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掉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这座大山
2015-04-17
搬掉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这座大山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章庭洋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出现课题研究干扰正常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费时费力而不见成效,伪课题、假课题充斥泛滥,教师被强制性课题压得苦不堪言的异常现象。从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出发,应该给课题研究工作“减负”。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通过做课题研究工作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通过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名校,也涌现出一大批中小学名师和大家。但在当下,做课题成了中小学教师的必修课,也成为压
在他们身上的大山,有些教师因此产生心魔。
一、为什么要求中小学教师做课题
20世纪90年代之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在写论文、做课题方面是不做任何要求的,那个时候能够写论文、做课题的教师是受到鼓励和表扬的。进入新世纪以后,与“科教兴国”相呼应,“科研兴教”被大力提倡并实施,于是中小学课题研究也应运而生。为与大中专院校的课题研究相区别,各中小学校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即课题的看法,这样,就可以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相联系,通过小角度,解决大问题。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可以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科研教学的意识等。因此,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评名师、评“骨干”、评学科带头人等的时候,所做课题情况就与之紧密挂钩,课题级别越高越好,全国级的最好。这样,课题研究就从自觉研究变为必须研究。因课题(教学改革)研究成功而闻名全国的有“杜郎口中学自主教育模式”,衡水中学“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栟茶中学“精致课堂”教学模式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行前往观摩学习;同时涌现出许多通过课题(教学改革)研究而成名的教师,如语文学科就有魏书生、钱梦龙、李镇西、于漪、宁鸿彬等。
二、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的现状如何,为何会产生心魔呢
进入21世纪以后,各中小学校与时俱进,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专门成立了教科室、教研室,积极推进学校教研课题的研究。全国中小学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题研究的热潮,全国级、省级、市级、县区级、校级课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年产课题成千上万,刹时间,近千万中小学教师转身成为科研大军。这个时候,不会做课题的教师犹如离经叛道的罪人,人人群起而攻之。领导予以批评,同事投以冷眼,其本人也觉得羞愧难当。不论其人教书育人工作做得再好,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全都被“一票否决”。
然而,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问题开始接踵而来。
1.学校机构变得臃肿,人浮于事,干扰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以前,中学课题工作由一位教务处副主任分管,统一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抓。现在,中学校级领导增加一人,专管教研;中层机构增设教研室或教科室,行政人数增加二至三人;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都要相应增加管理课题研究的机构或人员。这些人催着中小学教师做课题,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毕竟,中小学校不是以搞科研为目的。有些学校采取中层领导班子每三年轮岗一次的做法,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想往教研室跑,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务虚且做事弹性大的部门,不像其他如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政教处、团委等部门做的都是具体而落实的工作。
2.课题研究费时费力而不见成效
课题研究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五年,其间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少,尤其是参加全国级的课题,每年至少有一次要到外省开会学习或交流,开销不小。花点人力、物力、财力算不了什么,关键是没什么成效。如不少学校都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高中物理新课程科学探究课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当时为完成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学校和研究者都作了很大的投入。这两个课题已经结题多年,可是到现在为止,既没有听到参加过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教师谈过与课题有关的任何内容,也没有见到语文教学或物理教学中跟这两个课题相关的任何内容。难道教师做课题真的就是为了结题?
3.伪课题、假课题充斥泛滥,课题结题了,问题一成不变
“问题即课题”的提法本来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是,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它只为教师的课题立项提供了方便。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比比皆是,因此在“问题即课题”的方针指引下,教师的选题毫不费力。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阅读摘记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英语作业与考试的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地理教学中读图意识的培养”“物理作业和考试解题规范”“探索新课程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影响高中生艺术欣赏的因素”“体育科的教科书使用情况研究”“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辅助策略研究”“激发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作品兴趣的研究”“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艺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的贯通”“看出能力,看出精彩”“导读导写”“有效提高数学学困生成绩方法的研究”“分阶段辅导书面表达,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分层次辅导,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学习困难生的辅导策略研究”“高三体育考生800m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研究”“特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解困策略”……这些应该都是教师们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好课题,在课题论证时大家也是侃侃而谈。可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因为忙于备课、改作业、找学生谈心等等更为务实的事情,教师们早把课题抛之脑后,只有到了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或课题即将结题时,才临时抱佛脚,补调查材料,补研究过程,七拼八凑,整理一份结题报告应付了事。只有
少数工作认真或本身对研究课题上心且真的想解决问题的教师,才写了论文或较为实在的结题报告。有的课题是课题组长在做,其他组员则滥竽充数,挂个名而已。对于那部分不会做课题又不屑于弄虚作假的教师,此项工作就成为他们的心魔。
一批课题结题了,新的一批课题又开始立项,中小学的课题几乎是为应付课题任务或迫于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需要而做。就拿那些做得很认真的课题来说,也是做过即丢,对于那些教师而言,只是明白了如何做课题,脑子里留存有自己发现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为解决它而思考的过程而已,根本就来不及应用更不要说推广。所以,每年全国中小学有成千上万个课题结题,也有成千上万个课题开题,就这样周而复始,劳心劳力,而那些问题依然存在,原来很有针对性的课题也就变成了伪课题、假课题。强制性的课题研究工作已令广大教师苦不堪言。
三、搬掉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这座大山,落实教师的真正职责
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明确规定的是:关爱学生,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备好课,上好课;为人师表,注重仪表,出满勤;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行启发式教学,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热爱教书育人职业,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修养,关心和爱护学生。要用美德和热情去感染和打动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和帮助学生。其次,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一定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为了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服务。再则,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善于反省、善于探索和善于创新的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优秀的教师一定会用心地工作,不断思考这些新事物,反思自己的做法,不断总结、探索、改进,力争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到最好。
在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的规定里,并没有明确将做课题和写论文纳入,更未对此做具体要求,强调的是师德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在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爱心奉献下,在同学们的勤奋努力下,学校才能做出成绩。从这点来说,搬掉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这座大山,可以为中小学教师解压,让他们更好地落实教师的真正职责。
而如何客观评价中小学教师做课题写论文的要求呢?
应该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中小学教师做课题、写论文是为了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总会有一些心得体会或感受,及时地把它们总结出来,形成论文,对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良好的教学行为具有延续性,助力专业成长等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真能把它们当作课题加以认真研究,也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探索精神,提高教研水平和能力。一旦课题研究有了成果,还可以将成果加以推广,使教育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名校和大师那样。
但是,由于现实中,教师多忙于教书育人的事务性工作,教学压力大,而教研工作弹性度大,想要短时间里发表论文或完成课题都有困难,再加上要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或完成有挑战性的课题确实有难度,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在这方面多花时间。他们觉得时间还是花在备课、上课或找学生谈心上更有意义,这些都是优秀教师的想法;相反,过于重视写论文和做课题的做法,则打击了一部分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确实没有必要让教师人人都去做课题,人人都去发表论文。中小学教师中适合做课题写论文的恐怕只有少数,而这些人又不全是会教书育人的,有的甚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不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绪,教师的个人能力不同,要善于把每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对于那些课题做得好、论文写得好的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而对于那些在此方面不擅长但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好的教师,也应以鼓励为主,在做课题写论文方面不做硬性要求。在教师晋升、职称评聘和“评先评优”时将做课题写论文的规定或要求放宽,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要动不动就一票否决,或者在评分栏中将此项的比分放得特别重。搬走课题研究这座大山,将更有利于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大展身手,更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赖一郎、徐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