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干旱地区影响刺槐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2015-04-17谭丽娟
谭丽娟
(辽宁省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朝阳 122000)
辽西干旱地区影响刺槐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谭丽娟
(辽宁省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朝阳 122000)
辽西干旱地区影响刺槐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是立地条件、整地方法、土壤含水量、造林质量及经营管理水平,只要认真掌握这五项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刺槐造林才会获得成功。
干旱地区;刺槐造林;成败因素;对策;研究
在辽宁省朝阳地区,刺槐不仅是山地用材林重要造林树种,同时,还是土水保持林、生态公益林、防风固坡固沟林、景区绿化美化香化林等多种重要造林树种,且造林成本低,容易成活成林,已成为朝阳地区不可缺少的造林树种。
可是,辽宁省朝阳地区的刺槐造林中,往往造林成功的概率低于失败的概率,以近10年来刺槐造林的情况来看,全市从2003年始到2012年止,平均年造林面积约4万hm2,10年间累计造林面积应为40万hm-2,经实地调查,累计保存面积为6.5万hm2左右,仅为10年间造林累计面积的16%,说明刺槐造林成功的概率很低。影响刺槐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笔者经多年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认为立地条件的优劣、整地方法的选择、土壤湿度的大小、造林质量的好坏及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刺槐造林成败的重要因素。
1 影响刺槐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
1.1 立地条件
1.1.1 海拔高度 刺槐虽较耐干旱、耐土质瘠薄及对不良环境适应性较强,但属温带喜光喜温喜肥喜厚土层树种,不耐高寒气候和土壤过于瘠薄及日温差较大的山地生长。经在辽宁省朝阳县各乡镇调查,在海拔高度550 m以下低矮山地或丘陵地域,刺槐造林成活后,林木生长状况良好,自然死亡率仅为15%左右,多数地域造林都获得了成功,如朝阳县的七道岭、孙家湾、东大屯、二十家子、松岭门、西营子、木头城子等乡镇,均属半低矮山地半丘陵地貌,其海拔高度多为600 m以下,在这类区域到处都可见到大面积成片的刺槐林分,除个别地域由于土层较薄林木生长较差难以成林外,其余地域林木长势都良好,造林成活率很高,而在一些高海拔地区,如胜利、瓦房子、长在营子、王营子、古山子、大庙、东大道等乡镇600 m以上高海拔山地,成片的刺槐林分稀少,只有零星分布,大部分的林分都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的山地,其林木长势也不如前一种地区,说明刺槐的生长分布受海拔高度的限制。可是,在刺槐造林中,很多造林单位或个人,在造林时由于没有考虑海拔高度对刺槐造林的影响,其结果在600 m以上山地造林就出现了“一年多、二年少、三年了”的现象,无怪乎出现当地群众反映的“年年植树不成林,年年造林老地方”这种传统性的造林失败结果。
1.1.2 地形地势 刺槐造林的成败,与地形地势有很大的关系,其地形地势可分为优质型地形和劣质型地形两大类型。2012年县林业局技术人员通过在七道岭、孙家湾、东大屯等多个乡镇的刺槐林分经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在优质型的阳坡缓坡背风向阳的兜洼山地及沟谷地域刺槐造林的“两率”(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明显高于劣质型即阴坡陡坡迎风坡及山脊地域,其中,1996年在七道岭乡的缓坡阳坡或背风向阳的兜洼山地或沟谷地域营造的刺槐,当年造林平均成活率95%,3年后保存率90%以上,并且5年后已郁闭成林,而在阴坡陡坡迎风坡或山脊地域在同一年营造的刺槐当年平均成活率仅51%,3年后保存率只有31%左右。5年后经调查已形成疏林地或全部死亡。说明地形地势是影响刺槐造林成败重要因素之一。
1.1.3 土层厚度 刺槐林木虽具有较耐土质瘠薄的特性,但在土层深厚的地域长势良好,并能迅速郁闭成林,经在朝阳县七道岭和东大屯两乡调查结果,土层厚度为40 cm以上的山地,10年生刺槐林分平均林分密度为915株hm2,林木平均胸径为16.3 cm。在相同的密度和林龄,土层厚度为35 cm,林木平均胸径为13.8 cm,土层厚度为30 cm,(10年生)林木平均胸径仅为10.8cm,在土层厚度为27 cm以下时,林木生长状况严重不良,造林后“两率”平均仅为30%左右,不能郁闭成林,造林归于失败。由此可见,土层的厚薄也是影响造林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整地方法
刺槐造林栽植前通过细致整地,清除影响植株生长的杂草灌木和土壤中的石砾,调整局部土壤结构,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的通风透气性,增加植点部位土层厚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造林“两率”,而且还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和控制水土流失,但选择造林整地方法,应根据立地条件类型,选择不同的整地方法,否则,不仅达不到整地的目的,而且还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如1997年在朝阳县刺槐造林中,由于没考虑立地条件和类型,全县一律采取水平槽(又名竹节壕)整地方法,其结果虽然在土层较厚,坡度较缓的地域获得了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的成活率,但在陡坡土层较薄的地域全县平均造林成活率仅达45%左右,且林木成活后生长不良,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后来在坡度陡峭,土层较薄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域,分别选择穴状整地、(规格为50 cm×50 cm×30 cm)立体方形整地(规格为40 cm×40 cm×30 cm)和鱼鳞坑整地(规格为120 cm×60 cm×30 cm)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造林“两率”,而且苗木成活后,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并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水土流失。所以,选择不同的造林整地方法也十分重要。
1.3 土壤含水量
刺槐林木相对来讲较耐干旱,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超过这个局限性,不仅可严重的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林木枯梢枯干现象,甚至在大旱之年造成成片的刺槐林木干枯死亡,如经辽宁省朝阳县林业局林业技术人员在干旱之年调查结果验证,1992年全年降水量337.5 mm,全县刺槐造林平均“两率”仅为29%,并且全县已郁闭成林的刺槐林木枯梢枯干现象占31%。其中死亡面积约占7%左右,1999年全年降雨量326.9 mm,全县刺槐造林平均“两率”为24%,并且已郁闭成林的刺槐林木发生枯梢枯干现象占37%,其中死亡面积约占11%左右,2009年全年降雨量294.8 mm,全年刺槐造林“两率”为19%,且已郁闭成林的刺槐林木发生枯梢枯干现象占58%,其中,死亡面积约占19%左右,说明年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含水量又是影响造林“两率”和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造林质量
造林质量的优劣,不仅是决定造林成活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造林保存率和林木成活后能否实现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和相同的造林季节,选择优质壮苗,实行科学造林方法,其造林“两率”都远远高于用劣质苗木和采取粗植造林方法,甚至可能由于造林方法粗糙,造成造林成活率低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如用风干苗或过细苗造林,或造林坑浅,踩得不实,土壤干旱又采取不浇水造林方法等都是造林失败的重要因素。
1.5 经营管理水平
造林成活后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影响造林成败一个重要因素,因刺槐的嫩枝嫩叶和树皮是食草动物最好的食料,不仅牛、羊、兔等家畜爱食,同时,也常遭到野兔、孢子等野生动物的食害,常常发生成片新植林木的嫩枝嫩芽及皮部被各种食草动物啃噬的现象,经在朝阳县的七道岭、胜利、东大屯、古山子等乡镇新植林地调查,甚至有很多地方秋季造林后由于采取盖防寒土和保苗措施不达标,所裸露的干茬皮部经过一个冬季全部被野兔啃噬,造成新植林木大量死亡,其次是造林成活后,幼苗有一个缓苗过程,由于苗木生长比较缓慢,往往不如杂草和灌木生长的快,造成幼树被杂草灌木欺死现象,所以造林后做好幼林抚育工作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刺槐造林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2 对策与结论
根据影响刺槐造林成败的这五项主要因素,在刺槐造林中应采取相应的五项具体措施。
2.1 严格选择造林地
排除海拔高度600 m以上的山地,以防造林成活后逐渐冻死的现象发生,同时,为防止造林不易成林和演变成小老树现象发生,还应排除土层在25 cm以下或纯阴坡地域造林,造林地尽量选择在阳坡、半阳坡或窝风兜洼地土层厚度在30 cm以上,或沟谷地域,造林才有成功的把握。
2.2 选择不同的整地方法
根据立地类型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整地方法,如在陡坡或土质瘠薄山地,应选择穴状整地。立体方形整地或半径为60 cm小型鱼鳞坑整地方法,如在缓坡,土层较厚的山地,则应选择水平槽,水平阶或反坡梯田整地方法,都可获得较高的造林“两率”,且造林成活后都十分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可大大提高造林成功的概率。
2.3 做好保苗护林措施
朝阳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多风高温,常造成刺槐“两率”偏低或造成林木枯梢、枯干死亡现象发生。经多次调查验证,当年总降雨量低于300 mm时,新植林平均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已郁闭成林的林分由于立地条件不同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枯梢枯干和旱死现象,所以,遇到干旱年景,为保护幼林不受其害,一旦出现较严重的旱情,就应及时进行浇灌水,对已郁闭成林不便进行人工浇灌的林地,根据刺槐根部萌蘖性强的特点,对已发生枯干或濒临死亡的林木,进行及时平茬,可促使林木萌蘖复壮,达到更新的目的。
2.4 抓好造林质量
选择优质壮苗造林,剔除弱小苗和风干或机械损伤苗木,栽植时根据土壤情况确定造林方法,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地方要进行浇水造林,秋季造林要采取深植造林方法,并踩实或砸实,栽植后茬干盖上防寒土,以防茬梢风干或受野兔危害,影响造林成活率。
2.5 实行科学经营管理
造林结束后,除做好必要的林木管护外,为促进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应及时进行除草除灌等项幼林抚育工作,根据林木生长状况,确定培育目标,及时进行除萌定干,为提高木材质量,每3~4 a进行一次修枝打杈,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出现旱情和林木发生枯干死亡现象,及时进行局部平茬或全部平茬等不同的技术措施,才能获得造林最大的成功率。
[1]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6:631-642
[2] 肖作福.造林技术[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91-92
[3] 董云鹏.林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333-336
1005-5215(2015)01-0083-03
2014-09-16
谭丽娟(1975-),女,辽宁朝阳人,大专,工程师,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
S792.26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