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场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
2015-04-17黄道成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畜牧兽医站350807
黄道成 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畜牧兽医站 350807
种鸡场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
黄道成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畜牧兽医站350807
2011年4月,某种鸡场陆续发生一种雏鸡以共济失调、头颈肌肉震颤和两肢轻瘫以及成年鸡呈隐性感染并出现一时性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疾病,经检查诊断为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诊治
1 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2011年4月初,在饲料管理条件无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某种鸡场处在产蛋高峰的罗曼父母代蛋用种鸡产蛋率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下降,降幅为15%,未经治疗,两周后产蛋率恢复到正常。在此期间除种鸡羽毛蓬松、蛋变小外,其他鸡精神状况、饮水、采食、粪便以及蛋的形状、颜色、内容物等均无异常。鉴于产蛋率、蛋重很快恢复正常,当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这段时间内种鸡产的6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下降,孵化后期死胚增加,雏鸡偏小,弱雏稍增。这些雏鸡被销售到福清、邵武、沙县等地后及本场临时留下的少量小鸡2~4日龄陆续发病,发病率10%~30%。病初雏鸡精神沉郁,反应迟钝,不愿走动;而后走路摇晃,步态不稳,常以跗关节着地,坐于地面,呈犬坐姿势。随着病情发展,神经症状更加明显,表现飞舞或侧卧跌倒,不能站立,动作失控。部分雏鸡出现头颈部震颤,频率与幅度不定,受惊时更为明显。这些鸡最后都因饮食不足而衰竭或被其他鸡践踏啄咬致死。期间虽用卡那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治疗,均未见效。至30日龄,各批鸡的死亡率为5%~15%,即使部分耐过存活下来,仍生长发育不良,体重偏轻,有共济失调或失明症状。
2 剖检病变
成年鸡肉眼观察不到病变。种蛋孵化后鸡胚后期死亡率增多,发育不良,肌肉萎缩,脑水肿,有的爪卷曲。病死雏肌胃的肌层中有细小散在灰白色病灶;脑水肿,脑膜有出血点或充血,下面有透明液体。用脑、脊髓做病理切片镜检,可见在血管周围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的管套,胶质细胞弥漫性和结节性增殖,神经细胞中央染色质溶解。腺胃壁稍增厚,腺胃黏膜和肌层、胰腺等器官切片见有淋巴细胞灶性增生。
3 实验室检查
1)无菌取病死雏脑、肝等组织,接种于麦康凯、S.S琼脂进行常规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2)在发病后期,采集患雏血液20份及随机采取种鸡血液10份,分离血清,用已知禽脑脊髓炎标准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被检血清均为阳性。
3)采集病死雏的脑组织制成悬液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于10羽1日龄无免疫的健康雏鸡,每羽鸡脑内注射0.1mL。13日龄开始发病,临症表现共济失调、麻痹或头与颈快速震颤等特异性的神经症状。至21日龄已死亡5羽。
4 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剖检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鸡传染性脑脊髓炎(AE)。
5 防 治
5.1全场彻底消毒鸡舍、孵化室及用具用0.3%过氧乙酸和0.1%消特灵交替消毒,室外用2%火碱喷洒,每天1次,连续10 d。
5.2加强饲养管理淘汰重病及发育不良的雏鸡,强弱分群,消毒隔离。有条件者全群用抗AE的卵黄抗体紧急肌注,每羽雏鸡0.5~1mL,每天1次,连用2 d,同时要注意做好后续的主动免疫。弱雏用口服补液盐和0.5%维生素C灌服。全群饮水中加板蓝根冲剂,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3%病毒灵和0.1%土霉素,连用5 d。另外,成鸡料和育雏料内添加多种维生素、含硒维生素E、维生素C等,连用7 d。
6 讨论及小结
1)根据大量雏鸡出壳后1~2周内发生运动失调和震颤,并追溯种鸡未接种AE疫苗,有短暂的产蛋下降,且这段时间种鸡所产的蛋孵出的多批雏鸡出售到各地饲养,均出现麻痹、震颤等症状,可做出初诊。同时该病容易与MD、N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及硒缺乏症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2)该病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雏鸡很大损失。雏鸡接种疫苗,保护效果不佳,应通过接种种鸡产生母源抗体,使小鸡得到保护。
3)任何日龄的鸡都能感染AE,但是仅为早期感染的小鸡在4周龄前才存在AE的神经症状,这期间小鸡主要通过母源抗体来抵御AE病毒的侵袭。由于活疫苗可通过自然扩散感染,且具有一定的毒力,故小于8周龄、处于产蛋期的鸡群不能接种,以免引发该病。建议8周龄以后至开产前4周接种活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后4周内所产的蛋不宜孵化,以防雏鸡由于垂直传播而发病。灭活苗安全性好,特别适用于无AE病史的鸡群,开产前一个月肌注。
B
1003-4331(2015)01-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