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影响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
2015-04-17张青,李宝艳
网络媒体影响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
张青, 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从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了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与建设,网络媒体应努力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切实利益,新生代农民工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等。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
[收稿日期]2014-11-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3-JDSZK0025)。
[作者简介]张青(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为。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
DOI[]10.13322/j.cnki.fjsk.2015.01.003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dentity affected by
online media
ZHANG Qing, LI Bao-Yan*
(CollegeofMarxism,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Abstract: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online media 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dentity are analyzed, and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against the negative impac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nline media, online media should strive to maintain the interes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hould learn more online knowledges.
Key words: online media;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dentity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在城市中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逾1亿,新生代农民工现已占到农民工总数的70%以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型期的新型劳动力大军[1]。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劳动收入也更高,他们有着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愿望。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媒体在城市越来越普及,流动人口密集的深圳网络普及率高达76.8%[2]。相关调查显示,进入城市后,新生代农民工接触网络的比例为76%,其中59.7%的人每周上网5小时以上,29.8%的人每周上网10 小时以上,而在进城之前,他们接触网络的比例只有14.7%[3]。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使用更加主动积极,使用频率也较高。网络媒体日渐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维系情感的主要渠道,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进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网络媒体的一些弊端也给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和阻碍。因此,研究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影响,促进网络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就成为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积极影响
我国网民规模早在2011年已跃居世界第一,网民的发展除了向各年龄层扩散外,还向低收入人群与低学历人群扩散[3]。网络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他们的意义不仅限于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取城市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培养城市人的现代观念,与城市互动以获得经济、政治、文化、身份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自身属于特定的城市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城市群体成员带给自己的情感和价值意义,从而获得社会认同,更好地融入城市。
(一)网络媒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经济认同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分割,经济文化条件的落后,多数农民工在城市属于中低收入人群。在过去,他们获取工作就业信息的渠道仅局限于报纸、劳动力市场,无法享受平等的就业平台。缺失社会保障的情况比比皆是,劳资纠纷比例较高,主要是由于对社会保障信息与相关法规的信息获取不足。而网络媒体的运用让新生代农民工挣脱了“城乡二元”的束缚,降低了农民工社会化、城市化的经济成本,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优化配置,强化了他们对城市市场经济的认同感,促进他们在城市中的经济认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网络媒体的运用为新生代农民工寻求和发布求职信息提供了更平等、公开的渠道,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这个“好帮手”了解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信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网络海量信息、快速便捷、资源共享的特点,还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促进他们在城市中更好地择业,进而提高工资水平。
(二)网络媒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政治认同
根据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卡提出的“场域理论”,任何一个场域始终都是个人或集体行动者运用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本进行相互比较、交换和竞争的场所,影响人在特定场域中所形成的“惯习”[4]。以往农民工在城市中缺乏相应的经济、政治资本,导致农民工在城市的“主体”意识薄弱,并形成一种不愿意过问城市公共事务,不愿意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的“惯习”。网络媒体出现后,网络场域以信息作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网站信息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时政热点、政策法规,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由于网络是开放自由的,任何网民都可自由、自主、不受束缚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新生代农民工在网络虚拟平台上获得了“话语权”,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贴吧等方式表达真实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从被动的“倾听者”到主动的“评论者”,从原来的“被管理者”转变为“监督者”,共同参与城市管理,通过网络媒体爆料城市管理中的不足及自身的需求,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维权或者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解决其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见,网络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工政治参与度不高的“惯习”,共同管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管理者政治管理理念的认同,在城市政治生活中产生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并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政治认同。
(三)网络媒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文化认同
农民工来自农村,在农村环境的熏陶下,其文化意识深深根植于传统的“乡土文化”。由于缺乏与城市居民的沟通,城市中又缺乏具有当地特色且能有效传递给农民工的文化传播平台,以致农民工与城市文化之间存在一道鸿沟。与过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疏离感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通过网络,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随时了解到城市文化的发展情况,共享大众文化资源,以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知识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文化水平、道德涵养。网络媒体还为喜欢交友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QQ、微信、飞信、微博等新的开放的交友平台,让新生代农民工有机会与城市居民进行互动交流,切身体会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一定的人生激励、情感维系和文化共鸣的作用。这种思维方式、知识面、文化素养的同化,将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更加趋于市民化。
(四)网络媒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重新界定,在城市中获得人格自信的过程。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认同是根据场域的变化来改变或者适应一种新的身份,即城市居民身份,并对这种身份产生自觉的使命感、责任意识与城市归属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5]。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6]。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增强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身份认同。而网络媒体进一步打破了农民工游离于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的“双重边缘”的尴尬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网络世界里,每一个网民都是平等自由的,与城市本土居民不存在等级差别,这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平等意识;(2)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和报道,也让城市居民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动向和形象,即使他们的工作环境不同,交集不多,但城市居民已渐渐接受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特殊的城市建设者在城市的一种存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获得关注,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所属群体的身份认同;(3)农民工亦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对所居住城市的责任意识,这对农民工身份认同有积极的影响。
二、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消极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增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同时,其弊端也会对转型期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应当引起警觉。
(一)网络媒体庞杂信息会加重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危机感
网络媒体的丰富信息,在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专业技能等方面提供方便之外,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使新生代农民工增加经济上的危机感和弱势感,从而对社会认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虚假信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损失。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网络管理还未达到成熟规范,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不少违法分子利用网络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虚假招聘、虚假培训的信息。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求职心切,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缺少进一步辨别信息的能力,以致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如有报道显示,部分农民工通过网络招聘帖,求油漆工等就业岗位,却被骗了“报名费”[7]。诸如此类的网络招聘虚假信息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问题、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经济状况造成了负面影响。(2)个体维权难度较大。网络媒体为农民工提供的社会保障、法律援助不够全面,针对农民工各项需求的专业网站并不多见,农民工利用网络进行个体维权的平台虽然有,但维权难度还比较大。(3)网络炫富加重新生代农民工的自卑心理。新生代农民工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更强,相比上一代的农民工其自尊心也更强,网络媒体上的一些炫富现象,对新生代农民工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重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贫富差距的危机感,使他们产生在城市生存的自卑心理。(4)沉迷网络阻碍其业务水平提高。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沉迷于网络娱乐,浪费时间,荒废了提高技能、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些都会加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经济上的危机感,影响他们对城市的社会认同。
(二)网络媒体的过度开放表达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迷茫感
网络媒体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关注社会问题、融入公共事务的意识,但一些繁杂的观点和过度曝光的负面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迷茫感。主要表现在:(1)新生代农民工政治价值观迷茫。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网络上多元的社会思潮涌现,一些偏激的人利用网络对城市管理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攻击,如过度强调城市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过度放大城市中出现的负面现象和影响,宣传西方才是真的自由平等,这种不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会影响农民工的思维判断,造成农民工对当地政府和城市管理者的不信任,模糊了他们对城市民主制度的认同感,以及民族意识与居民意识,以致渐渐远离城市政治生活,产生思想迷茫感。(2)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价值观迷茫。从网络语言上看,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网络媒体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网络语言粗俗化的现象越演越烈。网络语言监管力度不够,加上网络媒体对民众的猎奇心理,为了吸引眼球,便形成了“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压倒了端庄”的变异现象,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媒体鼓吹个人、功利的思想。这些都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好坏、得失、善恶等价值的立场、看法、态度和选择,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三)网络媒体虚拟环境会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疏离感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上网活动依次为QQ聊天(85%)、网络游戏(80.6%)、听音乐(78.5%)[3]。网络媒体虽然提供了农民工接受现代文化气息的机会,但城市的壁垒使农民工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宁愿“躲进小楼成一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找慰藉,而由于乡镇网络的普及不足,农民工长期远离家乡,又与“乡村文化”产生隔阂,因此网络媒体虚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文化归属感。文化通过网络更广泛、快速地传播,但由于网络文化良莠不齐,新生代农民工很容易被一些低俗文化吸引,忽略了转型期城市化进程所推崇的先进文化,其文化竞争力、技能素质不增反减,这是必须引起关注的文化认同危机。同时,有些网络媒体把农民工塑造成文化不高、不懂礼仪等比较负面的形象。如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大量农民涌向城市打工的现象,当时媒体报道称之为“盲流”,把农民工定型为“专门挤占城里职工岗位”的形象;在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追讨工钱、因工伤亡等劳务纠纷及其生存状态的报道中,通过对事实的加工、聚焦、放大,形成了对新生代农民工无助、无知的媒介偏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极少拥有媒体影响力,一些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及不实宣传,只会造成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隔阂,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文化失望,从而产生文化疏离感,不利于他们的社会认同。
三、运用网络媒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若干对策
我国顺利进入社会转型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庞大,且将长期服务于城市建设,成为转型期社会的“第三元”。要让这个群体有效利用网络媒体顺利融入城市,获得社会认同,则需要网络媒体、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与当地政府多管齐下、对症下药、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与建设
在网络媒体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顺利实现市民化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与建设。
1.净化网络公共空间。政府应对网络媒体进行有效监督,对侵害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网站进行打击,净化网络环境,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引导网络媒体健康发展。同时,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政府要积极借助网络媒体和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互动交流,将主流价值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归属、文化共鸣结合起来,构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文化、政治公共空间,升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感。
2.借助网络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相关援助。政府相关部门,如法律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等,可通过网络平台设立权威的公众网站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与帮助,让新生代农民工自己通过网站进行咨询,当权益被侵犯,需要相关法律援助时,便可以更快捷地得到法律支持,同时也可为新生代农民工普及法律知识。各地政府可以增设更多的相关网络平台,与时俱进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时期最关注的问题提供援助。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各地政府与城市教育部门可设立相关网站,利用网络媒体收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分布信息,合理安排入学。
3.利用网络媒体践行“群众路线”,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城市管理。政府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开设公开的“阳光参政”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最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听取新生代农民工的建议,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监督城市管理,建言献策;同时,可开设农民工专栏,让政府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坚持“群众路线”,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更好地发展提供政策扶持。
(二)网络媒体应努力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切实利益
1.网络媒体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建立专业网站。前期可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需要哪些帮助,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建立专业网站,提供新闻报道、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维权支持等信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全方位、更实际、更专业的帮助。如侧重于提供远程教育培训的平台,让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时进行专业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提升综合实力,促进其与城市居民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更好地与城市文明接轨。对于一些已经建设成熟的网站,如中国农民工维权网等,网络管理者要做好支持和维护,确保其可信度,使这些网站品牌化、权威化。要做好这些网站的宣传工作,在一些点击率较高的网页(如百度、腾讯网)中可设置相关栏目、提供相关消息,以便新生代农民工及时了解。不仅如此,在坚持社会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可以发挥其强大的社会组织功能,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工社团发育的新机制。网络媒体所组成的系统是一个虚拟的系统,但是虚拟的系统可以转变为现实系统,通过网络媒体组建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结合城市社会人员的新型社团,创新其运作方式,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社团的活动内容,并利用网络媒体发布城市社团信息,逐步将新生代农民工成员吸纳进各种城市社团组织中, 形成一种城市社团认同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社团认同城市的认同建构路径。
2.还原新生代农民工形象,给予“正能量”。网络媒体应公正客观地塑造农民工的形象,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不能只局限于对新闻事实表面现象的呈现,更应该透过现象探究新闻的本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研究,正确还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形象[8]。对农民工遇到困难时给予更真实的报道,给予他们帮助和温暖,用善良的眼光关心他们,挖掘新生代农民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品质,让城市居民更多地看到他们积极上进的一面,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三)新生代农民工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
1.提高自身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特别是和自身利益有关的信息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盲目相信,要懂得识别出比较权威、公信力较强的招聘就业网站,当遇到招聘骗局时,可通过微博告知其他务工者,引起警惕。
2.更好地学会利用网络媒体来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网络搜索技能,多浏览优秀的电子书、观赏高雅的文化节目,利用网络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就业,从而扩大在城市的交际圈、更好地融入城市。
3.培养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以及怎么表达的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活,提高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新生代农民工应多浏览时政网页,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城市发展动态,对公共事务管理保持关注,参与监督。同时,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悦纳自己已是城市中的一分子,要培养一种责任感和对自身身份地位的认同感。当然,这单凭农民工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农民工网络素养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需要社会各界对他们进行长期的宣传教育。
四、结论
社会认同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经路径。社会认同的实现也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既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的认可、赞同,也必须包括外部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收、接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网络媒体不仅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产生消极的影响。网络媒体是一个便捷、高效的媒介,因此,需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来认同社会并融入城市。只有稳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认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合法权益和发展机制,才能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转变角色,激活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活力,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宁,潘金洁琼.人社部: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总数70%以上[EB/OL].(2014-02-20)[2014-10-01]. http://edu.people.com.cn/n/2014/0220/c1053-244165 59.html.
[2]郑小红.深圳成中国“最互联网”城市,网络普及率达76.8%[EB/OL].(2012-12-04)[2014-10-01]. http://www.newhua.com/2012/1204/186785.shtml.
[3]杨英新.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影响的现状与问题[J].农业经济,2012(4):55-56.
[4]黄俊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化过程中的媒体策略研究[J].新闻界,2011(4):62-63.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EB/OL].(2014-01-20)[2014-07-01].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4/0120/219545.shtml.
[7]郭宇.网络应聘被骗,农民工心寒离沪[EB/OL].(2012-01-31)[2014-07-01]. http://xwwb.eastday.com/x/20120131/u1a957734.html.
[8]周小游.《人民日报》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庄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