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花生泉花806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2015-04-17施爱玲陈茹艳郭陞垚王金线陈剑洪陈永水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叶斑病荚果区域试验

施爱玲,陈茹艳,郭陞垚,王金线,陈剑洪,陈永水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6221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同时还含有白藜芦醇、磷脂、锌、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调节人体机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1-3]。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生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彩色花生以漂亮的外观颜色、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

泉花806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0540-0002为母本、泉花7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紫红色花生新品种,该品种经过多年多地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优良特性。

1 产量表现

1.1 丰产性

泉花806于2013年和2014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2013年区域试验结果,泉花806平均每667 m2(下同)荚果产量262.0 kg,居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0.3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籽仁产量185.2 kg,居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4.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荚果产量254.4 kg,居参试品种第4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6.5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籽仁产量182.3 kg,居参试品种第2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0.2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荚果产量258.2 kg,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8.45%;籽仁产量183.8 kg,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2.22%。

1.2 稳产性

对2013年和2014年福建省花生区试结果进行线性回归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方面,泉花806回归系数 (bi)接近于1,具有平均动态稳定性,受环境的影响一般,稳产性好。

2 抗病 (逆)性

201 3年区域试验田间观察,泉花806叶斑病1.9级,锈病0.4级,未见枯萎病发生,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强,人工接种鉴定为中感青枯病。2014年区域试验田间观察,泉花806叶斑病1.5级,锈病0.75级,未见枯萎病发生,抗旱性强,耐涝性和抗倒性中,人工接种鉴定为中感青枯病。

3 品质

经福建省区域试验汇总单位从各区试点抽样送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检测,泉花806含油量48.58%、蛋白质含量31.09%、油酸含量41.8%、油亚比1.17。属高蛋白花生新品种。

4 特征特性

泉花806属珍珠豆型品种,全生育期123.4 d,主茎高42.7 cm,侧枝长50.6 cm,总分枝数5.35条,结果枝数4.64条,单株结果数14.77个,饱果率87.95%,双仁果率80.08%,百果重217.07 g,百仁重83.06 g,公斤果数572个,公斤仁数1267个,出仁率70.89%,种皮紫红色。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时早播

在福建花生主产区,播种期春植以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宜,南早北迟;秋植在大暑至立秋之间,北早南迟。春植采用秋花生种子或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的可适当提早播种,适期内早播有利高产。应根据天气变化及地温回升情况灵活掌握播种时间。

5.2 合理密植

泉花806生长势强,株型直立稍松散。春植以每667 m2播种1.0万~1.1万穴、双粒穴播为宜。秋植生育期较短,植株生长量变小,应适当密植,以每667 m2播种1.1万~1.2万穴、双粒穴播为宜。

5.3 加强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壮苗轻施,弱苗重施,肥地少施,瘦地多施”的原则早追苗肥,并酌施花肥,促进丰产苗架的形成。有条件地区尽量多施农家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000~4000 kg、氯化钾复合肥 (15-15-15)20~80 kg作基肥,缺钙的田块在开花下针期可增施石灰30~40 kg。生长较弱的田块后期可用1% ~2%的尿素和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每隔7~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在水分管理方面,掌握“蹲苗、干花、湿针、润果”的原则,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和低洼地块,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渍,防止烂果;在肥水条件较好或雨水较多的地区,应适当控制肥水或采用喷施壮饱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防植株徒长。

5.4 适时中耕培土

注意及时中耕除草和清沟培土。中耕除草在齐苗后15 d、30 d和封行前大批果针入土之前进行,掌握“一挖、二刮、三绣花”的原则。培土在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以3 cm为宜,不宜过厚。

5.5 综合防治病虫害

花生病虫害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和次数。一是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二是实施健身栽培技术。三是合理轮作,特别是在有水源的地方应实行水旱轮作。四是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及时用药防治。春植花生注意防治小地老虎、蛴螬、叶斑病、小绿叶蝉和夜蛾类害虫等;秋植花生注意防治夜蛾类害虫、红蜘蛛、小绿叶蝉及叶部病害。选用对口农药及时适量用药:防治叶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防治锈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防治夜蛾等食叶性害虫可选用2.5%敌杀死 (溴氰菊酯)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等。

[1]陈剑洪,陈永水,陆佩兰,等.优质花生新品种泉花9号高产栽培技术 [J].种子世界,2014(1):42-43.

[2]陈剑洪.花生新品种“泉花7号”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J].福建农业科技,2012(9):21-22.

[3]陈剑洪,陈永水,陈双龙,等.花生新品种泉花7号的选育研究 [J].花生学报,2008,37(3):41-44.

猜你喜欢

叶斑病荚果区域试验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响应面法优化荚果蕨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