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精英教育探究

2015-04-17林建泰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林建泰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处, 福建福州 350012)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精英教育探究

林建泰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处, 福建福州 350012)

[摘要]在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内外部“双轮驱动”的结果。目前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低端复制大众化人才的模式上,对创业精英的培育明显不足,各方还存在一些阻碍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深入、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强化动力机制、发挥院校职责、争取社会支持、营造创业氛围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创业精英;创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5-09-02

作者简介:林建泰(1978—),男,福建德化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创业就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5)05-0067-05

Abstract: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t present,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ainly cultivates mass talent and ignores entrepreneurial elite’s cultiv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ode for entrepreneurship elite education in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obligation, social support and friendly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一、创业精英教育的内涵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后被誉为与学术资格和职业资格不同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随后,创业教育引入我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教育任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对挖掘和培养创业型人才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基于创业教育分层推进理念的驱动,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普及化、大众化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理论知识丰富、具有创业意愿且有创业想法的创业精英“苗子”进行提高型教育和重点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育学生创业能力。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在大学生就业困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是指校企基于协作关系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共同开发和提升大学创业精英的创业基本素质,培育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的驱动机制

校企合作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以实现各自的利益的共同合作目的,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合作的意愿,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资源相互利用、各取所需这样的教育的模式”[1]。巴纳德认为有效的协作关系要建立在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三个组织要素之上。对于校企合作培育创业精英而言,也许具备以上三种要素才具有驱动力。

(一)内部驱动机制

1.高职院校的动力。产学结合是一种世界性潮流,成为高职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重要特色,也是维系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重要选择。不管是公办高职院校,还是民营高职院校,它们进行校企合作的动力都较为强劲,在校企合作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力争为企业输送更多实用型的创业人才。公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精英培育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与优秀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科研、教学、师资结构优化、学生就业率等上,进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而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精英培育的动力机制,相较于公办学校又更胜一筹。因为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资金和学生缴纳费用,其办学实质是营利,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可以有效推动学校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吸引更多生源和企业加入,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因此,在校企合作理念驱动下,高职院校内在动力强烈,他们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将创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就业创业率,维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实现社会价值。

2.企业的动力。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动机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即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责任意识驱动。在经济动力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借用学校资源对号入座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可以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和用人成本,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基地,实现高职院校研发成果的生产转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企业基于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众意识,主动为学校、创业者提供锻炼和成长的平台,保障学生就业创业。

3.创业精英的动力。学生是校企合作的最终受益者。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与市场非常接近,这也使得高职学生更适合创业。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高职院校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筹码,提早进入创业状态,通过校企合作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现场参观、与企业家对话交流等交流方式,充分了解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提高其知识获取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培育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二)外部驱动机制

1.市场的动力。职业教育应该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当今就业市场上,人才供需对比严重不对称,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匮乏并存,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应市场需要。校企合作有助于打破这种矛盾,让高职院校创业精英们提早把准企业的需求脉搏,从而把自身打造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创业者。

2.政府的动力。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是学生就业创业的隐形主体。高职院校为社会培育和输送人才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执行政府公共事业职能的过程。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在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推动上扮演着一个推动者和保障者的角色,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给创业教育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高职院校逐步走上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国家和政府逐步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模式上,目前主要有顶岗实习、实习实训、订单式、冠名式、产学研合作、综合模式、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逐步规范化,合作的规模和领域也逐步扩大,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是,从整体来说,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低端复制大众化人才的模式上,对创业精英的培育明显不足,各方还存在一些阻碍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深入、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一)运行效果不佳

校企合作是一种需要多方配合的办学途径,但是目前呈现出校企合作方式单一、合作进展不均衡等教育问题。创业教育源动力不足,仅来源于解决社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就业难题。此培养目标衍生出创业教育的功利性问题,造成高职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片面地把开展创业大赛作为创业教育主要形式,或者在校企合作中仅是辅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和经营商业领域,而忽视了创业教育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创业大赛形成的成果很难在合作的企业中得以实践与转化,造成成果与市场脱节,大大挫伤了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与创业信心。同时,企业在创业教育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学校没有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能力不足

创业教育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产生的,在我国起步晚,基础薄弱。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未将创业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也未设立专项创业经费和创业园区。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阻碍创业教育的开展,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未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生的创业意识未被激发,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浮于表面的宏观性、理论性研究,对创业教育缺乏专业化、实践性指导。传统的“传授—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创业精英的培育。创业教育是一个复制、系统、综合性的过程,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十分匮乏,学校未能提供系统的教育,同时缺乏一只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家”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理论型教师,缺乏企业管理和创业实战经历,教育教学停留在课堂教育、思想引导上,局限于知识传授,教学实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企业积极性不高

由于激励性缺失,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显得动力不足,积极性也不高。一方面,目前并未出台对企业应当承担教育责任的硬性规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居于被动地位,学生创业者无法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和使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利益激励,企业动力不足。当前就业环境下,人才市场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企业并不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增加成本。部分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他们认为校企合作会降低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因此即使有校企合作协议,也是停留在浅层次、短期合作的层面上。同时,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能力不足,不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在这种利益冲突下,企业实际上更希望借助学生这个廉价劳动力为其服务,很难投入精力来培育潜在的创业者。

(四)社会环境支持不足

中国经济网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 0.3%,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 20%。我们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创业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觉得校企合作对其创业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环境支持不足,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在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资助力度、指引指点还远远无法满足创业需求。国家创业政策不完善,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重视不足,社会又尚未建立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和信贷体系,企业积极性不足,这些都严重阻碍高职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践,而创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对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虽然部分地方有设立一定额度的创业基金,但普遍存在数额低、门槛高、规模小、手续繁杂等特点,创业投资主要依赖于创业者的自主筹资,这给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群体带来极大的阻碍。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部分创业精英即使有创业意愿,也往往因创业资金投入不足,梦想还未起航就已经夭折。

四、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强化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的动力机制

创业精英培育的质量是决定校企合作前景和价值的最关键因素,只有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职业人才培养和社会财富创造中的价值。针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建立校企合作双方利益共赢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企业作为经济实体,追逐利益最大化是其本能,要使其意识到校企合作不仅是公益教育行为,还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业行为。政府应该充分保障校企合作中企业获益机制,对在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物质奖励。实施权利、责任相统一的合作原则,理清各方职、责、权,充分履行各方职责。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尽可能为创业学生提供学习参与机会,主动承担起学生的教学实践任务,发挥企业家、创业者的实践优势,担任学校技能型、实践型教师,共建实习、实验基地,把企业最新发展业态带到校园中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合作中要履行自身责任,计划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使培养的人才契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争取更多合作机会。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要对其参与创业教育学生的成绩作出客观评价,根据测评结果,政府对取得显著成绩的院校、企业、学生创业精英进行相应鼓励,促使二者合作更加顺畅、更有积极性。

(二)发挥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中的学校职责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在推动创业精英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推进创业教育相关学科和创业课程建设。创业理论教育在创业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初探》一文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新思路[2]。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学科与课程设置的经验,结合当地特色教育资源与成果,及时发现市场、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态势,从而及时调整创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创业教育融入一般专业教育中,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加强能力型学生的培养力度,培育“创业明星”,打造“创业品牌”;其次,要加强创业精英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应该充分把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充实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去,搭建教师创业平台,鼓励教师一线创业,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项目建设。注重创业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育,打造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再次,要创建创业教育专门的组织机构,使创业教育走上正常化、日常化轨道,为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在校级层面上设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下设创业研究室、创业基金会、大学生创业园等机构,构建一条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完整的创业教育运行链条,力求实现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取得和谐、有效的综合教育效果[3]。

(三)争取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的社会支持

高职院校在创业精英教育中,需要以社会大环境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和诱导。首先,要构建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降低大学生创业准入门槛。国家应该从源头上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在其项目论证和决策上提供服务。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推动者、督导者,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对校企合作的宣传和推动力度,出台相应的创业保障制度,约束和管理企业,制定硬性指标,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其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政策,政府政策进校园。规章制度不健全、政策浮于表面一直是制约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些推动校企合作的政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政府应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高职院校量身打造合理的扶持政策,对一些具备创业价值的项目给予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初始资金支持;再次,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低人一等”的社会意识,营造出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依靠职业教育的氛围。

(四)营造校企合作创业精英教育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载体,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4]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契机,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氛围,激发一些具备创业梦想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欲望,激励他们提升自身创业素养和创业素质。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社团,鼓励学生成立各类创业平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促进校园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的形成,引导学生树立“在创业实践中学习”的理念,进而推动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其次,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邀请知名企业家或者校友进校园宣讲,传授创业名人的创业经验、体会,了解创业所需的素质、潜力和机遇等,创造学生与创业先驱们“零距离”交流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再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合作企业,广泛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选题中侧重本专业的实地调研,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将现场教学搬进企业、搬进创业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行业拓展方向等,形成创业报告,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范围和覆盖面。

参考文献:

[1]田智慧.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胡学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初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87.

[3]陶艳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王平.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04.

Entrepreneurship Elit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N Jian-tai

(Student Affairs Office,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trepreneurial eli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责任编辑:练秀明)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