丹、君子兰……花园角落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主人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新换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经济、耐久吗?”

解析:本则材料属感性又不乏思辩性类的材料,在矛盾分析基础上,可以通过因果追问“为什么要名花会讥讽塑料花?”“为什么塑料花会反击名花?”,然后确定原因“名花会讥讽塑料花是基于对方是摆设,不实用”“塑料花会反击名花是因为对方不经济、不耐久”,由此我们可以进行深入思考:①价值冲突时,是否应该不以己价值而排斥他价值?②已价值与他价值可否各居其位,各得其所?由此立意,思路就豁然开朗,而且能够深入。

审题的过程,是思维分解、碰撞和整合的过程。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必须突破形式化和语感化,进行一轮新的变革。全文所论之“三元思维”能够准确、迅速、充分地抓住材料内涵,深入材料本质,从而在写作思维层度维度先人一步,深入一层。

(责任编辑:石修银)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教育学院科研项目(基础教育课题)“‘三元思维’”在材料作文审题中的运用策略”(项目编号:JYYB-2013095)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鸥鸟审题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三招”学会审题
闲亭观海
游遗爱湖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