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物流网络脆弱性及安全研究综述

2015-04-17王登清

福建交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脆弱性粮食供应链

■王登清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州 350007)

1 问题的提出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 粮食的供应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而且与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生命保障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问题休戚相关。 目前国内粮食供应链初步建立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者,以粮食物流为中心,包括种子、化肥生产商,农户与农业种植公司,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经销企业,粮食供应物流服务商(仓储、运输)及最终用户在内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网络。但整个粮食供应链网络还比较分散,对粮食流通、生产、物流、市场等环节的信息无法有效共享, 难以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当前,粮食供应链中的物流问题日益突出,粮食物流网络在实际建设中存在较为落后的状态。 粮食物流网络的脆弱性特征较为明显,受土地、气候、交通、市场等因素影响巨大。

面对频频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 国内学者也越来越关注到粮食物流的安全性, 从粮食物流供应链的整合、粮食物流网络、粮食供应链信息技术、粮食物流体系、粮食供应链风险、粮食物流应急管理等研究视角,深入研究粮食物流供应链及安全问题。 总体而言, 学术界更多是围绕粮食安全问题, 在概念界定、 影响因素、保障措施、网络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从粮食物流网络脆弱性角度研究粮食安全的文献较少。

2 相关文献综述

(1)关于粮食物流

目前从粮食物流的角度研究粮食安全的文献较多。候立军等 (2002) 认为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 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 是蕴涵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1]。王遐见[2](2006)认为:粮食物流就是根据不同需求、 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进行粮食实体移动, 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以粮食供应链整合角度研究粮食物流: 陈倬(2011)[3]认为粮食供应链管理目标就是降低结构型和胁迫型的脆弱性, 形成 “高效+安全” 的粮食物流供应链。供应链整合是降低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国内学者从粮食物流功能完善的角度, 提出粮食物流发展建议。 目前国内对粮食运输的研究主要包括粮食四散化(散运、散存、散装、散卸)运输、集装箱运输、粮食运输的合理化等方面。赵胜民[4](1998)分析了我国粮食运输的发展趋势, 从粮食散运方式、 粮食运量、粮食运输工具、粮食运输组织、粮食运输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关于粮食物流及供应链脆弱性

自G.F.White(1974)首次提出脆弱性概念以来,它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evensson(2000) 将供应链脆弱性定义为由供应链内部和外部风险影响而使供应链暴露的严重功能障碍和扰动[5]。自2003年以来,有关供应链脆弱性的概念、形成原因、评价和指标体系及脆弱性的应对措施等相关理论较多。但专门从粮食行业的角度研究供应链脆弱性论文较少,尤其从物流网络的角度研究其脆弱性少之又少。

陈倬(2011)[3]将粮食供应链脆弱性定义为由粮食供应链内部和外部风险影响而造成的供应链不稳定性和可能的破坏性。由粮食供应链内部存在的功能障碍称为结构性脆弱;由外部干扰和环境变化导致粮食供应链产生扰动,供应链遭受损害甚至解散,粮食供应链的这种对自然、人为灾害或宏观经济波动的敏感度和承受弹性,称为胁迫性脆弱。

供应链脆弱性理论中,如何对脆弱性进行评价是其研究的焦点。比如:V.Albino 和A.C.Garavelli 使用干扰事件、绩效损失以及事件和损失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分析了发生时间干扰事件和随机干扰事件时供应链系统的灵敏度,并评价了其脆弱性[6];Bogataj 应用动态净现值的方法预测出供应链的脆弱点[7];Stephan 应用统计方法结合因子分析法构造供应链脆弱性指数[8]。

农产品和食品的运输,其恐怖袭击的脆弱性有可能破坏国家的粮食供应。影响食品供应链的恐怖活动日益关注,2001 年联邦政府预算近4000 万美元给美国农业部(USDA), 帮助国家建立食品供应链系统,确保食品供应链安全与高效流动[9]。

(3)关于粮食物流供应链安全

以应急管理为代表的粮食物流供应链外部安全机制研究:韩松(2009)提出河南省粮食应急供应链响应能力的模型,建立一个以物流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中心、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 “感知与反应”型粮食应急供应链体系[10]。

以物流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研究粮食物流安全:管华,徐军利,杨侦等(2012) 基于粮食物流供应链,设计集粮食质量检测信息及追溯,粮食物流管理及监控、粮食物流质量管理和专家决策等多种功能集成的粮食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11]。周行,孙宏岭等(2011)依托物联网技术及网络对粮食物流进行优化,利用信息技术集成粮食供应链涉及的企业及粮食流通环节,在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构建集成化粮食物流供应链模型及整体架构,在物联网的支撑下研究集成化粮食物流供应链的管理[12]。

以风险管理为代表的粮食供应链安全事前研究:陈倬(2011)阐述了粮食供应链风险的多维性、 传导性、扩散性和变异性特征,提出了粮食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机制,特别在日常监测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应急预案机制和刺度保障机制等方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13]。

(4)关于粮食物流网络

近年来复杂网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复杂网络理论认为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因此,通过调整供应链网络结构可提高抗毁性能。 比如:Dirk Helbing(2005) 和Chen(2011) 验证了好的供应链结构能增加网络的稳定性和抗攻击性,Thadakamalla(2004)和Elodie(2006)等探讨了调整供应链网络结构以提高其抗毁性能的方法[14]。此外,学者们还致力于探索复杂网络的演化规律、结构功能和动力学行为,特别是关注网络抗毁性能的测度研究,建立了连通度、聚集度和最短平均路径距离等网络性能测度模型[15]。

国内的学者从粮食物流网络优化、网络的空间结构、分销网络模型等角度出发研究建立粮食物流网络体系。

白世贞(2015)等以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网络为例,建立规划模型, 并根据遗传算法的特点进行求解分析,找到使粮食物流网络总成本最低的平衡点,为区域粮食物流网络节点的合理设定以及优化区域粮食物流网络提供参考[16]。慕艳芬等(2007)[17]提出构建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应依托福建省基础设施、港口运输及其他方面的资源优势,根据福建省各地区不同特点,建设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粮食物流节点,系统规划不同功能的粮食物流节点布局和功能,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形成高效低耗的粮食物流网络体系,降低粮食物流费用。

韩松(2010)从粮食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 技术路线、评价体系、保障过程、决策优化等方面对河南省粮食应急物流网络规划进行了理论研究,目的是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物流网络,让突发事件的损失或影响最小化,增强政府和社会的应对能力[10]。

廖丽(2011)[18]建立了一个新的结合库存控制的农产品分销网络选址—分配问题数学模型,寻求合理的分销中心数量和位置、 每个分销中心所服务的需求点,以及各分销中心和需求点的最优订货策略,使得整个分销系统总成本最低。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农产品分销网络中多品种、变质损耗、运费不均衡、库存成本、服务水平、固定折旧成本、总投资预算有限等方面因素,更具实用性。

3 存在不足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开始从粮食物流的视角研究粮食产业安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一是从宏观角度提出粮食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通过发展粮食物流,不断完善粮食物流的功能体系,促进区域粮食物流的一体化建设,进而保障粮食物流的流通安全。 二是从我国粮食物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角度,探析保障粮食供应链的安全。三是从信息角度,认为国内粮食产业链环节众多、人为分割明显导致粮食信息流不畅,应设计粮食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粮食信息的可追溯、可跟踪、可查询、可监控,实现粮食供应链的信息共享进而促进粮食行业的安全和高效运行。综观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对粮食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的阐释,对粮食物流核心环节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模型和技术手段。

(1)缺乏网络模型分析工具和安全机制的方法论

国内学者有利用四维网络模型和其分析原则等定性分析工具, 探讨建立有效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的制约因素探索改进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方法[19]。总的来说,在国内粮食物流网络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局限于对粮食物流进行初步分析,提出问题,给出相应对策阶段,还缺少模型分析工具和建立粮食物流安全的方法论。

(2)粮食物流网络脆弱性评价较为缺乏

国外学者对供应链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形成了初步的体系, 但在脆弱性形成原因而进行的相应契合度高的有关脆弱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较为缺乏, 特别是针对粮食物流网络的脆弱性评价甚少。

(3)粮食物流网络脆弱性应对措施还较为缺乏

真正脆弱性的研究始于近10 年, 相关文献较少。特别是针对行业性供应链脆弱性应对措施提出少。 主要原因在于粮食物流网络脆弱性评估还属于定性阶段,缺乏对指标体系和方法论的研究, 对粮食物流网络脆弱性的冲击力与传递机制缺乏研究。 从定量的角度缺乏系统性研究,还很难确定粮食物流网络脆弱性环节,也无从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对应措施。

(4)针对粮食行业的物流网络脆弱性及安全机制实证研究少

实践中由于供应链脆弱性而导致的严重危害时有发生, 但针对粮食行业的物流网络脆弱性与安全机制的具体研究却非常缺乏。尤其是缺乏从粮食物流网络、商流、 信息流等视角探析影响粮食供应链网络脆弱性的因素,进而提出粮食物流的安全保障机制。

4 结束语

供应链脆弱性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之后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在供应链中的物流环节又是脆弱性研究的重要问题。 对粮食物流及网络脆弱性和安全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后,发现现有的研究还非常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上述所提出四个方面不足是今后粮食物流网络脆弱性及安全机制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

[1]候立军,等.中国粮食物流科学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

[2]王遐见.粮食流通业的现代化路径选择——江苏粮食物流现代化能力建设研探[J].税务与经济,2006(1):90-94.

[3]陈倬.粮食供应链脆弱性分析与整合研究[J].财经论丛,2011(6):105-109.

[4]赵胜民.浅析我国粮食运输发展趋势[J].综合运输,1998(1):38-39.

[5]Sevesson G.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vulnerability in supply chai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00,Vol.30(9),P731.

[6]V.Albino,A.C.Garavelli.A Methodology for the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5(41):71-80.

[7]Bogataj D.Bogataj M.Measuring the Supply Chain Risk and Vulnerability in Frequency Spa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7,108(12):291-301.

[8]Stephan.M.Wagner,Nikrouz Neshat.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Supply Chains Using Graph Theory[J].Production Economics,2010(126):121-129.

[9]Rebecca Brewster,Identifying Vulnerabilities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Agricultural&Food Commodity Transportation,Americ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2005(1).

[10]韩松.河南省粮食应急供应链响应能力的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P112-113.

[11]管华,徐军利,杨侦.基于供应链的粮食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3):34.

[12]周行,孙宏岭.基于物联网的集成化粮食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15-317.

[13]陈倬.粮食供应链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J].农村经济,2011(12),24-26.

[14]Thadakamalla H P,Raghavan U N,Kumara S,et al.Survivability of Multiagent-Based Supply Networks:ATopological Perspective[J].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2004,19(5):24-31.

[15]Albertr,Jeongh,Barabasi A L.Error and attack tolerance of complex networks[J],Natrue,2000,406(6794):378-382.

[16]白世贞,等.区域粮食物流网络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5(7):114.

[17]慕艳芬,等.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建设的构想[J].物流技术,2007(2):174-176.

[18]廖丽.农产品供应链网络模型及优化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9]冷志杰,等.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四维网络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40-45.

猜你喜欢

脆弱性粮食供应链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我的粮食梦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